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舟共济 海洋之约 天下英才浙江行走进舟山活动成功举办
2024-06-06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关于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浙江省海洋强省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协同,6月3日至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以下简称浙江省政府驻沪办)联手浙江省海洋经济厅和舟山市委市政府,成功举办“海洋之约”——天下英才浙江行走进舟山活动。活动聚焦服务舟山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这一主题,特邀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10多所在沪高校科研院所的40余位海洋科学领域院士专家、企业家代表共同走进舟山,共赴海洋之约。

舟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徐仁标致欢迎辞并介绍舟山的发展状况,近年来,舟山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浙沪在小洋山区域的合作开发不断深入,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石化基地、最大的油品储运基地、最大的保税油加注港。飞速发展的同时,舟山对人才的需求可谓“求贤若渴”,发布人才新政“黄金六条”;在上海临港等地创建“人才飞地”;打造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等等,让城市和人才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翦知湣
在交流互动环节,院士专家、企业家代表围绕服务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提出宝贵意见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翦知湣认为,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机遇千载难逢,在浙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要更加重视吸引各路人才共同参与,建议舟山能坚持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为科研人才助推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作用提供广阔舞台。上海海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万荣表示,上海海洋大学与浙江海洋大学多年来紧密合作、协同创新。这次两个学校签订合作备忘录,是深化合作的开端,接下来将充分整合双方科研力量和资源,促进双方在海洋资源应用研究、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等工作上联合攻关,实现优势互补,助力上海和舟山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会上,其他专家、企业家还围绕高功率LED集鱼灯散热问题、活性微生物二次代谢产物的成药性研究、高性能导磁材料在电磁阀中的应用课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浙江省政府驻沪办党组书记、主任蔡永波表示,舟山既是“天下英才浙江行”活动的第四站,也是“浙江在沪院士之家”走出去的首站。如今舟山与上海在金融、贸易、科技、航运、港口等方面的合作日益紧密,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蓝图中,有着近乎无限的发展可能。上海名校名院名所众多,高端人才汇聚,当前上海正大力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尤其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希望各位专家发挥专业和人脉资源优势与舟山加强联动对接,协同攻克难题,成为舟山的“城市合伙人”,发现舟山、宣传舟山、布局舟山,将舟山作为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热土,助力舟山海洋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上海海洋大学与浙江海洋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浙江在沪院士之家与舟山院士之家签订合作备忘录,浙江省在沪人才联合会舟山联络站正式授牌。舟山与上海的人才合作联系更紧、互动更深、协同更畅。
6月4日上午,参与活动的专家、企业家分别考察小干金融商贸海事服务功能岛、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浙江海洋大学、东海实验室等舟山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动机”,进一步感受舟山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和科技创新成果。
下一步,浙江省政府驻沪办将充分发挥好上海的人才优势和科创优势,紧紧依托浙江省在沪人才联合会和浙江在沪院士之家的平台资源,全力服务好浙江省的“三支队伍”和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来源:新华社)
进入测试
进入投票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