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7)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7) 2024-02-23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4年第7期   总343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4223

  

科创聚焦

上海今年“新基建”将重点聚焦网络、算力等五大方面

江苏将从五方面奋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势见效

经济热点

上海市工商联重点谋划五大专项行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出台行动方案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江苏6方面措施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

产业动向

上海2024年将聚焦新质生产力从三方面推进产业发展

江苏拟研究制定“5个100”行动方案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政策举措

上海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改善

浦东发布系列全国首创举措 提升企业经营办事效率

南京明确12项重点任务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百亿级企业

经验交流

上海2024年重点从两方面加大“走出去”招商工作力度

安徽出台惠企“30条”重要措施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域外动态

山东开展“四大行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

山东出台方案力争3年内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8%

广东出台15条举措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深圳发布“稳外贸24条”,加快建设贸易强市

重庆实施4项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科创聚焦

上海今年“新基建”将重点聚焦网络、算力等五大方面

从2月21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上海新基建将聚焦新网络、新算力、新数据、新设施、新终端五方面,重点推进56项任务。

一是加快构建高水平网络基础设施,新建各类5G基站13000个,部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扩容上海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国家(上海)互联网交换中心、亚太直达和跨太平洋两条海光缆系统等。

二是加快建设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建成城市级数据中心直连网络,联通全市70%以上主要算力资源,升级扩容上海超算中心高性能普惠算力供给能力。

三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数据基础设施,加快“浦江数链”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交易链进一步扩容共识节点,覆盖30%以上全国数据交易机构,初步构建轻量、开放、易用的城市“一张图”应用体系。

四是加快打造高性能创新基础设施,建成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并试运行,力争芯片制造全流程数字孪生仿真验证平台、智能分子影像共享平台启动建设,争取人形机器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地。

五是加快建设高性能终端基础设施,新建2000万个城市感知终端、1万个公用充电桩、8座加氢站,新增100万千瓦容量光伏发电终端、160公里智慧道路、40个智慧停车场,分阶段推进本市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师生“人均一兆”带宽,启动200所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升级70家智慧养老院。

江苏将从五方面奋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势见效

2月20日,从江苏省新闻办召开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专场发布会上获悉,该省将从五方面奋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势见效。

一是推进“1820”基础研究“策源”突破。加快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中心,强化实体化运行。遴选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40个左右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省杰青、优青计划项目数翻一番,力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500个以上。探索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在科研选题、项目组织、科技奖励、高端人才引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赋予科研自主权。开展“顶尖科学家江苏行”活动,提升“从0到1”策源力原创力。

二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通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氢能及新型储能等领域,部署40项科技重大攻关项目,解决“卡脖子”问题,打造标志性产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在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类脑智能、未来材料、固态电池等方向,部署80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增创新动能新优势。编制未来产业“一图三清单”,加快前沿技术、示范企业、科创园区、应用场景、标准规范等“5个100”布局,更好地开辟和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三是推进战略科技力量“聚合”突破。全方位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运行,推进紫金山、太湖、钟山、云龙湖实验室和生物药、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展,力争取得重大成果。全力支持中国科学院在苏科研机构建设。推进原子极微制造等实验设施纳入国家序列。建设好已获批的3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年底前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达40家。面向长江经济带开拓江苏实验室联盟,在通信等领域布局建设2到4个领域类实验室联盟,深化与优势产业链的适配融通。

四是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赋能”突破。围绕“一带两极三圈多点”创新布局,支持南京、苏州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构建环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创圈”,布局海洋产业领域技术创新中心,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独角兽公司,组建10个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和8家概念验证中心,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5.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0万家,打造创新企业集群,形成创新矩阵引力场。

五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集成”突破。积极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再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省域实现机制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机制,加大人才激励与减负力度,推动更多人才向产业一线集聚,推广省产研院“概念验证+拨投结合+科创基金”经验,深化科技奖励、高新区评价改革,强化科技伦理和科研诚信治理;筹备江苏产学研合作大会,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新增科技领域贷款超25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000亿元。

经济热点

上海市工商联重点谋划五大专项行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2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市工商联将联合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及该市各区,在4至5月在全市范围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系列行动,重点谋划了五大专项行动:1.促进有效投资与产业对接行动。我们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向民营企业精准推介重大产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建立区域重大项目专项服务机制,推动有意向的民间投资项目加速落地。组织民营企业走进长三角、五个新城和产业园区,发挥长三角各产业链联盟优势,促进技术、产品、服务等领域供需对接,推动以商引商、以商招商。2.开展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这是这几年来广受民营企业欢迎的服务,今年我们会提质扩面,提升“政会银企”服务能级,会同各大金融机构组织银企对接活动,联手推出特色金融服务包,助力无缝续贷和首贷户数量提升。3.培育高质量民营孵化器行动。我们将深化与科技部门合作,组织民营孵化载体、科创企业开展参访研学、项目路演,与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对接,引导建立高水平创新平台。4.开展民营企业总部提质增能行动。配合商务主管部门,做好本市民企总部认定、培育和服务工作,对已认定总部企业开展跟踪评估,推动民营经济总部集聚区建设。5.助力小微企业“春雨润苗”行动。我们将联合税务部门开展政策辅导,帮助企业快速全面掌握涉税信息,落实办税缴费便民服务举措,确保小微企业快捷享受税惠红利。

上海出台行动方案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月18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同时,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市场化为鲜明主线、法治化为基础保障、国际化为重要标准,为更好地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城市核心功能提升,持续打造贸易投资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体系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行动方案》提出五大行动。一是对标改革提升行动。系统提升“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服务品质,全面落实名称申报承诺制,完善核名争议解决机制,探索推动企业登记信息变更后在有关部门业务系统中自动更新。聚焦施工许可与规划用地审批衔接、中介服务、区域评估、用地清单制等重点领域,深化一体化改革。推进“人力资源旗舰店”建设,探索园区共享用工机制,打造具有亮点特色的零工市场。落实绿色融资、担保交易、电子支付等领域相关监管政策,优化完善落地机制。完善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升级移动客户端服务,建设跨境数据交换系统。探索建立税收事先裁定制度及工作程序。建立涉外商事纠纷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推动商事调解地方立法进程,大力发展商事调解,优化解纷“一件事”平台建设。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推进专利、商标等领域公共服务事项集中受理。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健全破产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审、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等机制。

二是企业服务提升行动。深化推进企业服务事项向各区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夯实线上线下帮办体系。完善“政策超市”,实现一窗总览、阅报联动、一口查询。探索制订园区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导则,引导园区(楼宇)持续提升专业服务能级。加强“国际服务门户”建设,推进涉外政策多语种集中发布。

三是监管执法提质行动。探索“一业一查”“综合查一次”等新模式。推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感知、区块链等技术赋能非现场检查,对非现场监管能够实现预期监管目的和效果的,不再开展现场检查。完善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实行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原则上不主动开展检查。支持食品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叠加食品生产功能,实施“研发+生产”新模式。推广常态化“法治体检”和“合规体检”,试点推广“新入经营主体合规告知制度”。

四是区域标杆创新行动。浦东新区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探索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定制全产业链条的营商环境优化方案。临港新片区打造营商环境制度创新高地,探索为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发展定制全产业链条的营商环境优化方案。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国际贸易特色营商环境,率先试点国际高标准电子商务规则。各区打造“一区一品”特色营商环境。

五是营商环境协同共建行动。依托媒体、智库、商协会、高校等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征集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意见建议和经营主体急难愁盼诉求,分批形成事项清单,合力推进问题解决。持续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活动,完善“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机制。对接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主动承接国家试点任务。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通办专窗与远程虚拟窗口融合服务,完善“信用长三角”平台功能,加强长三角统一的信用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长三角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和协同仲裁。强化营商环境宣传推介。

江苏6方面措施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

江苏省政府2月2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提出6方面措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一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推荐一批重点外资项目列入工信部调度的制造业重点外资项目清单,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外资项目落地。鼓励存量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积极争取外方股东将其对本公司的外债债权转增为注册资本。支持外资以股权并购、资产并购等方式,并购省内企业。加大对省级及以上重大外资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在地方政府承诺兑现排污总量指标来源、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前提下,可实施项目环评承诺制审批。

二是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政府采购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不得限定供应商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股权结构、投资者国别以及产品、服务品牌等。

三是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保护。用好省、市、县三级外商投资投诉工作网络,全面加强外商合法权益保护。建立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信息通报会商机制。制定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应当为外商投资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

四是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将资本金、外债和境外上市等资本项目收入用于境内支付时,无需事前向银行逐笔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

五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且当年利润再投资金额超过一定规模的落地项目,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给予支持。对具有外资性质、依法依规为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提供研发服务年度金额达500万元以上的临床试验机构给予奖励。

六是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方式。鼓励各地与海外投资促进机构、创投机构、头部产业基金等合作,拓展招商新途径。支持各地投资促进团组常态化赴境外开展招商引资、参会参展等活动。

产业动向

上海2024年将聚焦新质生产力从三方面推进产业发展

日前获悉,上海今年将聚焦新质生产力从三方面推进产业发展。

一是在着力稳增长方面,上海市、区协同努力,推动船舶、新能源汽车、航空“海陆空”领域实现快速增长。今年,该市要全力稳住工业基本盘,规上工业企业力争突破1万家,支持浦东、松江、嘉定、闵行等重点区域挑大梁。同时,该市今年将持续推进“千项万亿”招商计划,紧盯开工、竣工、投产率,加快一批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推动20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及100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

二是在推动产业和科创协同创新方面,去年上海已出台实施了汽车芯片、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机器人、船舶海工、商业航天、在线新经济等创新发展支持政策,加快打造张江、临港、大零号湾等未来产业先导区。今年,该市将着力建设产业创新网络,布局新一代通信(6G)、核聚变等新领域,大力发展核心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并围绕燃料电池和载运核心装备等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持续培育产业科创“核爆点”。

三是在推动数绿转型融合化方面,去年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已累计建成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3家、示范工厂19家、优秀场景111个;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45家,全年落实节能降碳改造措施1200项,实现节能量80万吨标准煤;在已建成的智能工厂中,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今年,该市将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计划再新建70家市级智能工厂,其中达到示范性(L3级)和标杆性(L4级)的比例力争超过70%。打造3至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试点示范,重点培育50家绿色供应链链主企业。

江苏拟研究制定“5个100”行动方案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近期,江苏省科技厅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方案(2024-2026年)》,未来3年该省将推进100项前沿技术、研制100项标准规范、开发100个应用场景、培育100家示范企业、升级100家科创园区,建立从“技术策源—应用牵引—企业孵化—产业集聚”的未来产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是围绕100项前沿技术,分领域编制未来产业“一图三清单”,包括技术路线图,以及重大平台、战略人才和重大项目清单。实施前沿技术研发计划,重点围绕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类脑智能等优势领域进行研发部署,力争率先取得突破,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二是围绕100项标准规范,加强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工作的联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氢能和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标准化组织建设,引导市场主体紧跟前沿技术趋势,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加速未来产业标准推广应用和商业化落地。三是围绕100个场景示范,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支持高校院所建设早期的试验场景,支持领军企业搭建行业类融合应用场景,支持高新区打造特色化标杆场景示范,以场景应用推动技术产品定型、加速产业化进程。四是围绕100家示范企业,遴选一批主攻前沿技术、具备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上下游协同攻关。五是围绕100家科创园区,重点打造一批未来产业标杆孵化器,加快提升“硬科技”孵化服务能力。以高新区为主阵地,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构建未来产业孵化的高地。

政策举措

上海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改善

从2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该市主要考虑从以下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改善。

一是以企业感受和诉求为准绳。深化完善前期企业获得感较强的一些政策措施,如“施工许可一站式服务”、“竣工验收一站式服务”等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办理流程和操作路径,保持政策的稳定和可预期。

二是以部门协作深度融合为目标。统筹好各审批部门和服务单位、市区各相关部门,聚焦“一个系统”“一个中心”建设,通过“平台联通、功能贯通、场景融通”,形成管理部门和服务单位之间深度协作融合的机制。

三是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为要求。积极营造透明平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进一步清除隐形门槛、破除市场壁垒,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参与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浦东发布系列全国首创举措 提升企业经营办事效率

《浦东新区深化企业经营范围登记改革若干规定》于2月18日起正式施行。《若干规定》突破传统、对标国际,推出优化照面记载、部门信息共享、个性化自主展示等一系列全国首创举措,提升企业经营办事效率。

一是首次明确了“企业仅需将许可经营项目及主营项目向登记机关申请经营范围登记,其他经营项目由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或者‘上海企业登记在线’平台自主展示。自主展示的经营范围发生变动的,由企业主动调整展示信息,无需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今后,如果企业拟增加的经营项目不是公司的主营项目,也不涉及许可事项,企业只需登录相关申报平台,在线勾选需自主展示的经营项目,一键提交,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经营范围的调整。

二是优化了照面记载方式,今后,由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监管局登记管辖的新设或变更经营范围的企业,所有经营项目都将浓缩到照面上的一个二维码——“经营主体身份码”中。以“身份码”为枢纽,企业、政府部门、社会第三人等可以通过扫码第一时间了解企业最新经营范围等信息。“身份码”还打通了综合监管功能,目前,浦东餐饮行业内的“身份码”已汇集了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城管执法局等多部门的监管数据,下一步,还将向更多行业发展。

三是首创了特色项目一键展示服务,明确“在经营范围规范表述目录的基础上,编制特色经营项目表述目录”。选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新终端、制造业和“3+6”产业体系等上海正在抢占新赛道的新兴行业及文化传媒等差异化个性化特征强烈的传统行业纳入首批试点,共计91项项目纳入首批试点目录。经营主体可以自主展示各经营项目的具体活动项目,由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或者“上海企业登记在线”平台一键勾选、自主展示。此举实现了经营范围登记标准化与经营主体经营活动个性化的有机结合,今后,还将根据市场、企业需求,对相关项目进行动态更新。

南京明确12项重点任务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百亿级企业

日前,《南京市先进制造业百亿级企业培育壮大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加快推动现有百亿级企业(集团)巩固提升,重点培育一批潜力百亿级企业持续壮大,到2025年,全市新增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企业10家以上,累计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企业30家以上。计划明确12项重点任务:

1.建立百亿级企业培育壮大库。构建百亿级企业培育壮大库,实行梯次培育、动态管理,实施“一企一策”。2.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上市。对产业链有重大影响的兼并重组项目“一事一议”给予支持。对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分阶段给予最高400万元补贴。3.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经认定为市级总部企业,按规定可给予最高1亿元落户奖励。4.推动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精准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大型跨国公司等头部企业,重点突破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建立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机制,对投资5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对投资10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统筹保障土地指标、环境容量指标。5.推动技术攻关和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企业承担市重大科技专项的,单个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资助;牵头承担国家技术攻关任务的,按照研发投入的15%、最高1000万元给予资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按国家和省拨付资金情况给予1∶1配套支持。6.推动产业生态圈建设。支持“链主”企业发挥牵引作用,引进和培育配套企业,建设配套产业园区,带动产业链关键核心配套企业就近布局,形成上下游协作配套的产业生态。7.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对企业单个项目当年累计设备购置发票金额达到3000万元(含)以上的,按项目申报年度一年之内技术设备购置总额的10%、封顶1000万元给予奖补。8.支持开拓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产品纳入《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9.强化要素保障。将企业纳入用电重点保供名单,全力保障企业电力稳定连续供应,推动符合国家“六大领域”“四个条件”的项目争取列入国家能耗单列,支持保障企业建设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的用地需求,视情况“一事一议”。10.强化基金引导。对于确定为市级战略性重大产业项目的,采用“一项目一基金”模式,设立重大项目直投类专项基金给予支持。11.强化人才支撑。落实南京高水平产业人才专项支持政策,鼓励企业与在宁高校合作开展定向培养、定制班、订单班等,最高给予200万元资助。12.强化增长激励。对年度工业总产值(含2023年度)首次突破百亿级的企业,市级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励,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每突破一个百亿元台阶市级给予奖励500万元。

经验交流

上海2024年重点从两方面加大“走出去”招商工作力度

从2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该市重点从两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继续加大“走出去”招商工作力度,进一步吸引外国投资者来沪发展。

一是强化海外招商工作整体统筹。以多市场、多产业、多主体为目标要求,强化工作整体统筹。多市场主要指瞄准传统发达地区这类重点外资来源地和新兴市场潜在招商引资目的地这两类市场;多产业是指结合上海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重点,比如“3+6”重点产业,高成长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多主体是指市级层面会同各区、各重点功能区、重点商协会和重点企业,共同精心策划活动主题和形式,有针对性邀请参会企业和对象,提高招商工作精准度。同时,用好境外知名展会、国际重要经贸会议论坛,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境外商协会等资源,多渠道拓宽项目信息来源,多维度宣传上海。

二是保持海外招商引资热度。在境外知名展会和国际重要经贸会议论坛举办期间,举行“投资上海·共享未来”海外行系列活动。比如在欧洲方向,将结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伦敦科技周、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等开展招商活动;在美洲方向,将在智利和巴西举办国际经济产业园推介会,同时在中美省州经贸合作机制框架下,将结合中国-加州经贸合作论坛、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等展会来开展招商活动;在亚洲方向,上个月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赴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丝路电商、城市更新等内容已经开展了政策路演,后续商务委将结合沪港合作会议第六次会议、日本人工智能展览会等重要展会来开展招商活动;在中东方向,将结合阿联酋国际投资年会、沙特未来投资倡议大会,围绕中东主权基金开展招商活动。

安徽出台惠企“30条”重要措施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月20日,安徽省政府网站发布《关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若干政策举措》,共8个方面30条措施。

一是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围绕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农业强省、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实施投资专项行动。建立省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加强要素保障和融资支持。对省级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省重大产业项目,实现用地用林计划指标应保尽保。

二是更大力度激发有潜能的消费。鼓励各市对购买非营运性质新能源汽车的个人,以及购买新能源重型卡车和驾驶培训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或个人给予消费补贴,省财政根据各地实际发放金额按最高50%比例予以补助,每市年度省级单项最高补助1000万元。对新认定的“安徽特色商业街”给予最高30万元的奖励。对在各市确定的试点社区内新设直营连锁店分别达到10家、5家及以上的便利店、超市(含生鲜超市)品牌连锁企业,给予最高40万元补助。打造一批“徽字号”著名旅游景区、度假区,对新获评的全国甲级民宿、乙级民宿分别奖励15万元和10万元。

三是推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对企业参加省统一组织的和上年度进出口6500万美元以上重点企业自行参加境外展,按照参展国别或地区单个展位分别给予最高3万元、4万元、5万元支持。对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给予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考核获“成效明显”档次的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获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设的外资新兴产业项目、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等给予资金激励。

四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统筹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攻坚专项资金,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原则上每个项目省支持资金1000万元左右,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专项,原则上每个项目省支持资金不低于100万元。支持企业牵头承担科技研发项目,产业类科研攻关项目来自企业技术需求数不低于80%。统筹安排25亿元,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创业安徽行动,全年支持高层次创业团队1000个左右、1万名以上科研人员创业。支持存量工业用地转型用于国家鼓励的科研产业项目。

五是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统筹安排20亿元支持汽车产业七个生态建设。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设立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单个实验室每年度最高综合补助3000万元。对产业基础、新材料、中药等领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对新材料领域重大研发产业化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给予新认定的国家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000万元、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500万元补助。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以上,新增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5000家以上。对符合条件的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单个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奖补。支持建设一批数字化改造园区样板,每个样板最高奖补200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给予100万元奖补,对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称号的企业给予200万元奖补。

六是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对新获批的国家和省级冷链物流基地、省级集配中心,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新获批的国家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300万元奖励。培育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0个左右,培育“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单位20家左右,遴选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80个以上。推进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引育一批5A级物流企业。

七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保障。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深入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

八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建立健全企业服务专区,提升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帮办代办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度。建立省级惠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工作推进机制,将“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情况纳入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域外动态

山东开展“四大行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

2月21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加力塑造高标准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获悉,该省将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展“四大行动”,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创新提升。

一是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出台营商环境创新提升方案5.0版,推出一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便民利企的改革举措。推动修订《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提供法治保障。选取重点惠企政策,全流程评估政策制定、执行、成效等情况,及时动态调整。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针对部门检查过多、中介服务乱象等重点领域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二是深化企业诉求高效办理行动。健全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建立全省企业诉求数据库,组织开展全省企业“大走访”活动,依法依规、以有解思维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诉求“2115”快速办理机制,提高诉求问题办理质效。搭建政府部门与企业群众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服务满意率、问题解决率。

三是深化政务服务提速提效行动。深入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和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加快建设现代智慧“政务综合体”,大力推进“跨域办、就近办、帮代办、智能办”,不断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纵深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对已推出的100个高频“一件事”服务场景完成迭代更新,逐一制定工作指引和办事指南,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四是深化机关运转提速提效行动。围绕从“高效办成一件事”到高效办成“一类事”“每件事”,进一步做好深化细化扩展工作。突出以上率下,从机关单位做起,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效办文、办会、督查落实、信息报送、调查研究等工作机制。突出“高效”与“减负”相结合,持续为企业群众减负,为基层干部减负,为部门单位减负,努力打造效能政府建设的“山东标杆”。

山东出台方案力争3年内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8%

山东省工信厅日前印发《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提出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知尽知”“愿转尽转”“能转尽转”,转型覆盖率达到98%左右,深度转型率达到50%以上,两化融合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按照“123”架构(即1个市场化主体,“线上+线下”2个载体,数字经济产业园、民办非企业单位、服务商联盟3支力量),年内加快完善“线上”公共服务平台,提速建设线下创新体验中心,汇聚500家左右优质服务商,构建场景体验、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等一体化服务生态,全年服务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3年内汇聚1300家左右优质服务商、形成5000余个优质解决方案,培训企业家超过1万人次。

二是一体化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做深做实。编制发布指标体系,制定发布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指标体系,2024年3月前,完成指标体系设计和同类标准互认,全年开放评测,免费为工业企业诊断评测,帮助企业和各市了解所处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水平。建立待转型企业库,针对未实施数字化转型企业,实行“一企业一档案”管理,在网上评测、现场诊断、企业家培训、服务商对接、免费体验等环节,做到“一对一”指导服务,力争每年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形成服务商资源池,面向全国征集数字化转型优质服务商,2024年2月底前梳理完成首批服务商图谱清单并持续更新。绘制数字化转型指南,组织国家高端智库,绘制发布各阶段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指南,2024年4月底前,发布转型升级路径指南1.0版本,适时进行迭代升级。精准辅导诊断提升,省级层面,按照行业、产业链分类每年举办10场左右场景路演、现场会等活动,“培训+辅导”统筹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大对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倾斜力度;市级层面,按照“一企业一档案”“一项目一档案”管理机制,组织服务商免费入企诊断,积极推广“先免费试用再购买”尝鲜模式。从点线面应用推广,面向重点企业分层次培育“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工厂、5G工厂和晨星工厂,打造点上标杆;开展“工赋百景”行动,每年培育100个左右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建设50个以上省级“产业大脑”,培育50家左右“数字经济总部”。年度评估迭代升级,每年10月份开展一次面向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持续迭代升级推进措施,力争转型覆盖率、深度转型率每年增加2-3个百分点。

三是打响“工赋山东”特色品牌。每年新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0家左右,健全完善“省级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国家级双跨平台”梯次培优机制,鼓励优势平台加快提升行业影响力。

广东出台15条举措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2月21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共有15条。

一是推动创业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鼓励社会资本联合国家和省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园区、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以“公益资助+股权投资”模式,支持原创核心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突破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培育设立概念验证基金。省级科技专项对投资省内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投资机构,按其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定补助。二是吸引创业投资机构和高端人才来粤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对在当地新注册的创业投资机构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按一定条件给予适当补助。三是拓宽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支持商业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和理财子公司、证券公司、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通过出资或开发相应的长期投资产品等方式,为创业投资提供长期资金支持,支持广东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四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科技信贷规模。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科技型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有贷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五是完善差异化科技信贷管理与考核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型企业融资专属评价体系,执行差异化授信审批机制,支持银行机构单列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调整优化经济资本占用系数,探索按周期、批量对科技创新贷款进行整体考核,小微型科技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可较各项贷款不良率提高不超过3个百分点。六是健全科技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强化科技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的省市联动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加大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将“科技人才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等科技信贷产品纳入风险补偿范围。七是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增效。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完善知识产权评估、登记、管理等配套服务。八是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实施上市后备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推动各地市完善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补助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九是引导保险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探索建立省级科技保险产品推荐机制,将为科技型企业分散科技创新风险的保险产品纳入省级科技保险产品推荐目录,对科技型企业购买纳入推荐目录的保险产品给予一定的保费补助。十是构建“补投贷”支持科技创新的联动机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创业投资企业等外部投资机构深化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十一是提高科技领域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规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十二是积极争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一轮试点。争取广深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尽快落地。十三是推动科技公共信息资源合理适度开放。十四是完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优化全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体系考核评估、动态调整和长效激励机制,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向县(市、区)、镇延伸。十五是统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深度应用,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防控金融风险提供助力。

深圳发布“稳外贸24条”,加快建设贸易强市

2月20日,深圳市商务局发布《深圳市推动外贸稳规模稳份额稳增长工作措施》,提出24条具体措施促进外贸稳定高质量发展,加快贸易强市建设。

一是在促进产业贸易紧密联动方面,扩大先进制造业出口,加大重点产业集群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限额支持力度;加快推动产供销一体化,推动大型制造业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在深开展国际贸易;稳定提升加工贸易,建立加工贸易企业及其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企业服务机制,在用地、用电、用工、产业政策、进出口通关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培育扩大汽车出口,建设全球汽车销售和出口中心。

二是在持续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方面,增强进口平台支撑、培育引进高能级进口主体、加快能源类商品进口、支持金属及相关矿产资源进口等措施。其中,明确要扩大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中心成交量,引进全球顶级半导体厂商及分销商设立应用研发中心,支持国际知名消费品、轻奢品总部企业、品牌企业及供应链服务企业在深圳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独立法人机构,加快建设前海天然气贸易企业总部基地。

三是在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阳光化申报试点范围;进一步完善海外仓网络,鼓励企业加大在欧美等传统市场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海外仓布局,支持专业化主体共建共享一批优质海外仓;创新提升市场采购贸易,推动眼镜、家具、钟表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开展出口;开拓发展离岸贸易,加强深港离岸贸易跨境合作,支持前海建设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四是在支持内外供需高效对接方面,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经贸活动,引导企业入驻深圳展品海外展示交易中心,鼓励企业及行业商协会组织举办境外展会,支持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重点市场参加重点展会;用足用好RCEP优惠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五是在提升外贸基础设施功能方面,拓展国际货运能力,加密深圳港直通全球主要市场航线,壮大汽车滚装运输船队,加密开行“湾区号”中欧班列;加大专用仓储供给,加快开发建设前海综保区、盐田综保区、坪山综保区,保障高标准仓储供应;优化通关监管布局,增设陆路口岸和港区内外海关冷链查验平台。

重庆实施4项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重庆近日印发《提升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该市将实施4项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一是特色旅游产品(服务)供给提升行动,包括:做精红色旅游,打造“红色三岩”品牌,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等,全市红色旅游A级景区达到30个。做靓山城特色旅游,持续打造“两江四岸”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休闲城市达15个。做强巴渝乡村旅游,建成一批特色乡镇、特色村落,形成示范推广;力争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到70个等。做优生态休闲旅游,提升现有避暑旅游目的地消费品质;大力推广“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等自驾品牌线路。

二是旅游消费市场空间升级拓展行动,包括:重点推进巫山巫峡·神女景区、合川钓鱼城等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力争到2027年5A级旅游景区达14个、4A级旅游景区达180个;推动石柱黄水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达到35家;打造国际一流夜景品牌,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达15个等。

三是旅游消费体验优化升级行动,包括:实施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等;推进“导游兼司机”试点工作等;创建一批国家级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等;提高入境旅游便捷度。

四是旅游行业综合发展能力培育行动,包括:健全旅游上层制度保障,提高旅游重大项目建设质效,支持旅游企业发展,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构建区域协作机制,开展旅游国际合作等。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