在沪浙江人

在沪浙江人

> 在沪浙江人 > 沪上浙家人|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低压电器不是“传统”行业

沪上浙家人|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低压电器不是“传统”行业 2025-04-30

编者按:

        浦江潮涌,弄潮有声。 

        黄浦江畔的璀璨灯火里,跃动着五十余万浙江儿女奋斗的剪影。

        他们从钱塘江畔出发,带着敢为人先的胆识与勤勉务实的基因,在上海这片开放热土上扎根生长,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前沿阵地,上海与浙江血脉相连。在这里,浙籍人才精英们既是传统商业智慧的传承者,更是新时代变革的引领者——他们以智慧为桨,在科技赛道劈波斩浪;以创新为帆,于金融浪潮中确定航向;以情怀为锚,在文化交融中守护根脉。

        从写字楼里的商界博弈,到实验室的尖端突破;从文化场馆的创意新生,到工厂里的高端制造,处处可见浙沪交融的时代注脚。

        《沪上浙家人》栏目由潮新闻长三角新闻中心和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共同策划,聚焦在沪浙江人群体,通过对话、故事的方式,描绘出这些来自浙江的点点“星火”,如何汇聚成沪上绚丽的风景。

【人物名片】

        高天乐,1963年7月出生,浙江温州柳市人,现任天正集团董事长,浙江省在沪人才联合会会长。历任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届、九届民建中央常委。

        高天乐深耕工业电气行业三十余年,曾获“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全国优秀企业家”等荣誉。他创立的天正集团是国内工业电气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天正”品牌曾入选中国企业最高品牌荣誉的“首届中国标志性品牌”。

记者 李超然 摄

 

        在天正集团位于前滩的新办公室,记者第二次见到了董事长高天乐。

        和张江康桥的办公室相比,新办公室位于上海更加时尚的街区,从落地窗望出去,能看到东方体育中心“海上王冠”的风景。但这个办公室同样是让人熟悉的——进门即是开放的交谈区,一张张合影被摆放在显眼位置,和先前办公室的布置有许多相似之处。

        从1990年用五万块开办的乐清长城变压器厂,到现在拥有近四千名员工的“数智化电气系统服务商”,天正集团也在一系列“新”与“旧”的取舍中,蜕变成为工业电气行业的领军企业。

        坐在落地窗前,高天乐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天正集团“守正”和“创新”的故事。

        一个接线端子开始的创业路

        高天乐的创业生涯开始于一个几十万美元的大单。

        1989年,高天乐在温州柳市当地的中学已经教了七年书,一个月工资六七十块。彼时的柳市,低压电器制造行业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涌现出一大批工厂、作坊。两个朋友找到高天乐,打算一起前往香港,将温州的产品卖到国际市场。

        三人在香港九龙柯士甸道的永安大厦租下了一间办公室,将从家乡带来的电器产品摆在柜台上,准备大展一番拳脚。但这个办公室就像柯士甸道上的无数格子间一样,隐没在角落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无人上门看货。

        “不能等着生意上门”,高天乐和朋友们决定主动出击,开始在旺角的电器一条街“扫街”,看到合适的店铺就进去和老板攀谈,推销产品。

        在自家产品销路无门的时候,高天乐发现了另外的商机。和商铺老板聊天中,高天乐发现店里售卖的接线端子进价较高,有合作的可能。于是三人买了一批样品寄回柳市,同时联系柳市当地工厂,定制出一批质量相当,但成本更低的产品。

        经过最初小批量的试水,买方最终认可了来自柳市的产品,签了一个几十万美金的大单,这也被当时媒体称为是“开拓了温州低压电器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单。

1990年 成立乐清长城变压器厂——生产现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香港回来后,高天乐揣着五万块钱开办了乐清长城变压器厂,正式进军低压电器行业。

        当时温州的制造业处于较为粗放发展的阶段,著名的“晨昏鞋”、“一日鞋”(鞋子的质量只够穿一天)的提法,映射了多数行业的生产方式。

        高天乐初进入低压电器行业就定下了两个发展方向——狠抓质量和创新服务。一方面,曾经当过老师的他在产品质量方面绝不含糊,从零开始钻研电工知识,把样品翻来覆去研究,力求在质量上胜过同类产品。另一方面,为了在已有多家成熟企业的赛道中脱颖而出,高天乐推出了在村里涂设大幅墙面广告、让工厂工人统一服装、用铜版纸包装产品等一系列的创新营销手段,为长城变压器厂的产品打开了局面。

        在这样两个策略的发力下,开厂不到三年,长城变压器厂的市场占有率就已经超过50%。按照高天乐的话来说,当时光是长城一家,就抵得上柳市100多家小工厂。

        传统制造业不“传统”

        经过最初高速发展的几年,1999年天正集团转战上海,与西门子、施耐德等国际行业巨头们抢占上海滩头。

        回顾成长之路,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商,到“数智化电气系统服务商”,高天乐认为公司能一直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和“创新”这两个字分不开。

        “很多人会觉得电器行业听起来很‘传统’,但其实我们一直在跟随着时代进步,10年以前、20年以前的电器和现在也完全不一样。”高天乐告诉记者,公司从生产单一的元器件开始,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形成现有的产品矩阵。在七八年前,公司引进了做智慧园区相关的技术人才,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发展出了系统解决方案业务。这些都是“传统”的电器行业和现代科技不断融合的结果。

天正集团智能工厂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年初,在拿下“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重磅荣誉后,天正的智能工厂又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这个荣誉由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等六部门认定的,代表着国内智能工厂的领先水平。

        在天正的智能工厂,60余条生产线通过数字孪生、AI模型算法构建智慧运营系统,高效运作。自动化产线、机器手等元素也让整个工厂充满了未来科技的气息。

        高天乐告诉记者,此前智能工厂每个月平均要接待60批访客,大家都对天正工厂的数智化水平和中国制造的发展程度感到惊奇。“之前有一家日本同行企业的负责人来参观我们的工厂,他的企业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看到我们的工厂他大为震撼,他说‘你们跑得太快了,10年前我们觉得中国的企业还差得远,但是现在,我们的工厂和你们有差距了’。”高天乐说。

        除了在主营业务深耕,天正也在为更多的前沿行业赋能。今年2月,天正与中兴通讯、阳光电源、创维光伏等行业龙头合作,推出“NEXTG”新品和数智化解决方案,覆盖国计民生各种行业更严苛的应用场景。

        “我们有四五百人的研发团队,我们的产品在很多新领域被使用,我们也在和通讯、新能源、新机械等产业的龙头企业做联合研发,成果都是最前沿的。这样说起来,原先叫我们‘传统行业’,其实也不是很‘传统’了。”高天乐说。

        “百年老店”的守正与创新

        谈到关于未来发展的方向,“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绕不开的词。

        在记者第一次采访高天乐时,距离“新质生产力”首次被提出不足两个月,当时高天乐分享了自己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科技、新技术力量。现在,当再一次谈到这个话题,高天乐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对于我们制造行业来说,做精自己的核心业务,不断提升技术含量,是我们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式。”

2020年 天正电气A股上市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早期,天正集团采取多元化发展的路径,除了耕耘低压电气外,还涉足投资、置业等方向,规模一度超过百亿。然而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下,企业多一份业务也意味着多一份风险。

        在和前阿里首任COO关明生深度探讨后,高天乐决定把铺开的“大摊子”精简,重点深耕稳健盈利的主营业务。

        “注意力要放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业务上,当你用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才会让企业变得更强大、更有竞争力。”2014年,天正集团果断剥离了冗余业务,并开始推动数智化转型。

        事实证明,更专注的企业在赛道上能走得更远。2020年,天正电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然而,专精主业并不意味着要对新兴领域的发展“充耳不闻”。高天乐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附近注册了一家小公司,准备做一些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对于新兴领域,我们不再是‘高举高打’的战略。之前我看到全国智能机器人企业数量已经突破45万家,在这样的情况你盲目地砸大钱加入,很容易血本无归。我们现在采取‘跟随战略’,把一个小的‘触角’放到行业里,随时掌握它发展的动向,看看我们现有的优势要如何为它赋能。”

        在守正中创新,在精耕主业时同时赋能新兴产业,是天正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式,也是天正做成“百年老店”的路径。正如高天乐在采访所说的,做企业,比起一味做大规模,更重要的是“做长”、“做赢”。天正正是如此实践的。(转自:潮新闻)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