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11)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11) 2024-03-29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4年第11期   总347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4329

  

科创聚焦

上海明确从三方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海成立大模型应用生态共同体,为国家“人工智能+”行动贡献上海智慧

经济热点

上海出台三方面15措施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上海将从三方面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产业动向

上海将从三方面持续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

安徽明确三方面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方案明确五方面任务促进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江苏出台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经验交流

上海无违法记录企业可免于“双随机”抽查

江苏全面启动“无废运河”建设工作

安徽提出要从五方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域外动态

山东开展现代轻工纺织“创美品 促升级”活动

广东省人社厅拟部署实施五项工程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制造强省建设

深圳出台多项奖补措施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最高资助三千万元

深圳14条措施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科创聚焦

上海明确从三方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27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强调,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作为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的发力点和落脚点。

一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聚焦高风险高价值研究推进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推动全链条创新加速,加快培育高质量孵化器,深入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根据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深入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一轮“上海方案”。加强前沿领域和未来产业布局,保持战略敏捷性,持续深耕细分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接续力量。

二是要抢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引导企业加快产线改造和升规提质。加快发展工业服务业,打造一批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平台,提升传统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大对绿色工厂、零碳园区支持力度,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完善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加快贸易、航运绿色低碳转型。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更好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三是要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更好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推动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强化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空间资源保障。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不断拓展人才的高度、宽度和厚度。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落实好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等重大开放举措,持续吸引高技术高质量外资,推动标志性项目加快落地。

上海成立大模型应用生态共同体,为国家“人工智能+”行动贡献上海智慧

3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召开的“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上海特别成立了由大模型、算力、语料数据、芯片、工具链等企业和机构组成的大模型应用生态共同体,由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作为秘书处单位,首批发起单位超过50多家企业。

大模型应用生态共同体的成立,将为上海大模型产业的发展带来三方面新变化:一是产业鸿沟的消弭。产业共同体能有效聚合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玩家,通过构建数据、算力和知识共享机制,促进成员单位的交流、上下游要素衔接、共享和交易合作,实现产业鸿沟跨越。二是聚合效应的显现。产业共同体能有效聚合成员力量,发挥不同成员比较优势,在成员之间形成互补和协同,从而产生1+1>2的效果。三是应用场景的落地。产业共同体形成后,能够有效打通供需连接,在场景中验证模型能力,在实践中验收场景成效,实现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并驾齐驱。

未来,共同体将肩负起促进上海大模型产业发展的使命,从技术创新与合作、要素供给与共享、产业链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应用、政策支持与市场引导、人才培养与合作和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切入,为国家“人工智能+”行动贡献上海智慧。

经济热点

上海出台三方面15措施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3月25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制定出台3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相关地方、企业或团体标准,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服务平台体系,显著拓展产品碳标识应用场景,推进打造50家以上绿色低碳链主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服务水平的绿色低碳专业服务机构。到2030年,制定出台1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相关地方、企业或团体标准,全面建成产品碳足迹服务平台体系,推动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在长三角全面实施并广泛应用。

《行动方案》从三个方面提出15项措施。一是高水平建设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鼓励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机构等各类主体先行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研究和标准研制。制定实施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碳足迹相关计量规范和技术标准。建设重点行业和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发布钢铁、石化化工、汽车等细分行业领域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成熟行业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和碳效评价试点。鼓励开展碳足迹核算、评价、认证、管理、咨询等业务,培育一批绿色低碳专业服务机构。加强与长三角苏浙皖三省和其他供应链相关地区对接合作,共同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衔接互认。

二是多维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按照相关政府采购规定,加大对碳足迹较低产品的采购力度。国有企业要率先建立绿色低碳采购管理制度。鼓励钢铁、化工、飞机、造船、汽车、电子、快消品等领域链主企业开展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试点示范,并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制度。鼓励各区、临港新片区、上海化工区等区域开展各具特色的绿色低碳供应链试点示范建设。用好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协调机制,协同推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长三角区域共同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

三是全方位推动供应链重点环节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实施节能降碳“百一”行动,实施重点用能设备和系统能效提升工程。创建绿色工厂、零碳工厂及绿色园区。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推进发展江(河)海联运、公铁联运和海铁联运,探索应用绿色甲醇、生物燃油、氢、氨等绿色低碳燃料。加快建成覆盖城市各类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体系,建成若干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培育一批高水平循环经济企业。有序推动本地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合理布局新增和扩建市外清洁能源通道。加快培育绿色技术相关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在供应链各环节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技术。

上海将从三方面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3月24日,上海市经信委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分论坛“通用人形机器人创新前沿技术讲坛”上表示,该市将从三方面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一是围绕人形机器人电驱动关节、线性执行器、机械臂与灵巧手、高算力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加快产业布局,此外发挥长三角制造业的优势,以上海浦东为核心,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

二是打造人形机器人开放创新的生态,通过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立人形机器人开源平台,开放硬件、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数据集等。

三是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创新应用,发挥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城市场景的优势,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灾害救援、危险作业、智能物流、安防巡逻、服务娱乐等典型场景的创新应用,持续降低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力争早日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交付达到千台以上这一目标。

此外,依托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加强大模型与机器人的融合共创。依托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快产业链的整合,通过市区联动,加快人形机器人整机和零部件的企业集聚。

产业动向

上海将从三方面持续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

上海市市长龚正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8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下一步,该市将把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点是从三方面持续提升上海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

一是推动“2+2”,着力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地位。要一手抓“两业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手抓“两个转型”,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用新技术、新业态赋能传统产业,把传统产业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二是壮大“3+6”,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创新高地。“3”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要实施好新一轮“上海方案”,持续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6”是六大重点产业,要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

三是培育“4+5”,着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4”是四大新赛道产业,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终端;“5”是五大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要继续加强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

安徽明确三方面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3月25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强调,以算力为前提、数据为基础、模型为核心、产业生态为重点,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一是要切实提升人工智能底层能力,在算力和数据资源、工程能力、验证平台、体制机制等方面全面发力,加快合肥、芜湖、宿州等算力中心建设,加强算力统筹调度,加快建设汽车、能源、医药等重点领域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大力支持星火大模型迭代升级、跨越赶超,支持九韶等行业大模型开发应用,确保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力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二是要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加快“人工智能+”行动步伐,重点谋划布局“人工智能+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科研”等一批牵引力强、影响力大的标杆场景,加快重点行业落地应用。三是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打出“双招双引”强大攻势,深化“投资安徽行”“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发挥省人工智能产业主题基金投早投小的示范作用,招引和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初创团队,构建覆盖战略科学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工程师、产品经理的多层次人才梯队,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提供强有力支撑。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方案明确五方面任务促进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近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会同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局等十一部门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算力浦江”智算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力争到2025年,打造智算设施高效协同、智算要素自主可控、智算应用融合泛在、绿色智算效能突出、智算生态安全开放的智能算力支撑体系,建成具有区域乃至全国影响力的智能算力创新及应用示范区。

一是筑强算运存协同布局的智算设施体系。加快推进临港、张江等重点区域大型智算中心建设。统筹合规建设城市级数据中心算力环网,推动在临港、外高桥等有关数据中心集群间建立算力网络骨干节点。在智算中心内加快部署下一代先进存储技术,推动全闪存储、硬件高密、数据缩减、多协议数据互通等核心技术底层适配。聚焦跨区域模型训练、自动驾驶、机器人研发、科学研究等智算协同需求,完善智能算力调度机制。加快建设多云互联智算资源调度体系,开展智能算力跨地域直连试点。

二是构建自主可控的智算生产要素。加快基础架构以及国产异构智能算力研发进程,推动智算芯片软硬件实现高质量自主可控。围绕大模型工程设计、模型构建、应用部署、训练迭代等环节,在智算中心内重点应用基于自主芯片和算法的开源通用大模型,推动部署重点领域专用行业模型。

三是打造创新融合泛在的智算应用场景。包括智算+城市治理、智算+工业、智算+教育科研、智算+金融、智算+医疗、智算+机器人、智算+自动驾驶七大场景。推动智能算力在民生守护、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市场运行等重点领域应用。推动智能算力赋能工业机器视觉、协同研发设计、柔性生产制造、预测性维护、工业传感等应用场景。推动智能算力资源覆盖校园、科研院所和科创中心,推动智能算力赋能计算生物学、新材料研发、可控核聚变等前沿科研领域。推动智能算力在信贷决策、智能风控,智能客服、可信交易、资产智能管理等新领域的应用。推动人机融合医疗会诊、医疗行为多维度感知、诊疗能力智能评估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推动智能算力在机器人系统研发、多形态自重构、信息感知与导航、多任务规划与智能控制、人机交互与自主编程、高效仿生驱动、精准安全操控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应用。推动“车、路、云、网”智能基础设施落地应用。

四是提升低碳节能的绿色智算水平。加快推动采用长时储能、氢燃料发电机、风电光伏、生物燃料等方式,探索电网算网一体化“源网荷储”协同方案。加快发展和部署全液冷、风液混合、高弹性冷却等新一代绿色节能方案应用。

五是创建安全可持续的智算产业生态。加强对网络通信、行为日志、数据传输、共享接口等安全监测分析,形成重要数据发现、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应急处置、事前预防等综合技术保障能力。加快智算中心软硬件适配生态建设,制定智算中心建设、智算调度、计算架构、训练框架、数据接口、信息安全、软硬件规范等标准体系。

江苏出台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江苏出台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并采取“免企业申报”方式,确保政策和服务直达快享。此次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对象为: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制造业企业,其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在江苏省域内实施,且企业贷款用途中用于设备投资(含配套软件)支出不低于500万元。具体包括创新载体建设项目、智改数转网联项目、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等贷款。本年度省级贴息贷款总规模300亿元。

此次政策注重形成合力,允许企业同时申报专项资金项目补助,实现贴息和补助政策同频发力。同时突出多级联动,政策明确,省级财政贴息1个百分点,单个项目年度省级贴息最高5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省级贴息最高1000万元。在不超过企业实际支付利息的前提下,市县两级可分别再给予1个百分点贴息。政策采用“免企业申报”方式:企业通过合作银行获得的符合条件的贴息贷款,由银行直接申请贴息后返还企业。通过非合作银行获得的符合条件的贷款也可同等享受贴息支持,由企业在次年自主申报。

经验交流

上海无违法记录企业可免于“双随机”抽查

日前从上海市人社局获悉,今年,人社执法部门再次优化对市场主体的监管措施,扩大“双随机”抽查免查范围,将原先仅对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免查的范围扩大到所有无违法记录企业(有举报投诉、转交办等线索除外)。此后,人社执法“双随机”抽查范围限缩为有历史违法记录的企业,特别是严重或多次违法记录的企业。经此调整后,被纳入人社执法“双随机”抽查范围的市场主体数量大幅下降,切实提升了人社主动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2023年,上海市人社局出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一)》,对六类违法情节轻微且及时改正的违法情形予以免罚。对于违法市场主体,人社部门加强对其指导帮助,敦促企业提升守法意识,依法合规经营。下一步,该市人社执法部门将继续扩大人社领域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内容,探索出台长三角区域人社领域轻微违法免罚清单。

江苏全面启动“无废运河”建设工作

日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交通运输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9个部门共同印发了《江苏省“无废运河”建设工作指导方案(2024-2025年)》,指导地方全面开展建设工作。

《指导方案》明确具体建设范围包括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和苏州市8个设区市及6段主河道,要求各地以流域、部门、要素三大协同为主要思路,将大运河作为整体进行统筹利用与保护,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统筹水、气、土、固协同治理,加快绿色转型,打造“美丽运河”。到2025年,基本建立全省运河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机制,形成清洁航运、流域治理、风险防范等多个“无废运河”建设典型治理模式,实现运河“水畅、河清、岸洁、景美”的治理目标。

《指导方案》重点聚焦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地区污染排放总量高、资源消耗强度大、生态服务功能减弱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部署了建设无废现代航运、推进港口绿色发展、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促进人居环境提升、弘扬无废运河文化等6大类24小类的工作任务,并明确了各类任务的指导部门,全力推动大运河江苏段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安徽提出要从五方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3月27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第四次民营企业家恳谈会上指出,要抓细抓实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各项举措,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一要全力抓好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持续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推动更多惠企政策资金直通、直达、直享。二要全力抓好营商环境对标提升,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常态化推出改革创新举措,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面系统推进营商环境整体优化。三要全力抓好要素保障服务,建立健全协同联动的要素保障工作机制,“一企一策”及时帮助破解融资、土地、人才、用工等方面难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建立紧密型产业链对接机制,切实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四要全力抓好企业家权益保护,进一步健全“法院院长接访企业家”“企业家约见检察长”“警企恳谈会”等机制,严厉打击通过不正当竞争垄断和控制市场交易等行为,加大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力度,持续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监督,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五要全力抓好企业诉求办理,实施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对于牵扯多方的复杂事项加强工作协同,对于长时间难以解决的事项实施提级办理,对于具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研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企业诉求办理质效。

域外动态

山东开展现代轻工纺织“创美品 促升级”活动

今年山东省工信厅、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总工会联合开展“新轻纺 享生活”现代轻工纺织“创美品 促升级”活动。活动从3月开始,贯穿全年,包含“新轻纺·科技创美”“新轻纺·数字创美”“新轻纺·设计创美”“新轻纺·品牌创美”四大主题。

一是“新轻纺·科技创美”活动聚焦品质化消费需求,将组织开展“全省纺织服装产业人才交流对接会”“鲁纺科技学术大会”等活动,推动行业、企业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推动产品升级迭代、消费增值;二是“新轻纺·数字创美”活动,将举办“全省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训”“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智能制造大会”等活动,提高企业家数字素养,分享推广智改数转先进经验,拓展行业数字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推进敏捷柔性协同制造;三是“新轻纺·设计创美”活动,将举办“‘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纺织服装分赛”“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时尚设计双选会”等活动,围绕产业链设计短板,搭建对接交流平台,提升设计资源共享水平;四是“新轻纺·品牌创美”活动,将举办“中国威海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青岛国际家具展”“中国海阳第七届毛衫艺术节”等活动,构建立体宣传矩阵,强化品牌建设与推广,进一步提升山东轻纺产业品牌影响力。

广东省人社厅拟部署实施五项工程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制造强省建设

3月25日,广东省人社厅发布《关于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制造强省建设的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提出到2028年,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基本形成与新型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

《方案》提出组织实施五项工程,共分解细化为18条举措。一是实施制造业当家技能人才支撑工程,培育高技能领军人才,每年从各行业选树一批首席技师、特级技师,优先推荐申报中华技能大奖等表彰。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行动计划,建优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健全产业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每年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探索打造技能型制造业企业。二是实施技工教育与制造业共同成长工程。分批次扶持建设100个以上与制造业当家紧密对接的省级优质专业。实施技工院校名师领航计划。实施千名学制技师培养计划。从今年秋季开始,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均可依规培养学制技师。扩大试点专业范围,到2028年培养1000名全日制学制技师。三是实施技能竞赛助力制造业企业发展工程。创新开展产教评技能就业大赛,支持链主企业立足制造业领域的新职业新工种组织开展产教评技能就业大赛。加大职业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支持各地将竞赛标准转化为人才培养标准。四是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改革工程。企业可根据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等综合指标,打破学历等限制,对技师和高级技师采取直接认定方式开展评价。创新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自主评价方式。五是实施技能价值导向激励工程。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开展南粤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扩大制造业领域技能人才入选比例。开展技能型社会建设试点行动。

深圳出台多项奖补措施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最高资助三千万元

近日,深圳印发《深圳市关于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旨在加快推动新产品、新技术与新工艺在工业母机、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产业集群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推广,对符合条件的产品、平台和项目,在产业政策、资金扶持、产业空间、人才奖励、平台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一是支持突破重大装备技术。在研发端,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计划最高给予3000万元资助。在应用端,鼓励下游用户企业为重大装备研制提供技术改进等方面支持和反馈。在人才端,利用好深圳市高层次人才相关政策,加大奖补力度,引进承担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任务的人才团队和个人。

二是支持突破关键配套基础件。在基础材料环节,将高精密机械结构件等特种材料纳入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目录,按销售额最高补贴1000万元。在精密模具制造和加工工艺环节,鼓励模具企业提升模具设计和精密加工能力,鼓励下游用户企业为重大装备研制提供技术改进等方面支持和反馈。在控制模块环节,支持企业重点研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纳入首版次软件的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按销售额最高补贴1000万元。

三是支持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在装备智能化网联化系统上,对数据采集、联网上云等相关模块研制给予支持,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智能化网联化能力。在装备数字化的标准协议上,重点支持数控装备内置或兼容NC-Link互联通信协议标准,按采购额最高补贴100万元,形成有利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统一标准。

四是支持加强装备推广应用。落实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按照相关政策申报国家首台(套)保费补贴。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对于研制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加大采购首台(套)产品力度,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平等参与企业招标投标活动。鼓励企业采购首台(套)产品用于技术改造,对于采购首台(套)产品用于技改投资的项目在技术改造项目扶持中优先给予资助。

深圳14条措施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3月21日,深圳市工信局等五部门发布《深圳市关于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推动产业能级跃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产业生态布局等3个方面,提出14条具体举措,推进该市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推动产业能级跃升方面,支持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核心元器件、面板制造、显示器件制造、整机制造等产业化项目在深落地;围绕8K摄录设备、CMOS图像传感器、超高清SoC芯片等产业核心领域和重要环节,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给予最高3000万元资助。同时,鼓励超高清视频显示终端、面板企业开放供应链、打通上下游,与核心材料、零部件、装备等企业加强合作、联合攻关,对超高清视频显示终端、面板企业新增相关供应链企业且采购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按核定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超高清视频显示终端、面板企业奖励,每家企业每年最高1000万元。

二是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支持开展新一代显示技术和8K+AI内容生成等前沿技术探索,对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的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助;鼓励新型产品供给,支持优质内容生产,强化自主标准引领,对应用AVS3、统一多媒体互联接口等对行业具有重大创新引领作用的超高清视听标准的终端产品,给予不超过年度销售额的一定比例且最高200万元的资助。

三是在完善产业生态布局方面,推广行业典型应用,支持围绕工业制造、文教娱乐等重点垂直行业,打造超高清视频行业融合应用案例;打造一批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园区,强化产业人才聚集,支持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引入国内外超高清视频显示领域顶尖人才和团队,按现有人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和团队给予支持;促进国际国内交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国外大型展会,支持社会资源市场化举办超高清视频显示领域的高端展会、会议等活动;引导金融赋能产业,设立市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基金,鼓励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政策性基金和社会各类投资基金加大对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化项目投资力度。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