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37)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37) 2023-11-17

SourceURL:file:///home/zhengliang/Desktop/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37).wps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37期   总331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1117

 

科创聚焦

2023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百强榜沪宁杭合四城机构占七成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量子密码应用创新联盟成立

江苏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优先发展10个产业

经济热点

上海杨浦上线“在线新经济企业孵化一件事” “四个一”赋能企业

江苏上线“绿色交通云”平台 覆盖9大领域5000多家企业

安徽38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动向

上海启动上线“浦江数链”区块链基础设施体系

上海临港聚焦智能机器人产业

江苏将新建2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

 

政策举措

浦东将从四方面着手打造“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心功能区

江苏省法院出台20条举措服务保障产业链展现新作为

安徽将从六方面加快打造加快打造世界级智能家电(居)产业集群

经验交流

上海出台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具有三亮点

江苏严控体育健身服务行业预付卡资质金额 实现监管闭环

安徽对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并实行分类监管

域外动态

山东出台意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山东部署25项重点任务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山东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改革  加大“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增便利”力度

广东出台十措施降低制造业成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提出22条政策举措 聚焦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广东发布“技改十条”措施

 

 

科创聚焦

2023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百强榜沪宁杭合四城机构占七成

11月15日,第六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开幕式上,上海科学政策技术研究所、上海技术交易所、科睿唯安、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联合发布了《2023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对900余家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筛选,以2018年至2022年间的64万余条数据为基础,从发明数量、发明质量、影响力、协同创新、国际化五个维度开展定量测评和定性分析,并形成长三角区域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表现百强名单。

一是综合来看,2023年上海第一梯队优势更加明显,2023年达12家,保持三省一市首位,是高端机构集聚的“高峰”。江苏省入围机构数量持续增多,达42家,比上年度增加2家。浙江省头部机构增加1家,之江实验室晋级第一梯队。安徽省总量增加2家,入围机构总量达到9家,创新机构综合水平加快提升。

二是城市分布方面,今年长三角创新机构百强分布于23座城市,比上年度增加了几座城市,空间分布有扩散趋势。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城入围百强创新机构榜单的机构共计有70家。与上年度相比,2023年度报告新增了蚌埠、金华、芜湖3个城市,其中金华为近三年来首次有机构入围,浙江师范大学进入第四梯队。

三是从产业支撑表现看,百强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力度显著增强。百强机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专利产出总量比上年度增长14%。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的发明总量规模最大,占比分别为19%、16%、16%。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量子密码应用创新联盟成立

近日,上海松江、杭州、合肥等“一廊九城”,携手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等企业代表,共同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量子密码应用创新联盟(中心)”,推动“科创+产业+金融”等发展要素高效对接。

该联盟将依托“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资源优势,加快量子密码技术和应用创新,提高G60科创走廊在密码和信息安全领域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培育形成较大规模、较好效益的量子通信产业链,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生态”的范式,是我国乃至国际量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领跑者。随着联盟的建立,未来长三角地区量子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优势有望进一步增强。

江苏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优先发展10个产业

江苏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设10个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平台载体,引育50个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和重点企业,南京、苏州率先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重点领域、关键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新型储能、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通用智能、虚拟现实、前沿新材料、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谋划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类人机器人、先进核能等一批前沿性未来产业,初步形成“10+X”未来产业体系。到2030年,未来产业形成较大规模,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网络、孵化培育链条、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引领发展的头部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实现从大到强、从有到优,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到2035年,未来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世界一流企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形成自主可控、系统完备、先进安全的未来产业体系,未来产业成为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江苏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指导意见》提出,一是优先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新型储能、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通用智能、前沿新材料、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虚拟现实等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紧密跟踪世界科技前沿,把握未来产业变革趋势,瞄准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类人机器人、先进核能等前沿领域,多方向、多路径开展不确定性未来技术预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挑战,力争在关键细分领域换道抢滩,培育一批未来产业新增长点。

二是鼓励顶尖科学家领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探索建设“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每年实施15个以上前瞻技术研发项目,支撑未来产业发展。围绕“10+X”未来产业领域,加强本土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瞄准国内外前沿科技集聚城市,推动跨区域创新资源互补和成果转化,着力引进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加快构建未来产业企业矩阵。推动在苏高校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实验室,科学设置未来技术相关学科,到2030年,系统培养具有交叉复合背景的未来产业创新人才(团队)100个以上。

经济热点

上海杨浦上线“在线新经济企业孵化一件事” “四个一”赋能企业

近日,上海杨浦区“在线新经济企业孵化一件事”正式上线,“一件事”集“创业地图”、“码上注”、“电子证照”一键授权、阅办联动等存量工具,以数字化方式赋能新经济企业,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该区全新推出集企业选址、住所信息、涉企事项、惠企政策“四个一”功能于一体的便捷服务。

一是企业选址一“图”查询。为杨浦区的初次创业者、新注册企业法人、变更营业住所企业法人提供办公场所的数据查询服务。办事人可通过“创业地图”了解园区楼宇的产业布局、待租面积、租金信息、地理位置、商圈覆盖、周边配套设施等信息。

二是住所信息一“码”融合。“码上注”对各类住所载体基础材料的备案、变更流程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企业在选址完成后通过扫描“随申码”调用企业住所库中产权证明、平面图、授权使用证明、同意转租证明、租赁合同等住所使用证明材料,完成企业落地备案及地址变更业务。通过搭建住所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办事流程“多码融合”,招商主体“一地一档”,通过一“码”归集多样数据,形成一体化、格式化、规范化的住所信息。

三是涉企事项一“键”代办。针对企业办事时材料携带不全问题,“一件事”融合“电子证照”一键授权功能,对线上授权服务进行创新升级,在“事项授权”基础上增加“证照授权”功能,即个人或企业可以在事项授权中,将事项中涉及的“电子证照”一并授权,窗口核验通过后即可办理相关的代办业务,无需再提交纸质授权书及事项相关“电子证照”。

四是惠企政策一“窗”推送。关于企业政策申报面临“找不到”“看不懂”“申报难”等主要难题,“一件事”积极探索“阅办联动”机制,把“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梳理重点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企业性质等信息,绘制形成企业画像,依托“惠企宜商”综合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快速、权威、准确的解读,帮助企业更便捷地掌握政策导向,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让企业对扶持政策应知尽知。

江苏上线“绿色交通云”平台 覆盖9大领域5000多家企业

11月10日,覆盖江苏5000余家交通运输企业和近百个交通主管部门的大数据监控、分析平台——“绿色交通云”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实现了交通运输9大领域能耗排放、港口粉尘、城市绿色出行比例、新能源装备及充换电基础设施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绿色低碳交通发展关键指标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动态监测,对科学评估江苏交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分析研判发展趋势和方向提供决策支撑。目前,平台包含“四全”碳监测、污染防治、绿色出行、新能源应用、对标分析、试点示范、工作动态、专题报告等八大功能模块,月均处理数据超1.6亿条,月均活跃用户超过3500个:其中,“四全”碳监测模块样本企业达1000家,样本车船约12000个,全面覆盖公铁水空、邮政仓储、基础设施等9大领域;污染防治模块围绕港口船舶大气和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实时对接全省5000余套港口粉尘和船用岸电在线监测数据;绿色出行模块针对各城市创建目标、重点任务进行指标跟踪监测与评价;新能源应用模块实时展示全省新能源车辆、船舶保有量及占比数据,充换电及LNG加气站等信息;对标分析模块,支撑全省绿色低碳评估、绿色港口、绿色客货枢纽等评估评价工作,提供政策标准下载、要求和指标查询、对标评估等功能;试点示范模块建立绿色交通省、绿色出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城市等示范项目资料库,为新项目创建提供经验借鉴;工作动态模块定期发布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报;专题报告模块集中展现该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成效。

安徽38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企业“急难愁盼”,从营造社会氛围、提振发展信心、强化要素供给、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健康成长等5个方面提出38条举措,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台赋能。

一是营造社会氛围方面,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及时回应关切、打消顾虑。持续完善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发挥省“民声呼应”平台体系、“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与民营企业家季度座谈会”等沟通交流作用,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诉求闭环办理机制。开展“打假治敲”等专项行动,健全相关举报机制,依法打击蓄意炒作、造谣抹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网络黑嘴”和“黑色产业链”。

二是提振发展信心方面,针对民营企业关心的市场公平准入等问题,修订《安徽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制定《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清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清单、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目清单等“三个清单”。在招投标领域,清理歧视性规定和做法。针对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制定关于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的指导意见,开展联动执法。围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规范政商交往,鼓励公职人员依法依规、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完善政策直达快享机制。

三是强化要素供给方面,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其中政府性引导基金投向民营企业的占比70%左右;保障用地需求,统筹全省新增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支持的民间投资项目比重在70%左右;保障能耗需求,全省每年新增能耗支持的民间投资项目占全部项目比重在70%左右。在强化人才保障上,支持民营企业建设“研发飞地”,在省外(海外)全资设立的研发机构、省级备案认定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全职聘用的人才,享受在皖人才相关政策。允许技术实力较强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单独或联合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自主评审。

四是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方面,完善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平台、引进高端人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作能力。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培养,制定安徽省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培养规划,健全完善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传帮带辅导制度。

产业动向

上海启动上线“浦江数链”区块链基础设施体系

11月16日,上海“浦江数链”区块链基础设施体系正式启动上线,标志着上海在全方位构建区块链创新发展体系,推动技术、产业、应用和生态协同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浦江数链”建设运营主体上海浦江数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揭牌。

“浦江数链”是上海推动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赋能城市功能提升,抢占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举措。“浦江数链”将通过打造城市级区块链重大平台,完善各类主体建链用链的激励保障机制,促进核心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落地间的融通互动,加快推动形成“链联盟”基础设施布局。

同时,“浦江数链”将按照“1+1+1+X”总体框架开展建设,涵盖自主技术打造的算力平台设施,公共基础服务平台,以及政务区块链应用系统和X个行业级场景应用,承载本市政务链应用,为多主体、跨行业应用和公共服务提供快速部署能力。通过集约化、均衡化建设,带动形成平台跨域贯通、多链异构互通、应用即时上链、生态协同发展的“链联盟”基础设施布局。

上海临港聚焦智能机器人产业

11月14日,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临港峰会上,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临港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式揭牌,临港新片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合体成立,一批智能机器人高能级项目集中签约入驻。

其中,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由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临港集团、智元机器人及产业代表人士发起共建,由6位院士领衔,汇聚行业及技术顶尖专家,立足面向通用机器人产业的高端专业智库、研发与转化平台、对外交流合作窗口,作为通用机器人领域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提供智库咨询服务、共性技术研发、成果孵化转化、应用创新示范、产业基金及投融资分析、开放交流合作。临港科技城被授予“临港机器人产业基地”,15家智能机器人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入驻,覆盖AI技术、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行业应用等上下游产业链,涉及多家细分赛道内的知名企业。

江苏将新建2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

11月13日从江苏省发改委获悉,该省计划在2027年底前新建海上风电、海上光伏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进一步促进地方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该省将在沿海地区重点围绕绿色能源开发、电力供应支撑、新型储能等展开布局,充分发挥光伏发电、风电与农林牧渔业、海洋产业发展协同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光伏、风电+”项目建设。到2027年,江苏沿海地区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装机规模将分别新增1000万千瓦以上。

该省将根据陆上光伏、海上光伏、海上风电的建设进度,支持附近工业园区开展交直流配网、新型储能、多能互补等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综合运用,稳步推动园区就地高比例应用绿电。同时,将通过推进500千伏沿海输电通道建设,加快江苏主干网架坚强柔性转型升级。加速电网数字化转型,通过主网、配网、微电网协同运行与分层分级控制,进一步促进新能源、负荷、储能的聚合和调控。

政策举措

上海公布3方面19项任务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

11月14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方案》主要内容。

一、先行区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四个一批”,即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制度型开放成果,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载体,建成一批促进“丝路电商”伙伴国共同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二、先行区方案聚焦扩大电子商务领域开放、营造先行先试环境、大力推进国际和区域交流合作等3方面,共19项任务。一是扩大电子商务领域开放。共7项任务,包括拓展国际数据服务、实施高标准贸易便利化措施、推动电子单证国际标准应用、探索数字身份和电子认证跨境互操作、扩大跨境电商进口、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创新发展、推动“丝路电商”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其中,提出建设数据交易登记服务体系和数据交易国际板,参与数据流通国际标准合作;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际合作,通过通关数据共享互通,支持“一单两报”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建设跨境电子发票互操作平台,支持银行将电子发票作为进口付汇凭证并推广使用;推动提单、仓单等电子可转让记录境内和跨境使用;支持建立数字身份跨境互操作平台,探索跨境服务规则衔接;支持建立电子认证服务互通平台,满足电子合同、电子化原产地证书等数字化单证业务在线交换及验证需求;结合伙伴国商品出口需求,引入培育更多优质商品;支持跨境电商企业、传统外贸企业和物流企业等各类主体以多种形式建设海外仓,搭建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等先行先试举措。

二是营造先行先试环境。共6项任务,包括在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中心功能区、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辐射引领区、建立跨境电商全球集散分拨中心、培育壮大“丝路电商”企业、完善“丝路电商”基础设施、打造国际人才集聚地等。其中,提出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保税展示,拓展跨境电商模式,为伙伴国企业提供一站式进口服务;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集聚伙伴国贸易投资促进机构,组织开展“丝路电商”国别文化交流、商贸对接、商品展销等活动;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搭建兼具多种海关监管功能的全球分拨中心,研究探索货物进出仓海关监管新模式;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发展,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独立站;完善仓储、物流、支付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跨境电商结算体系;优化完善电子商务领域人才引进重点机构范围,对优秀外籍电子商务人才,给予申请办理多年期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证件便利等先行先试举措。

三是大力推进国际和区域交流合作。共6项任务,包括开展“丝路电商”智库交流、开展“丝路电商”数字技术应用推广、促进“丝路电商”研修交流、畅通伙伴国电子商务交流合作、推动“丝路电商”区域合作、构建“丝路电商”国际服务体系等。其中,提出发起成立“丝路电商”国际智库联盟,开展跨境电商规则、产业对接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研究;打造“丝路电商”数字技术应用中心,推进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开展进口宝玉石商品溯源试点工作;设立“丝路电商”合作研修中心,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多方联动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设立集商品、旅游、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馆,举办“丝路云品”主题促消费活动;推动长三角地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在货物通关、物流跟踪、企业咨询等方面加强合作,鼓励长三角地区跨境电商行业商协会合作;建设“丝路电商”跨境服务平台和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实现全周期、全链条服务等先行先试举措。

浦东将从四方面着手打造“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心功能区

11月14日,上海浦东新区表示,下一步浦东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造“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心功能区。

一是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包括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物流的数据共享,支持跨境公共服务平台与“丝路电商”伙伴国相关机构对接,搭建“丝路电商”的贸易数据的交换通路,便利双边跨境的电商通关服务。同时,研究探索货物进出仓监管的新模式,推动保税货物、跨境电商货物等多模式的运营,探索“进、出、转、存”一仓多用。

二是持续完善重点载体建设。吸引更多的“丝路电商”国家馆入驻。浦东已经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相关驻沪机构保持密切对接,积极推进这些国家在中心功能区增设国家馆,将外高桥“全球汇”打造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窗口,打通跨境采购和国内市场的流通渠道。同时,加快“丝路电商”的重点企业集聚发展,打造全产业链的生态服务体系,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在中心功能区落户,聚焦中小企业孵化培育,集中采购、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功能,建设中心功能区创新基地。

三是打造便捷高效的功能服务平台。打造“丝路电商”专业服务平台,围绕跨境电商企业资质、通关物流、收汇结算等环节提供一站式出口综合服务。打造行业的服务生态圈。完善境外投资服务平台,为国内企业投资丝路国家提供资讯分析等贸易便利化全周期全链条服务。浦东准备推出“丝路电商”跨境服务门户网站,依托跨境公服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物流、财务、法律等各类服务,构建全场景数字化、全流程实时化、全路径智能化的数智展示服务体系。

四是高质量承接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包括设立“丝路电商”合作研修中心,整合资源,开发培训课程教材,建立公共课程体系,开展各类培训及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设立“丝路电商”智库联盟,联合伙伴国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电子商务重点领域的政策研究,搭建信息互换、资源互通、成果共享的交流合作平台。比如,举办贸易投资、文化合作交流活动,积极推进与“丝路电商”伙伴国贸易促进机构和电商平台的沟通协作,扩大伙伴国优质产品进出口。

江苏省法院出台20条举措服务保障产业链展现新作为

江苏省法院11月13日出台《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行动方案》,明确20条司法措施。

一是服务保障产业链优化升级,全省法院将从服务保障产业链集群融合、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等多方面发力。对于有发展前景的困境企业,我省法院综合运用预重整、重整、和解等方式全力救治,同时妥善审理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物联网等领域纠纷案件,推动矛盾多元高效化解,促进产业链位势和能级持续优化提升。二是服务保障科技自立自强,该省法院将深化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严厉打击链条式、区域性、产业化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依法适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对关键技术和原始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力度,助力攻坚“卡脖子”难题。三是强化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依法严惩侵犯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管理者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严格区分经济纠纷、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健全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依法甄别纠正机制。四是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严防超标的、超范围、超时限保全,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安徽将从六方面加快打造加快打造世界级智能家电(居)产业集群

11月13日,安徽省经信厅在十大新兴产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表示,下一步,该省将从做好六方面工作,加快打造世界级智能家电(居)产业集群。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聚焦提升智能家电(居)“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力,加大传统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总部建设、产业集群、才智引进、消费升级等政策支持力度。支持采取“一事一议”等措施,引导合芜滁等市出台智能家电(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发挥产业基金赋能作用,吸引撬动社会资金,支持智能家电(居)产业集群建设。

二是强化链主企业培育。支持上游配套企业,依托海尔、美的、格力等龙头主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业务创新做大做强;推动自主品牌企业向“链主”目标冲刺,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在产权保护、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融资增信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服务。

三是强化产业链招引。实施链主企业强链、产业园区补链、智能家居延链等产业链精准招引;适应“双循环”发展格局,支持企业在海外建设家电产业园区、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外仓等,“借海扬帆”,推动“走出去”发展。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进智能控制技术、节能技术、新材料替代、新型显示、人机交互、绿色健康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应用;推动产品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发展套系化、场景化、智能化终端产品;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融合创新能力。

五是强化数字赋能水平。推动行业“智改数转”,支持引导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搭建产业链上下游沟通合作对接平台,打造一批行业未来工厂、灯塔工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形成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试点示范,把家电行业打造成“互联网+”的主战场。

六是强化区域发展协同。聚力打造特色鲜明的“3+4+2”产业集群,强化合肥、芜湖、滁州等3市带动效应,实现新突破;推动马鞍山、六安、宣城、蚌埠等4市在对标赶超中发展壮大;皖南、皖北2个区域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培育发展智能家电(居)及配套产业,形成全省布局合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奋力打造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家电(居)产业集群。

经验交流

上海出台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具有三亮点

近日,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比例达到98%;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6%;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率达到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

《工作方案》主要有三方面的亮点特色。一是突出“精准”。前端继续提升分类实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自觉性;通过开展“四项行动”(即:投放点改造提升行动、投放环境治理行动、投放模式优化行动、农村垃圾整治行动),持续优化分类投放环境。中端推进收运作业规范化,优化投放收集模式,深化作业扰民治理。末端加快提升处置能力,持续保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二是突出“精细”。分类更加精细化,鼓励特色道路、特色街区、高标准保洁区域等设置精细化分类的废物箱。回收服务更加精心,加快建设一批可回收物回收高品质服务点,升级改造一批高品质中转站、集散场。监管更加高效,通过数字赋能,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全过程闭环管理。

三是突出“绿色低碳”。深入推进源头减量,推进绿色餐饮,倡导“光盘行动”,减少快递、外卖、电商等行业过度包装,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社会共识。实现深度资源化利用,开展炉渣利用项目建设,以及湿垃圾沼渣高值低碳利用技术示范,全面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江苏严控体育健身服务行业预付卡资质金额 实现监管闭环

近日,江苏省体育局、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健身服务行业预付式消费管理工作的通知》,将严格把控预付卡发卡资质和金额、设立存管专用账户进行资金监管,并提出到2025年发行预付卡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备案率达100%,预付资金有效监管率达90%以上。

一是对体育健身服务行业预付卡发放条件和金额进行了严格规定。预付卡期限不得长于场地租赁期限,且不得早于预付卡服务期开始前1个月收取费用。预收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其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总收入,设立登记不足一年的预收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其实缴注册资本的两倍。对个体消费者来说,不记名预付卡面值不得超过1000元,记名预付卡面值不得超过5000元。如果经营者、实控人、高管等人员有严重失信行为,或出现经营者、出资人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情况,均不得发行预付卡。

二是要求建立健全体育健身服务行业发行预付卡备案制度,并强化报备管理,到2025年,要实现发行预付卡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备案率达100%。同时,各设区市要明确监管具体方式和相应监管平台,将辖区内所有发行预付卡体育健身企业的存量、增量预收费资金全部纳入监管。经营者应将全部预收资金直接存入其存管专用账户,接受存管银行对存管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各地可采取银行(或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托管、一课一消、分期拨付等形式实施监管,并将健身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时段、收费渠道、退费安排、使用合同文本等事项纳入平台监管,实现“平台收费、专户核算、序时拨付、退费顺畅、全程可控”的监管闭环。

安徽对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并实行分类监管

《安徽省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将自2024年1月1日起试行,2024年3月底前,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将2023年度信用评价结果上报至省生态环境部门,省级审核后及时公布信用等级。

根据《办法》,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环境信用评价总分为100分,自愿参评。机构环境信用等级由高到低顺序依次设A级(优)、B级(良)、C级(中)、D级(差)四个等级。监测机构若存在行为,如经主管部门认定存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提供虚假材料的以及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信用评价等级的;经司法生效判决认定构成环境犯罪的;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存在规定的生态环境领域其他严重失信情形,直接评定为D级。

《办法》提出,对评分A级的机构,可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除投诉举报等另有规定外,根据实际情况可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对评分B级的机构,按常规比例和频次开展抽查;对评分C级的机构,重点关注,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评分D级的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实行严格监管,有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必要时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因存在严重失信情形被判定为D级的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6个月内不得申请信用等级调整。对于存在玩忽职守、弄虚作假、滥用职权、伪造篡改相关信息等行为,造成评价结果失实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域外动态

山东出台意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初步形成“3830”集群发展格局,即加快培育3个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世界级集群,培育认定8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集群,积极打造3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省级集群。同时,到2025年,山东将推动集群主导产业产值稳步提升、竞争力影响力逐步扩大,打造动力装备、高端铝业、智能家电等3个超过5000亿元的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食品等7个超过3000亿元的产业集群;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海工装备、轨道交通、现代轻纺、生态环保等一批规模达到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一是完善集群协同创新网络。实施集群“强基韧链”行动,支持鼓励集群内企业积极承担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到2025年,全省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达5000家,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达45%,规上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左右。集群内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数量达到200家,省级技术创新载体数量达到2000家。

二是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加强集群内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促进企业技术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快发展。到2025年,集群内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数量达到200家,省级技术创新载体数量达到2000家。

三是促进创新技术突破应用。实施“装备赶超”专项行动,支持动力装备、工业母机装备、工程机械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集群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深化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战略产品。

四是推动集群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推动集群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方向,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进智能化生产设备应用,建设智能制造工厂。到2025年,全省集群累计培育国家智能制造工厂30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50家、标杆企业100个。

五是完善骨干企业培育机制。形成一批在行业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制造业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专业基础好、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型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支撑集群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集群内世界一流企业达到5家,制造业领航企业达到10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0家。

六是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开展集群企业“携手行动”,鼓励大企业通过定向扶持、内部孵化、技术分享、数据联通、订单保障等方式,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成长。到2025年,省级单项冠军企业达到3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500家、瞪羚企业达到800家、独角兽企业达到15家左右。集群主导产品本地配套率达到50%左右。

山东部署25项重点任务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山东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该省将前瞻布局以5G、千兆光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的信息通信网络。规模化部署高质量独立组网5G网络,加快5G虚拟专网建设,到2025年,全省累计开通5G基站25万个以上,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超过99%,省内5G用户普及率突破70%。推动骨干网扩容升级,加快部署200G/400G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扩大全省互联网出口带宽,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千兆省”。持续推进IPv6+网络升级演进,打造一批“IPv6+”行业应用标杆,争创4个以上“IPv6+”创新之城。

方案从两大方面明确25项重点任务。一是前瞻布局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多元异构的算力结构,构建高效协同的算力网络。打造国际一流的超算中心,加快建设根植山东、辐射全国的超算互联网。依托济南、青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打造两个低时延数据中心核心区,根据各市优势产业布局,建设5个左右的数据中心聚集区,围绕工业等重点领域部署一批行业应用节点,打造“全省存算力一张网”。到2025年,全省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总数达45万个,智能算力占比达35%,先进存储占比达35%以上。打造智能敏捷的物联网体系,构建按需随选的物联网络,建设全域链接的工业互联网。集中攻关网络通信芯片、物联网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培育壮大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物联网产业基地,完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到2025年,全省注册物联网终端力争突破3亿个,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40家以上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累计培育50个左右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二是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全省智慧高速通车总里程超过300公里;打造智慧协同的能源互联网,全省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到30万个以上;提升数字化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省5000余座小型水库全部实现水位、雨量、图像信息自动采集,测报信息按需汇聚至管理平台;建设数字便民的市政基础设施,打造20个以上的标杆型智慧社区。

该省将优化财税支持政策,灵活运用各类财税支持政策,推动组建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同时,对纳入“新基建”重点项目库的数字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在土地、用能、环境等要素资源安排上依规予以保障,探索开展“拿地即开工”等激励机制。

山东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改革  加大“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增便利”力度

近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擦亮“智慧发改·亲清服务”品牌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改革若干措施》,从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需求出发,加大投资项目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增便利”改革力度,全力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聚焦前置要件和证明事项办理用时长,将办理节能审查、项目核准、可研审批等6个省级事项需出具的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社会稳定风险影响评价等12种法定前置要件,由跨部门前后串联办转变为跨部门压茬并联办;将前后关联的可研审批、项目核准和节能审查,由两两串联转变为并联受理办理,压减前后关联事项办理申请材料和衔接用时;将办理项目核准、境外投资许可、可研审批等6个省级事项需出具的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书、居民身份证等3类证明事项,列入申请人自主选择适用告知承诺制范围,变“事前查”为“事后管”,变“我让你证明”为“我帮你证明”。

二是聚焦网办堵点、共享盲点,主动早介入、勤对接、多指导,对省委、省政府关注和各市党委、政府谋划推进的重大项目,建立省级部门领导挂帅帮包机制,每季度向各市和省有关部门征集拟审批项目清单,深化“提前预约+错峰办理+一窗受理+帮办代办”服务;提供简明易学的办事指南、操作说明和清晰完整的流程图,提供像“网购”物流进度一样的办理实时进度查询,“一看就能懂、一点就能办、一办就能行”;加强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省有关部门审批系统对接,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进平台、进中台”,“深度网办率”由85%提升到95%,接入“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实现“掌上办”的事项占比由4%提升到98%。

广东出台十措施降低制造业成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1月1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降低制造业成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大力推动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该《措施》共有10项内容。

一是落实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二是落实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含所属的非法人分支机构)中的制造业一般纳税人,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许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企业可在月度申报增值税时即享受优惠。

三是落实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税收政策。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20%在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20%在税前摊销。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许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

四是降低企业医疗保险成本。各地级以上市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剔除一次性预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可支付月数超过9个月时,经省级医疗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可阶段性降低用人单位缴费费率,政策执行期间,可支付月数小于6个月时停止执行。

五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供电企业的投资界面延伸至用户建筑区划红线,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另有规定外,不得由用户承担建筑区划红线外发生的任何费用。

六是强化用电要素保障。省内粤港澳大湾区报装容量200千瓦及以下、其他地区报装容量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户采用低压接入;珠海横琴、广州南沙自贸试验区所有工业用户可采用低压供电。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转供电改造。

七是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大型工业园区、工矿等企业将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多式联运,提升国际海运服务水平,支持经营性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以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为上限实行差异化下浮。

八是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业务,扩大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规模。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参与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奖补政策。

九是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以内部人员变更、履行内部付款流程,或在合同未作约定情况下以等待竣工验收批复、决算审计等为由,拒绝或延迟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完善拖欠账款投诉处理和信用监督机制,在“粤商通”和广东政务服务网上线投诉与处理平台,企业可实时跟踪办理进度。

十是加大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各级部门要提升企业服务能级,对企业纾困帮扶过程中遇到的项目审批、税费减免、建设手续办理、股权资产过户、经营许可、招聘用工等问题,在依法合规前提下,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支持企业稳定岗位。

广东提出22条政策举措 聚焦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11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广东有望实现智能算力规模全国第一、全球领先,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企业数量超2000家,力争打造成为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构建全国智能算力枢纽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场景应用全国示范高地,形成“算力互联、算法开源、数据融合、应用涌现”的良好发展格局。

实施意见》围绕建设产业创新引领地的目标,聚焦广东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重点提出22条政策举措,力争在算力、算法、数据、产业、生态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算力枢纽中心。通过研发自主算力芯片及工具链,构建完善的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软硬件生态,加快建设国家算力总调度中心等,在搭建“中国算力网”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广东在自主智能算力规模上形成显著优势。

二是强化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大模型关键技术、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安全可信技术攻关,形成突破性原创性成果和行业应用,推动广东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三是打造大湾区可信数据融合发展区。通过发挥大湾区政策体制优势,探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建立湾区内数据流通规则体系和运营机制,构建高质量中文数据集,提升广东通用人工智能的数据规模和质量。

四是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通过优化区域布局、产业基地建设、企业培育、平台建设、产品创新、场景应用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广东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形成区域联动、企业梯次培育、终端产品涌现、应用场景多元的良好产业发展态势。

五是打造通用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圈。通过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设算力算法交易平台,为广东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六是强化保障措施。通过加强部门协同联动,配套政策制定、行业人才培育,营造人工智能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等举措,为广东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利发展环境。

广东发布“技改十条”措施

11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广东省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围绕技术改造推出了10条具体措施,包括加大财政支持技改力度、引导金融支持工业企业技改、突出产业重点领域、开展以技术升级为导向的并购、鼓励链主企业带动、支持工业企业绿色低碳改造等,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力争全省年均开展技术改造的工业企业达到9000家以上。

一是在加大财政支持技改力度方面,2023—2027年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技术改造,并增加了贷款贴息、保险补贴、融资租赁补贴和风险补偿等支持方式;明确重点支持领域包括战略性产业集群及其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民爆安全生产等。其中,单个项目的奖励最高额由原来的5000万元调整到1500万元。

二是在引导金融支持技改方面,推行“政府贴息、银行让利、保险增信、租赁补贴、风险共担”的金融组合政策,力争引导不少于1000亿元金融资金投入支持技术改造;获得金融组合政策之一支持的项目,可同时申报享受省级技术改造资金设备奖励政策。

三是在技改重点领域方面,围绕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支持。一方面,支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老年用品、水泥玻璃陶瓷等优势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另一方面,支持新型储能和硅能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元器件、电子整机和系统、先进装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开展技术改造。

四是在鼓励链主企业带动方面,支持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对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予以奖补等。

五是支持工业企业绿色低碳改造方面,支持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项目;支持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及企业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改造;支持新型储能和硅能源产品应用推广,对具备较大竞争优势的产品工程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予以奖补;鼓励钢铁、水泥等行业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以及其他行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深度治理项目等。

六是开展以技术升级为导向的并购方面,充分发挥政策性基金作用,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对以技术升级为导向的并购项目进行支持;鼓励企业以股权投资等形式积极参与并购项目;鼓励商业银行或由其牵头组建银团、保险公司支持企业并购等。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