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40)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40) 2023-12-08

SourceURL:file:///home/zhengliang/Desktop/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40).wps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40期   总334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128

目录

科创聚焦

上海认定首批40家创新型企业总部,涵盖AI等重点产业领域

上海出台意见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江苏出台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

经济热点

国务院80条措施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江苏中欧(亚)班列年内开行突破2000列

安徽发布首批数字政府大模型场景应用清单

产业动向

上海2025年将培育百家汽车芯片设计企业

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智能汽车生态城”建设行动方案

江苏省成立航空产业协会和航空未来机电科技创新共同体

政策举措

浦东新区推出三大举措招引人才

上海浦东将推三大行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

上海徐汇区出台方案四方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安徽从五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

经验交流

上海与市场监管总局签署协议共建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上海)

上海:加快建设标准化、嵌入式社区托育“宝宝屋”

江苏启动专精特新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

安徽积极推动涉法涉诉闲置土地盘活利用

域外动态

山东发布生态环保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基本建成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山东明确从五方面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广东推动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广东出台措施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出台六方面20条措施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

深圳七方面二十项举措打造算力先锋城市和中国算网城市标杆

前海11条措施支持港澳医疗机构集聚发展 最高资助2000万元

重庆启动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科创聚焦

上海认定首批40家创新型企业总部,涵盖AI等重点产业领域

12月5日,上海举行第一批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授牌仪式,首批共40家,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这是上海首次对创新型企业总部进行单独认定,为加快推动上海创新型经济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

此次认定的创新型企业总部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引领性强。授牌企业主要为各自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和技术创新领跑者,90%以上的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占有率都位居前列,具有较强的行业地位和话语权。

二是创新能力强。授牌企业研发投入高,50%以上的企业拥有一类新药或国内乃至全球“首创”的产品面世,有10%以上的企业曾获国家或本市科技进步奖。

三是成长性高。授牌企业均为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的市场主体,近年来在国内外上市的企业有22家,发展活力强劲,有60%以上的企业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30%,实现了高速增长。

四是集聚发展明显。授牌企业的区域集聚效应与各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定位较为匹配。此外,授牌企业都在上海以外拥有两家以上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在沪总部兼具管理、结算、研发等复合功能,大多企业都实现了全球布局。

上海出台意见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日前,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对标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力争用三年时间,张江高新区基本形成统筹有力、权责一致、市区联动、协同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打造主导产业初显、专业服务完善、空间相对集中、生态充满活力的高质量园区。一是产业特色进一步显现。培育一批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世界一流企业,重点园区实现主导产业特色化发展。到2025年,“独角兽”“隐形冠军”企业超过100家,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占全市85%以上。二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各园区提供高效便捷政务服务,运营机构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和全链条科技服务更加完善。三是园区布局进一步优化。引导园区规模化、集约化运营和集中连片开发,逐步调整优化“小、散”地块,实现园区运营共享、服务共享。到2025年,3—5家园区达到万亿级产业规模。四是创新生态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持续汇聚,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高效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载体加快建设。到2025年,三大先导产业人才规模达到80万人,高质量孵化器数量达到20家,日均新增科技企业200家。

意见明确三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协同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园区协调机制,建立区主要领导牵头的统筹协调机制,实行提级管理。园区应加强实体化管理机构建设,负责提供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投资促进、市场准入和税务等“一门式”政务服务。各园区组建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运营机构,并强化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专业培训、投融资等专业服务。开展园区综合评价排名,实施动态调整,对不合格的园区实行“一次通报、两次摘牌”。

二是建设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园区。原则上各园区明确的主导产业不超过3个。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世界一流企业优育工程。强化政务服务、产业基础配套服务、市场拓展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围绕主导产业,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服务、检验检测等技术平台,提供全链条技术服务。强化大学科技园发展协调推进机制,探索新型大学科技园管理服务模式,提升专业化服务能级。

三是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各园区要建设若干高质量孵化器,提升硬科技创新策源、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高成长科技企业孵化和全要素资源整合能力。强化政府创新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鼓励专业风投创投机构,聚焦细分领域,探索“孵投联动”“超前孵化”等模式。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实施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加快建设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鼓励园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布局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担保、证券化、保险等产品创新。鼓励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科研数据、人才和资金等创新要素跨境流通便利化。

江苏出台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到2025年,省级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较“十三五”末实现“两个倍增”,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到5.6%左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每年达30位左右,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力争超过40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前沿科学中心、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力争达到50个。到2030年,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到8%左右,若干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基础研究支撑创新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大幅跃升。到2035年,在若干前沿科技领域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基础研究中心,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到9%左右,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科学家和顶尖青年科学家群体,产出一批促进世界科技发展的重大原创成果。

意见提出六方面主要任务。一是建强高层次基础研究队伍。到2025年,着力培育20名左右具有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的战略科学家队伍,着力培育300名左右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青年拔尖人才,着力培育4000名左右卓越科研人才。

二是构筑高能级基础研究支撑平台。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打造全球材料创新高地,积极推进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高水平建设江苏省实验室联盟。支持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建设,支持创新主体依托重大科研设施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究。支持布局建设省基础科学中心,积极预研一批前沿科学的基础研究中心。

三是强化高水平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布局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建优国家和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建强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试点专业。推动高校与科技领军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支持争创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攻关平台、学科交叉中心、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平台。

四是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健全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投入机制,构建以政府引导为主体、社会多元化投入为补充的基础研究投入体系。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按一定比例共同出资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落实好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

五提高基础研究国际化水平。鼓励积极参与、探索发起相关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选派高层次人才、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等出国留学或进修,积极推荐优秀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学术机构、国际期刊任职兼职。吸引外籍顶尖科学家牵头或参与实施省基础研究项目。

六是塑造高品质创新生态。加快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原型制造、性能测试、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验证服务。强化科研设施和大型仪器对社会开放,健全后补助机制。做精数学、物理、医学等基础和优势领域期刊,前瞻布局新兴交叉和战略前沿领域新刊。建立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对重要学术成果发表加强审核和科技伦理审查。

经济热点

国务院80条措施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要求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规划范围内,率先构建与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总体方案》聚焦7个方面,提出80条措施。一是加快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推动金融、电信等重点领域高水平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支持跨国公司设立资金管理中心,提高电信业务服务质量,引领服务业制度型开放。二是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优化完善进境修理货物、商用密码产品、医疗器械、葡萄酒等特定货物进口管理,试点实施简化境内检疫程序、扩大预裁定申请主体等便利化措施,着力构建科学、便利、高效的管理模式。三是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制定重要数据目录,探索建立合法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电子票据应用,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构筑数字贸易发展新优势。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和司法保护,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五是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接轨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优化采购程序,完善采购管理,加强采购监督,构建规范透明、科学严密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六是推动相关“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支持开展绿色低碳领域国际合作,鼓励环境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七是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法,健全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监管体系,推进全流程监管。

江苏中欧(亚)班列年内开行突破2000列

11月29日22时,一列满载100个标箱货物的中欧班列从江苏徐州驶出,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开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是江苏今年开出的第2000列中欧(亚)班列,标志着江苏班列提前32天完成全年开行任务。从2019年的1119列到2023年的2000列以上,江苏班列运行规模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江苏班列积极克服市场下行压力和其他影响,锚定年度重大专项任务,着力发挥全省班列统筹发展作用和苏豪控股集团贸易主业优势,强化运行组织和市场需求保障,保持开行规模稳中有进。同时,在通道建设上,江苏班列在持续打造优势线路基础上,今年进一步聚力提升境外通达性,先后首开南京—白俄罗斯明斯克、海安—老挝琅勃拉邦、徐州—俄罗斯叶卡捷琳堡3条新线路,实现至明斯克线路稳定运营,提前完成全年新线路开行任务。目前,江苏班列稳定运营中欧(亚)班列线路24条,覆盖欧亚26国。

安徽发布首批数字政府大模型场景应用清单

12月5日,安徽省数据资源局公开发布安徽省数字政府大模型场景应用第一批清单,包括政务咨询、辅助办理、城市治理、机关运行、辅助决策、专业工具等6类共18个场景应用。

一是政务咨询类主要是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行业领域,利用大模型打造专业知识助手,为企业、群众和机关工作人员提供精准问答,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具体包括公务人员财政制度规范问答指引、企业环保助手2个场景应用。

二是辅助办理类主要是利用大模型全面学习政务服务知识和办件数据,建立对政务服务事项和企业群众办事意图的精准理解能力,使政务服务更加精准智能、高效便捷。具体包括无差别综合窗口助手、关联事项智能办理2个场景应用。

三是城市治理类主要是聚焦城市治理中民意诉求快速响应、问题智能分类、事件工单高效处置等需求,开发大模型特色应用,提升城市事件的处置效率、提高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具体包括12345热线智能化应用、执法助手(生态环境业务)、县域“事岗人”一体化管理、智能工单助手(自然资源业务)等4个场景应用。

四是机关运行类主要是运用大模型技术,通过人机协同方式,减少公务人员日常简单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具体为公文助手、公文智能分办助手、政策问答、知识管理等4个场景应用。

五是辅助决策类基于大模型的逻辑推理、数学计算等能力,通过智能问答的方式,快速了解相关领域发展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辅助参考。具体为生态环境指标查询助手、民生福祉研究助手、政策智能质检等3个场景应用。

六是专业工具类主要是运用大模型技术,在业务统计分析、报告报表生成等专业领域,打造一系列通用工具,协助公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帮助企业、群众理解专业知识。具体为个性化分析报告助手(自然资源业务)、财务报表助手、法律咨询助手等3个场景应用。

产业动向

上海2025年将培育百家汽车芯片设计企业

12月6日,在“车芯联动,创芯未来”2023上海市汽车芯片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透露,汽车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支柱性、先导性产业,上海已布局8家整车企业、600余家国内外主要零部件企业,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量103万辆,占全国14%,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3800亿元,约占全国25%。

下阶段,上海将聚焦提升技术创新硬核力、场景应用支撑力、产业竞争软实力,进一步提升汽车芯片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汽车芯片产业体系,培育2家以上汽车芯片IDM模式企业、100家以上芯片设计企业,构建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认证的车规级芯片产业完整体系,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上海将加大汽车芯片供给能力,加大车用EDA研发力度,全面提升汽车芯片设计水平,加快补齐芯片封装测试能力,积极推进IDM发展模式;推动自主芯片装车应用,发挥整车、零部件企业的终端应用牵引作用,推动相关保险机构设计汽车芯片保险产品;打造汽车芯片产业生态,建设汽车芯片工程中心,建立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平台,提升汽车芯片标准化能力,推动专业人才体系建设。

当日,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上海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同时揭牌。其中,上海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由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承建,将为汽车芯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AEC-Q检测、CNAS资质认可等服务。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作为一个第三方共性技术研究平台,致力于为汽车芯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设计研发、工艺协同优化、中试及小批量量产等服务,协助打造高可靠性的汽车芯片产品。两大平台的揭牌成立,有助于上海整个汽车芯片应用生态的形成,更好地促进供应链上下游融合发展。

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智能汽车生态城”建设行动方案

11月30日,《临港新片区“智能汽车生态城”建设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根据方案,临港新片区将重点围绕智能汽车产业“一条生态链、两种场景、三类要素创新”,聚焦汽车电子、操作系统、汽车数据等核心要素,打造一座全链条、全场景、全要素的智能汽车生态城,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同时,临港新片区智能汽车生态城启动,“智能汽车生态城”品牌发布,涵盖制造、研发、贸易、金融、检测,重点发展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汽车电子、汽车数据等领域。临港新片区希望通过该品牌,将临港优质的营商环境、产业生态氛围和创新策源能力传递给国内外企业,推动更多优质的汽车电子和软件企业落地临港新片区。

当日,17个汽车电子与软件重大项目在临港新片区签约,涵盖整车、汽车电子、汽车软件、金融平台、园区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等,将进一步加速临港新片区智能汽车产业集群集聚,为未来临港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江苏省成立航空产业协会和航空未来机电科技创新共同体

12月5日,江苏省航空产业协会和航空未来机电科技创新共同体正式成立。

其中,江苏省航空产业协会是由江苏省工信厅作为主管部门、该省民政厅核准,以航空工业南京机电(609所)为牵头单位,由10家具有航空业务的大型国企、民企作为发起单位,聚合江苏省内从事航空产业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地方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协会致力于为会员搭建政策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管理创新、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平台,履行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职责。协会将以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为纽带,聚焦军民机、通用航空和无人机等重点领域,努力推进会员单位在航空产业的市场培育、制造突破、创新融合、聚集发展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航空未来机电科技创新共同体由南京机电牵头,联合37家单位组建,旨在围绕航空机电领域,深入开展技术研究、产品研制、产业孵化、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持续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人才聚集区,推动航空机电产业发展,形成航空机电领域的朋友圈。

政策举措

浦东新区推出三大举措招引人才

12月6日,在2023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上,浦东新区发布三大举措进一步加大招引人才力度。

一是推出海外名校学联合作平台,依托浦东国际人才驿站,将进一步加强与顶尖院校学联等学生组织通力合作,共同打造集海外引才活动组织、海归创业人才交流、国际学术人才支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紧密合作平台,为专家人才来浦东就业、创业和学术交流提供有力支撑。首期合作对象来自全球9个国家及地区,包括哈佛、麻省理工、牛津、剑桥等22个顶尖院校的学联组织。

二是推出浦东新区人才安居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把区级人才公寓以及优质园区、街镇人才公寓等房源纳入平台统一管理,用人单位和人才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全景式导览、可视化看房、一键式选房,实现各类人才“好”租房、租“好”房,提升人才在找房过程中的体验感,更高效率地在工作地点附近找到合适的房源,降低安居成本。

三是实施“浦东新区全球引才伙伴计划”,旨在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提升引才精准性,通过邀请一批专家人才和专业机构作为引才“伯乐”,实现“以才引才、机构荐才”,面向全球引进延揽更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上海浦东将推三大行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

日前,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召开的2023年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暨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推进会上获悉,下一步浦东即将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推动三大“先锋行动”。

一是“青春开放”先锋行动,包括持续推进“长三角青年人才训练营”、青少年“手拉手”、助学接力、沪港澳青少年、两岸青少年交流夏(冬)令营等品牌项目;引导各场景持续推出满足青少年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和项目;试点建设“24小时青年创新生态单元”,到2025年打造高品质的典型场景单元不少于4个。

二是“青春创新”先锋行动,包括开展促进青年创新的赛训活动;做实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浦东分院;办好企业内、家门口、单位旁的“创新实验室”;到2025年培育不少于200个优秀青年创新主理人。

三是“青春人才”先锋行动,包括通过助企服务团项目、大调研走访等机制,将浦东好政策送到园区、楼宇,送进办公间,也送到青年心间;提出2024年为青年办实事项目清单10项,有效解决青年创新、就业、安居、健康、婚恋等方面的需求。

上海徐汇区出台方案四方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日,上海市徐汇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出台《徐汇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法治服务,在强化法治支撑、规范文明执法、公正高效司法、加强综合保障等4个方面细分21项具体举措,着力以法治化营商环境赋能城区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一是在强化法治支撑方面,《方案》提出,科学制定营商环境相关政策,加大实施力度及配套宣传解读,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全面评估涉营商环境制度文件,对有悖公平竞争、妨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文件及时清理;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在规范文明执法方面,《方案》积极回应企业对包容审慎监管的需求,要求打造无事不扰的监管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创新公共信用评价,探索实施市场主体“合规一码通”等便民惠企信用服务;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复议应诉机制,助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三是在公正高效司法方面,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法治需求,《方案》提出要严厉打击涉企金融违法犯罪,推动涉企案件快侦快办;扩大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中心等落户徐汇的集聚效应,加强企业创新法治保障;妥善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规范涉企执法办案;优化流程管理和时限管理,破解“执行难”问题,稳定市场主体发展预期;持续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助力受害企业纾困解难;健全破产联动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四是在加强综合保障方面,《方案》明确要开展多维度社会治理,提升企业周边综合治理水平;畅通常态化联络渠道,精准对接企业法治需求;凝聚多元化调解合力,降低企业解纷成本;开展立体式普法宣传,强化企业法治意识;提升区域法律服务能级,探索国际化法律服务,不断满足涉外法治需求。

安徽从五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若干措施》,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一是针对协同共治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完善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提出完善“行刑衔接”“府检联动”等工作机制,建立食品药品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梳理需实施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完善跨部门综合监管协同方式。

二是针对智慧化监管水平不高的问题,推进信息化在线监管。提出加快智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场景建设,开展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阳光车间”“阳光药店”等建设,鼓励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探索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接种单位疫苗储存、运输环节温度系统实施“在线监管”。

三是针对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充实协管队伍力量。建立完善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四员”、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等协管队伍,鼓励地方探索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协管队伍激励机制,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推广“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制定用编用人计划时优先保障任务重的市场监管所,确保有足够资源履行食品安全首责和药品监管职责。

四是针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强化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监管。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推动信用监管与风险分级监管深度融合。推广使用网络餐饮食安封签,推行食品安全“红黑榜”制度,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强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要求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培训考核制度。细化明确了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学校、网络订餐平台、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等特殊类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领域的主体责任。

五是针对社会公众等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完善多方参与社会共治机制。提出支持建立食品安全社团组织,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志愿者、义工等公益性服务队伍。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安全用药科普基地、药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公益宣传。

经验交流

上海与市场监管总局签署协议共建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上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12月5日签署关于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上海)合作共建协议。

双方将探索构建市场监管数字底座、数治平台、数智场景和数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在市场监管总局支持指导下,上海将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以数智一体化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机制,包括建设以决策分析和指挥调度为统领的市场监管智能驾驶舱,以数据产品和智能服务为核心的数据慧治支撑平台,以支撑公共资源服务为关键的市场监管数字底座,以准入准营、综合监管、执法维权、质量基础、综合管理为引领的市场监管数智化主题应用,推动长三角区域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实现与市场监管总局“全国一张网”整体协同。

上海:加快建设标准化、嵌入式社区托育“宝宝屋”

上海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自12月1日起施行。文件提出,到“十四五”期末,上海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低于4.5个,托幼一体幼儿园占比达到85%,社区托育“宝宝屋”街镇覆盖率达到85%(其中中心城区达到100%),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站实现社区全覆盖。

根据指导意见,上海为幼儿家庭提供多种类型的托育服务:幼儿园开设的托班,主要招收2岁以上幼儿,提供全日制托育服务;街镇举办的社区托育“宝宝屋”,主要为1岁至3岁幼儿提供临时托、计时托等托育服务,每年为有需求的幼儿家庭提供不少于12次免费照护服务;各类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举办的托育机构,可根据幼儿家庭实际需求以及场地、供餐等条件,提供全日制、半日制或计时制等托育服务。同时,全面开展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保障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站社区全覆盖,每年为有需求的幼儿家庭提供不少于12次免费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同时,将全面落实配套幼儿园托班建设,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及其托班应为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建幼儿园均应开设托班;落实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主体责任,加快建设标准化、嵌入式的社区托育“宝宝屋”。将以多种方式支持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有资质的个人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利用自有场地或与其他单位合作等方式开展托育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挖掘现有资源或建设相应规模的托育机构,解决本单位职工子女托育需求;鼓励同一园区内、同一商务楼宇内单位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提供托育服务,满足园区内、商务楼宇内职工适龄子女托育需求。

此外,上海还将从加强托育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幼儿在托期间生活和游戏规范、持续加强托育机构科学配置和规范管理、建立对托育机构的日常巡查和过程监管制度等方面,更好地保障托育服务质量,守牢托育服务安全底线。

江苏启动专精特新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

江苏省人社厅、省工信厅12月5日下发通知,启动专精特新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通过全周期培育壮大规模、全天候监测掌握情况、全方位强化引才用工、全融合提升职业素养、全环节做好人才评价、全渠道稳定劳动关系、全维度强化政策支持等方式,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到2025年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吸纳就业参保10万人以上,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更多高质量岗位。

通知明确,一是人社部门将建好用好省级创业示范基地,遴选资助一批优秀创业项目,优先支持中小微企业创办、扩大、改善,加强后续跟踪和评估,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蓄水池”,对科技含量高、主业成长快、发展前景好的优秀中小微企业优先向工信部门推荐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象。

二是人社和工信部门将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企业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江苏省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无缝对接。加快构建“苏畅”人才服务体系,将专精特新企业人才需求纳入省重点人才计划支持范围。定期举办专精特新企业专场招聘等活动,在“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苏心聘”手机客户端设立专精特新企业招聘专区,全省每年举办招聘会不少于100场、发布岗位信息不少于1万个。

三是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调查制度,及时更新本地技能培训项目和职业(工种)目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数字技能、绿色技能等人才培养,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和项目制培训,到2025年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制造业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以上、数字类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揭榜领题”以及参与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的制度,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人才攻关联合体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试点,鼓励专精特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

安徽积极推动涉法涉诉闲置土地盘活利用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出台《关于推进涉法涉诉闲置土地处置利用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根据《意见稿》,一是在司法查封期间,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依法正常开展闲置土地调查、认定,以推动进一步收回、利用;司法查封不应限制有利于土地增值的开发利用行为。人民法院可采取变更司法查封替代物的方式,协助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收回闲置土地使用权。

二是在查封后盘活利用方面,可通过政府收储方式,以查封土地补偿价款返还账户(替换标的)替换对现有地块的查封,促进土地尽早开发利用。同时,法院进行司法拍卖前,应征求属地政府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拍卖公告要将产业准入条件土地使用条件等信息一并纳入,需保证新受让人知晓所要承担的相关责任,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拍卖过程,推进处置进度,避免再次形成闲置或低效用地。

三是在项目供地时,严格按照净地标准出让土地,从源头避免因政府原因造成土地闲置;通过合同约定方式,明确土地出让方与受让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追究违约责任,严防闲置土地滋生;对用地企业可能存在的生产经营问题导致土地闲置风险,通过各相关部门全面有效、及时的协同联动,用法律和行政的硬核措施,及时预警风险、规避风险。

域外动态

山东发布生态环保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基本建成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3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10个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建设,培育壮大100家左右生态环保龙头骨干企业,到2025年,全省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基本建成,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3大产业集群环保业务产值力争占全省的50%以上,全省环保营业收入过1亿元的企业力争达到300家以上。

《行动计划》从“产业集群、特色园区、龙头骨干企业”三个方面明确主线任务。一是产业集群方面,提出建设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完备、上下游配套齐全的济南、青岛、淄博3大“雁阵形”生态环保产业集群目标。济南着力打造“1个研究院、2个中心、3个专业园区”综合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青岛着力打造“3个环保制造集聚区、3个服务平台、N个创新中心”生态环保产业集群。淄博着力打造“1个中心、3个产业链条、5个特色产业基地”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二是特色园区方面,依托现有工作基础,在青岛、枣庄、烟台、潍坊、济宁、泰安、日照、德州、聊城、滨州等地,打造10个特色鲜明、定位清晰、优势明显的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青岛上合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重点发展节能降碳、环保装备、海洋环保等领域生态环保产业,打造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科技研发孵化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推动生态环保产业“走出去”。枣庄市中区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做大做强以高端水处理剂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打造国内重要的环保新材料(水处理剂)产业基地。烟台莱山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聚焦膜处理、VOCS治理、土壤修复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特色产业。

三是龙头骨干企业方面,培育100家左右技术领先、管理先进、信誉度佳的环保龙头骨干企业。围绕环保制造业、环境服务业、资源综合利用业等领域,强化平台支撑、政策集成和要素保障,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链主”企业、上市企业培育工程,每年选树百家龙头骨干企业。

根据《行动计划》,该省将强化科技保障作用。明年6月底前,建立省级生态环保产业专家库和全省生态环保产业人才库。2025年底前,组织开展30个左右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建设试点。

山东明确从五方面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11月30日,山东省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强调从五方面扎实做好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聚焦高端化发展,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在改造传统产业上持续加力,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六大重点产业,加大技改力度,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布局优化。要在培育新兴产业上持续加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装备七大重点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促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要在布局未来产业上持续加力,重点瞄准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七大未来产业,加强前瞻性研究布局,建好未来产业先导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聚焦智能化发展,着力推进数实深度融合。要更大力度推进智改数转,抓好中小企业转型,用好工业大数据资源,夯实数字设施底座。要更大力度拓展应用场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探索基于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形成数字化应用创新示范。要更大力度促进人工智能应用,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丰富算力资源,培育一批高水平智能技术和产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

三是聚焦绿色化发展,着力推动清洁低碳转型。要狠抓降碳减排,推进工业生产全过程能耗、污染物控制,大力优化工业用能结构。要狠抓绿色制造,持续开展绿色工厂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着力打造绿色园区。要狠抓资源综合利用,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盘活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领域资源节约集约水平。

四是聚焦集群化发展,着力打造优良产业生态。要梯度培育企业群体,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培植优质中小企业,促进企业融通发展。要加快壮大优势集群,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集群梯次发展格局。要因地制宜加力打造县域特色集群,加快完善集群公共服务体系,有效破解要素瓶颈。要建强做优经济园区,集中资源力量培育主导产业,盯紧抓牢重点工业项目,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

五是聚焦夯实实体经济根基,着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要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突破行动,抓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抓好优势制造业培育壮大,抓好制造业运行监测。要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提升行动,突出抓好11条标志性产业链,做好补链、强链、建链文章。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深入实施“云行齐鲁·工赋山东”行动,巩固拓展先发优势,加快行业应用,加速向园区落地。要深入实施“山东制造”品牌提升行动,提升品牌标准,加强品牌培育,强化品牌宣传。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共生、互促共进。

广东推动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

近日,广东省人社厅制定并印发《广东省就业驿站建设指引》,要求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

一是在建设原则方面,就业驿站可由政府自主独立建设和运营管理,也可吸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资本和优质服务资源参与建设和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设流动式就业驿站,推动实现就业服务“随叫随到”,探索建设“线上就业驿站”,实现就业服务“便捷办”“快速办”“不打烊”。

二是在建设运营方面,着重考虑在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相对集中的街(镇)、社区(村),或企业、个体工商户较为集中的园区、商圈一级人员流动密集的车站码头等场所因需建设就业驿站。此外,整合“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农村电商基层服务站等平台资源,建设具有服务特色的就业驿站。还可以探索与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社会组织、金融服务网点等平台载体合作建设。

三是在功能设置上,就业驿站要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信息发布、岗位推荐等服务。鼓励开设驿站直播间、技能培训区等功能区域,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此外,就业驿站要开通信息网络,接入省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满足现场业务经办需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

四是在服务人员配备上,用好公益性岗位、就业见习等相关政策,依托驿站积极创造公益性岗位、见习岗位,大力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展见习活动。鼓励招募志愿者,组建驿站志愿服务团队。

广东出台措施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2月1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关于落实〈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工作方案》,旨在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方案》包括5项工作任务,包括丰富优质旅游供给、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加快发展入境旅游、提升行业发展能力以及保障措施。

在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方面,将组织文艺演出进景区;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鼓励“非遗进景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速开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红色旅游;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以及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典型示范,多方面促进文旅深入融合;加速休闲度假、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精品示范基地;加速发展森林、滨海旅游,同时建立完善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

在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方面,广东将实施数字消费促进行动,以“粤式新潮流”为主题,围绕网红打卡点、美食目的地、灯光秀和音乐会等热点,构建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型场景。同时打造“政府+金融+文旅”的开放式政企合作平台,开展“百城百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围绕节庆假期,鼓励各地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并持续优化旅游景区管理、智慧景区建设。加快夜间文旅消费尤其沉浸式项目培育,持续擦亮“粤夜粤美”夜间文旅品牌。同时鼓励博物馆夜间开放,更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夜间出游需求。

在加快发展入境旅游方面,开展精准营销,加强“活力广东 时尚湾区”境外市场宣传推广、旅游展会及交流活动。加强签证和通关政策宣传,重点推介我省144小时过境免签、“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政策。

在提升文旅行业发展能力方面,对旅游企业,将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依法支持旅行社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此外,将会同地市、院校和协会定期组织导游集训轮训,并对导游强制购物、诱骗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进一步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推进旅游市场服务质量和规范度提升。

此外,加强用地保障,鼓励地方结合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人才培养扶持“双创工程”,开展人才柔性引进、人才基础建设等人才保障计划,全方位保障行业高质量、高速发展。

深圳出台六方面20条措施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

12月5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深圳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的若干措施》,围绕用房、用地、用工、融资、用能、仓储物流、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提出六方面20条举措,多维度全方位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

一是在降低用房用地成本方面,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适合“上楼”的轻量化制造、定制化小批量生产、柔性化研发设计等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产业空间;同时,推广重点产业项目土地价款分期缴纳模式,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项目,允许首期按不低于50%的比例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剩余价款在国有土地供应合同生效之日起1年内全部缴清且不计利息。

二是在降低用工成本方面,鼓励企业“机器代人”,支持企业积极部署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等智能制造装备,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引导传统制造企业逐步开展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且对符合条件的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一定的补助。

三是在降低用能成本方面,为10千伏及以下中小微企业建设高压永久用电外部电力接入工程,无需用户投资;持续推进园区转供电改造,已完成改造的,将按政策执行直供电电价,消除“中间层”不合理加价行为;此外,还将推广使用产业园区用户侧储能,鼓励有条件的工商业园区建设“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接入虚拟电厂,实现错峰用电、自发自用、余量上网。

四是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无抵押中小微企业进行全景画像,并联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配套担保增信服务,解决融资难问题。鼓励制造业企业发债融资,自2024年1月1日起,成功在境内外发行债券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按照发行规模的2%,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支持制造业企业扩大股权融资,对首次在“新三板”挂牌的制造业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进入创新层的再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拟在境内上市并完成股份制改造及上市辅导的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对直接在境外上市的给予最高80万元奖励。

五是在降低仓储物流成本方面,着力提升航空运输直达和中转服务能力,鼓励航空公司新开通或加密该市产业及企业“出海”急需的战略性国际货运航线,分级分类给予最高25万元/班、每年每条航线最高5500万元补贴;同时,在不改变物流仓储使用用途前提下,鼓励重点产业链企业和项目周边的低效物流仓储扩建、改建、重建为高标准物流仓库。

六是在做好企业服务方面,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加大对拖欠企业账款的清理力度;同时,简化各类惠企政策申请流程和资料,推动更多政策实现“免申即享”。

深圳七方面二十项举措打造算力先锋城市和中国算网城市标杆

12月5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打造算力先锋城市和中国算网城市标杆。一是总体布局。构建先进算力基础设施,持续优化网络连接设施,到2025年,全市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50万标准机架,算力算效水平显著提高。二是技术体系。基本形成算力多元泛在、存力安全可靠、运力优质互联、算存运协同建设的算力基础设施技术体系。到2025年,通用算力达到14EFLOPS(FP32),智能算力达到25EFLOPS(FP16),超算算力达到2EFLOPS(FP64)。存储总量达到9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0%。市内数据中心间时延不高于1ms,至韶关国家枢纽节点时延不高于3ms,至贵安国家枢纽节点时延不高于10ms。三是绿色安全。强化绿色安全发展,到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降低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启动“老旧小散”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强化网络、数据、算力设施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行动计划》从七个方面提出二十项具体举措。一是统筹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全市按照“城市+园区+边缘”的总体布局,形成城市数据中心、产业园区配套数据中心、分布式边缘计算中心的多层级数据中心体系,实现分类分级布局。鼓励企业通过自建、合作、租用等形式在深圳对口帮扶城市建设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引导对网络时延要求不高数据的存储与计算转移。统筹规划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加快布局智算、超算等高性能算力设施。打造5G-A先锋城市,推动沉浸式体验、全场景物联、智能化车联、柔性化生产、海陆空感知等重要场景的商业化部署。

二是打造多元算力供给体系。推进不同算力资源池、不同算力类型、不同云厂商之间的协同,整合、聚集社会多元算力以及“算力飞地”算力资源。构建超高可靠、极低时延、极速带宽、极高性能、绿色低碳的算力调度体系。打造分布式部署、数据多级联通、开放统一管理的智慧城市复合型算力平台。

三是提升存力高效保障。大力发展先进存储技术。探索构建热温冷数据分类分级标准以及分级存储规范。加强关键行业数据容灾备份。

四是提升算力运载能力。推动“数网协同”要素保障,建设全市“一跳直达”数据中心直联网络。优化算力中心内网络质量,开展智能无损网络、超融合网络、高性能网络以及确定性网络的试点应用与布局。

五是促进绿色低碳算力发展。推广使用整机柜服务器、AI服务器、液冷服务器等高效IT设备,加快液冷、自然冷源、电力模块、锂电池等绿色节能产品和技术落地。制定“老旧小散”存量数据中心改造升级相关工作方案,分类分批推动存量数据中心升级、整合、腾退。

六是创新推动算力产业生态发展。推动算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算力研发生产等全链条的生态体系和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聚焦工业、先进制造业等优势重点行业,积极开展算力应用创新,提供算法公共服务。

七是强化算力基础设施安全发展。对承载重要信息系统以及影响国计民生和社会秩序的算力基础设施,增强防火、防雷、防洪、抗震等保护能力,强化供电、制冷等系统的智能安全管控。推动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与重要算力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组织建设算力综合管理平台,加强对各类算力中心的在线监测和跟踪管理。

前海11条措施支持港澳医疗机构集聚发展 最高资助2000万元

12月5日,《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支持港澳医疗机构集聚发展办法》发布,以港澳医疗机构的举办、运营、发展激励为主线,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发展的全周期需求,创新性提出11条核心扶持举措。

根据《办法》,一是举办港澳独资综合医院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可分别申请资助800万元、2000万元。举办港澳合资综合医院的,最高可申请资助1600万元。二是举办港澳独资专科医院的,最高可申请资助1200万元。举办港澳合资专科医院的,最高可申请资助960万元。三是举办港澳门诊部的,可申请资助100万元。举办港澳诊所的,可申请资助50万元。四是在前海设立的港澳医疗机构,采购单体(套)医用设备超过50万元的,可申请不超过设备中标或者成交价格10%的资助,单体(套)设备资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单个机构资助总额不超过500万元。五是港澳医疗机构首次在前海合作区购置物业作为本机构办医场地的,可按1800元/平方米的标准申请购置资助,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分三年平均发放。港澳医疗机构租赁场地作为本机构办医场地的,可申请租金资助,每家机构连续资助3个年度,每年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六是港澳医疗机构聘用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并完成内地执业注册的,可按2万元/人标准对现有注册人员申请一次性资助。港澳医疗机构聘用港澳医师并提供实际诊疗服务的,可按100元/诊次标准申请资助,单个机构最高资助100万元/年,本办法有效期内累计最高资助300万元。七是鼓励港澳医疗机构为执业医师购买医师执业责任险等定制化保险产品,对购买相关保险的港澳医疗机构,按其全年实际缴纳保费的50%予以资助,每年最高资助20万元。八是港澳医疗机构经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评审,首次通过《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认证的,可申请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九是港澳医疗机构获批“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的,可申请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港澳医疗机构每获批一个首次申请使用的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械品种并完成实际采购、投入临床使用的,可申请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获批一个非首次申请使用港澳药械品种并完成实际采购、投入临床使用的,可申请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单个机构最高奖励100万元/年,本办法有效期内累计最高奖励300万元。十是港澳医疗机构与港澳地区保险机构或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跨境医疗险理赔款直接结算服务的,可按50元/单标准申请资助,单个机构最高资助50万元/年,本办法有效期内累计最高资助100万元。十一是港澳医疗机构获得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或中医重点、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的,在项目建设周期内,可分别申请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重庆启动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重庆市经信委近日印发《重庆市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计划到2027年,培育形成“4+4+N”现代先进材料产业体系,全市先进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建成国家重要轻合金、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合成材料产业基地,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区。

按照《行动计划》,“4+4+N”体系中的第一个“4”是大力发展4类先进基础材料产业,即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绿色建材;第二个“4”是重点培育4类关键战略材料产业,即新能源材料、特种功能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储能材料;“N”是培育气凝胶材料、石墨烯材料、未来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该市万亿级现代先进材料产业体系建设将围绕“做大做强先进基础材料、持续提升关键战略材料、加快培育前沿新材料”3个方向,通过实施先进材料企业引育工程、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先进材料创新平台创建工程、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工程和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加以执行。在实施先进材料企业引育工程方面,该市将聚焦先进材料产业“4+4+N”发展方向,编制先进材料产业地图和产业链招商目录,明确产业链短板、薄弱环节,针对性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吸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计划5年内形成百亿级先进材料企业10家以上,50亿级先进材料企业达到15家以上,先进材料上市企业达到10家以上。在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方面,该市将按照“一个产业集群、一套工作机制、一个行动计划”方式,按照“强链、补链、延链、固链”要求,建设以九龙坡、綦江等为核心的轻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以大渡口、长寿等为依托的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等,计划5年内形成3个全国重要的产业集群,建成5个在细分行业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