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35)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35) 2023-11-03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35期   总329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113

 

经济热点

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化创新行动方案

上海发布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江苏出台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三年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30个以上

产业动向

上海交易集团正式揭牌  打造全要素全资源市场化配置交易集团

上海发布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上海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正式揭牌

江苏将聚焦重点产业进一步深化质量提升行动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工业企业升规提质三年行动方案 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

浦东将从三方面打造高水平国际金融人才集聚高地

江苏进一步规范医保便民药店建设 “零差价”销售集采药品

安徽出台措施恢复扩大消费

经验交流

上海施行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 办好“十件事”打造健康上海

浦东探索在集体土地上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江苏亮出“作战图”四方面厚植质量强省新优势

安徽推进政府公物仓共用共享

域外动态

山东印发行动方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效提速提质

山东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出数字金融惠企“十项行动”

广东拟出台文件规范学徒制培训工作

广州创新打造转供电“三统一”园区升级模式

广州发布《社区居民委员会资源管理规范》  推动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

深圳出台人才新政五方面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

深圳组织编制“20+20”产业空间规划,力促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成渝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联盟成立  4方面开展长期合作

 

 

经济热点

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化创新行动方案

上海市商务委、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日前联合发布《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化创新行动方案》,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通过“单一窗口”的国际结算年交易额、贸易融资额增长5倍以上,贸易承保金额达1000亿元左右,为超2万家企业提供线上金融服务,引育不少于150家航贸领域数字化服务商,打造贸易数字化转型全球服务能力卓越,口岸监管和服务智能化水平领先,有力支撑国际国内市场高效链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智能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方案明确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构建航贸数据要素流通体系。建设航贸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开发治理一体化。开发航贸大模型,打造航贸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打造国际贸易单证交换枢纽。对接“航贸数链”,增强跨境贸易数字信任能力。搭建航贸公共数据运营平台,促进航贸领域公共数据合规流动和有序开放。

二是优化跨境贸易智慧物流服务体系。搭建海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相关平台,实现海运全流程数据的及时流通与双向赋能。搭建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航空物流各类市场主体的数据互通共享,提升航空货运供应链全链路服务能级。搭建跨境班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物流可视化跟踪服务。绿色低碳公共服务方面,为出口贸易企业、航运物流企业提供碳排放测算、碳足迹跟踪和碳管理等服务。促进跨区域物流协同方面,探索搭建长三角口岸区块链应用,促进长三角区域物流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推进区域更高质量通关一体化。支持沿江重点口岸间水水中转、江海直达、海铁联运、空空中转等业务模式。跨境供应链可视化方面,积极探索与APEC成员经济体、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口岸城市开展贸易便利化合作,推动海、空运端到端物流可视化等项目试点。

三是升级跨境贸易智慧金融服务体系。跨境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赋能,将跨境供应链生态中有效单据上链,建立智能风控机制。离岸贸易结算验真服务,提升监管单位和金融机构对离岸贸易真实性的验核水平。外贸普惠金融智能化,搭建外贸金融风控模型,从跨境结算在线化向智能化升级。出口信保数字化升级,进一步由基础业务办理拓展到在线融资,创新保单融资新模式。

四是创新跨境贸易智慧监管服务体系。加强口岸部门智慧监管协同,支持智慧海关、智慧海事、智慧边检建设。打造智慧综保区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综合保税区风险识别与决策、风险监测与预警的风险管理体系。拓展邮轮特色服务,优化游客通关流程,深化与监管单位、港口等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功能、数据、业务深度融合。出口退税管理数字化升级,推动本市企业异地口岸出口信息通过“单一窗口”共享。航贸领域国际公约履约数字化赋能。

五是打造一批贸易数字化示范引领项目。电子提单协同应用,实现电子提单的流转和跨链协同。电子发票跨境互操作。跨境通关申报协同,深化“一次申报、双边通关”服务。跨境商品溯源认证,形成商品全程追溯、政府智能监管、信息存证查验等应用场景。国际中转集拼协同,实现国际中转集拼多业态同场作业、集中查验、无感流转。贸易动态监测,对上海口岸重点货物进出口动态、货源地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服务,加快推进创新试点集团式、产业链供应链式“1+N”组团培育认证模式。跨境电商海外仓公共信息服务,构建海外仓境内外全流程数字化贸易闭环,为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收结汇、退税、退货提供真实性验证等服务。单一窗口企业家客户端,以移动应用及PaaS+SaaS等方式,为授权的第三方专业数字服务商提供开发定制接口,孵化跨境供应链服务应用产品。

上海发布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近日,上海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印发《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 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促进三个突破,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建设三个公共服务平台,智能机器人检测与中试验证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行动方案明确五方面14项主要任务。一是推动终端带动,打造产业品牌。推动工业机器人规模化,聚焦上海重点应用领域,打造10个行业一流的机器人“上海品牌”。促进服务机器人场景化,聚焦机器人的智能水平提升,支持企业布局智能机器人新赛道,打造100个标杆示范的应用场景。加快通用机器人工程化,围绕通用机器人研发、测试、生产制造、落地应用全过程,培育提升涵盖工程化实践全过程的一体化服务能力。

二是聚焦技术突破,攻关核心部件。重点攻关具身智能等先进技术,搭建包含机器人动作库、物体知识库和数据采集平台的具身数据中心,建立模拟机器人运行环境与机器人感知、运动信息的验证仿真中心和具身算力中心。加大机器人核心部件攻关,研制新型精密减速器,重点攻关研制高性能传感器,前瞻布局类脑神经元计算芯片。推动系统集成部署能力提升,推动传感硬件标准化集成、系统软件接口和中间件标准化体系建设,构建基于多机器人运营管理及多样化服务供给的云端大脑。

三是实施“机器人+”,加快应用推广。推动工业机器人进工厂,全面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带动工业机器人应用量新增20000台。推动服务机器人进生活,推动服务机器人进入医疗、养老陪护、家用服务等各民生领域,持续遴选发布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创新商业服务模式,探索RaaS(机器人即服务)模式,培育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推广“服务租赁+系统集成”的商业模式。

四是融通多方资源,构建生态体系。分级分类培育优质企业,引导优质中小企业注重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在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细分领域深耕发展,形成由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优质企业组成的企业方阵。建立智能机器人分级分类评价体系,建立智能机器人L1-L5分级体系以及结合应用场景的工业、服务、通用三类智能机器人的分类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布局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智能机器人检测与中试验证创新中心。

五是拓展空间维度,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打造机器人特色集群,依托浦东、宝山、闵行等重点区域结合产业特色,形成3个国家级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区。

江苏出台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三年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30个以上

近日,江苏出台《江苏省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力争到2025年,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30个以上,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120个以上,培育行业领先、国际竞争力较强的跨境电商企业600家以上,重点培育公共海外仓100个以上,重点培育发展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商出口品牌100个以上。

一是涵养跨境电商产业生态方面,加大国内外跨境电商头部企业的招引力度,引进辐射带动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跨境电商平台型、贸易型、服务型企业,在江苏设立区域总部和运营中心、创新中心、分拨中心等功能机构,发展跨境电商总部经济。

二是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主体方面,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触网升级”,积极运用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跨境电商新增主体培育,推动各地建立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培育力度。

三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方面,鼓励地方集聚优势资源,培育发展本土专业型、综合型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支持重点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发挥平台辐射效能和规模效应,带动更多企业转型发展。

四是加强跨境电商载体建设方面,推动全省跨境电商综试区梯度式发展、差异化竞争,与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联动发展,强化资源整合,放大政策叠加效应。加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的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推进各类产业园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集聚发展能力。

五是推动“产业带+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方面,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配件、轻工纺织、机械设备、智能家电、建材家居等优势产业集群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搭建合作平台,加大与跨境电商重点平台、服务商的对接,打造产业带发展标杆企业,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出海”。

六是推动跨境电商自主品牌出海方面,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国际认证,申请境内外各项专利,开展品牌全球推广,扩大自主品牌出口。

七是用好建好海外仓方面,鼓励企业在传统主销市场和“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以及中欧班列主要节点城市布局海外仓。引导海外仓提升服务能力,完善仓储配送、营销展示、货源集结等功能,拓展“仓内直播”“前展后仓”等业务模式。

产业动向

上海交易集团正式揭牌  打造全要素全资源市场化配置交易集团

11月2日,上海交易集团正式揭牌。该集团于今年9月获批成立,以上海联交所为基础组建,以产权交易、公共资源交易为核心业务,大力发展“双碳”、私募基金份额转让、知识产权交易、不动产租赁等业务,努力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一站式的交易和服务平台,保障要素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该集团将发挥五方面作用:一是勇当要素市场改革的引领者、城市能级提升的助推器、国企改革发展的新标杆,进一步做强综合交易、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各业务板块资源共享、创新互补和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定位,始终围绕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和全市中心工作,努力提供统一、规范、高效的要素资源交易服务,更好促进各类要素向上海集聚。三是做大规模,巩固核心业务,开拓新兴业务,进一步扩大交易规模、丰富交易品种,打造统一的综合性、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四是推动数字赋能,紧扣“进一网、能交易”,加快平台整合和新技术应用,构建统一的“一网交易”体系。五是打响品牌,提升专业运营管理能力、人才培养集聚能力、风险防范抵御能力,让交易更高效、更便利、更安全。

上海发布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10月31日,上海市经信委、市科委、市卫健委、市医疗保障局、市药监局联合发布《上海市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力争到2025年,该市成为国内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协同应用示范地,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具体包括:前沿成果加速突破,布局智能医疗机器人底层技术平台,攻关控制、感知、运动等核心部件,涌现10款以上国际先进创新产品。产业能级显著提升,打造不少于2个医疗机器人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10家左右医疗机器人细分赛道龙头企业。创新生态持续完善,建设5家左右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3个以上医疗机器人应用示范平台,形成10个以上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示范场景。

方案明确三方面发展重点:一是手术机器人赛道。推动腔镜手术机器人、口腔种植机器人、消化道诊疗机器人持续提升性能,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快研制多通道血管介入机器人、术中三维透视一体化骨科机器人、多模态影像导航支气管镜机器人、狭窄腔道柔性手术机器人、整形修复手术机器人等。支持腹腔镜/支气管镜全自动手术机器人、5G远程手术机器人等创新发展。二是康复机器人赛道。推动上下肢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手功能康复机器人持续深化多模态融合,提高协同康复治疗效能。加快研制多元环境模拟及行为量化分析康复机器人、中医治疗康复机器人,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开发面向功能性神经疾病的康复机器人等。三是辅助服务机器人赛道。推动消毒清洁、配液送药、智能配药/巡检等辅助服务机器人便捷化和智能化升级。加快研制具有复杂环境感知和导航能力的医疗物流机器人,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机器人、重症监护机器人、陪伴护理人形机器人等。

方案明确10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微型化研制,,强化智能化支撑,,探索仿生化应用。二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底层技术自主研发,推进专用技术迭代创新。三是加快关键材料器件攻关,凝聚产业链协同攻关合力,夯实核心材料器件基础。四是引育壮大优质企业,招引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做大创新企业。五是打造“双核”产业空间,聚焦双核带动,加强区域产业联动布局。六是深化产医融合发展,加速临床创新成果转化,加大优质临床资源供给。七是优化产品上市服务,加强重点产品上市指导,支持创新产品申报。八是推进产品应用示范,开展产品入院应用,推动产品开展上市后再评价,建立应用示范创新中心。九是完善专业服务体系,搭建专业服务平台,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十是推动开拓海外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发达国家市场。

上海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正式揭牌

10月27日,上海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一批重点企业机构入驻,三大数据流动支持平台成立。到2025年,该产业园将重点打造形成10个高能级国际数据合作平台,50个以上数据便捷流动和国际合作创新场景,集聚100家头部企业,达到1000亿元的数据产业规模。

临港新片区将把数据产业当作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着眼于国际规则对接、企业集聚发展、产业生态培育和优化配套服务,出台一系列专项扶持政策,入驻产业园的企业将在高标准国际通信算力设施使用、科创孵化空间、领军人才引育、住房保障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当日,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国际数据港研究院和国际数据合作交流工作站同时揭牌。涵盖国际数据港场景应用、数据跨境流动支撑生态、数据基础设施和区块链应用等4个领域的首批25家生态企业也宣布入驻产业园。

江苏将聚焦重点产业进一步深化质量提升行动

10月27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局长沈海斌表示,下一步,该省将聚焦重点产业,进一步深化质量提升行动。

一是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分行业开展质量状况分析和质量攻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提升工程,支持企业制定国际、国内领先的“领航标准”,力争到2025年实现50条重点产业链全覆盖。二是持续优化“两清单一平台”功能,推动该省检验检测资源更好适配重点产业链需求。加大新能源、光伏等重点产业集群高端品质认证供给,切实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持续深化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等行动,每年培训企业不少于1万家、精准帮扶1000家。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工业企业升规提质三年行动方案 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

近日,上海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委、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联合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升规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2023-2025年,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实现2025年当年新增1000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

一是明确培育路径。会同税务部门梳理营收超1000万元的高成长性规下工业企业,通过强化服务、产业链对接等方式支持企业扩大规模;会同住建部门采用分单体验收、附条件验收等方式支持企业早竣工、早投产、早纳统;加强对重点街镇、工业园区、商务楼宇的排摸,针对芯片研发、新药研发、智能终端设计等研发企业,支持加快产业化进程,鼓励开展委托加工做大产值。各区应按照年度目标的1.2倍建立培育企业库,动态管理。

二是强化运行监测。各区应强化培育库内企业的运行监测,掌握规模变化,紧盯新投产企业产能爬坡进度,跟踪研发设计类企业成果验证、许可获批、市场准入等产业化里程碑事件,按照“宜早则早”的原则加快推动企业工业纳统。加强跟踪产值为2000-5000万的企业,针对产值下降企业做好原因分析,支持其止跌回升,减少退规企业数量。

三是鼓励升规提质纳统。对本年首次升规并实现规上定报入统的新开业(投产)工业企业,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上一年首次升规并实现规上年报入统的工业企业,根据本年产值增长情况给予奖励,增长10%(含)以上且低于30%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增长30%(含)以上给予不超过4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各区给予企业升规配套支持。

四是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各区应加紧落实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贴息贴费等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支持特殊用电需求,优化负荷管理,做好电力保障。积极实施“标准地”出让、“先租后让”等土地供应政策,支持企业在沪发展。

浦东将从三方面打造高水平国际金融人才集聚高地

10月30日,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局长张红在第五届中国金融人才浦东高峰论坛上透露,下一步浦东将紧紧围绕金融产业需要和人才实际需求,不断推动金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金融人才队伍,努力打造高水平国际金融人才集聚高地。

一是持续拓展金融人才政策,不断完善金融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推动逐步放开相关金融领域境外人才从业限制;二是持续打造“金才缤纷”系列人才服务品牌,对重点金融机构人才在特殊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健康医疗等方面提供组团式、一站式服务;三是做深做实引领区金融人才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在浦东金融机构实习、实训、发展提供对接平台,努力构建全面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浦东金融人才政策服务体系。

江苏进一步规范医保便民药店建设 “零差价”销售集采药品

江苏省医保局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保便民药店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医保便民药店、中选企业和配送企业三方责任,推动医保便民药店运行更高效、服务更便捷。

通知明确,一是医保便民药店应定期通过省平台申报下一季度带量采购中选药品需求量,并按照报量需求进行采购,并对带量采购中选药品以不高于江苏省集采中选价格销售,确保及时回款,规范退换货管理。二是中选企业是供应保障的第一责任人,应结合医保便民药店报量情况做好产品生产供应,对单笔配送金额达200元及以上的订单,配送企业应在订单生成后24小时内响应,并在3日内完成配送;对单笔配送金额不足200元的订单,鼓励配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予以响应和配送。三是医保部门结合便民药店采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等情况,对医保便民药店实施动态管理。对遵守医保便民药店管理要求,主动报送带量采购中选产品需求量且采购完成率不低于85%,同时单店全年带量采购中选产品销售金额达到1万元及以上的便民药店,符合医保门诊统筹和国谈药品定点药店遴选条件的,优先纳入医保门诊统筹和国谈药品定点药店范围。

安徽出台措施恢复扩大消费

近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出台《安徽省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若干措施》,从扩大重点领域消费、打造高品质消费场景等方面提出多项措施,释放消费潜力。

一是扩大重点领域消费。在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销,对符合条件的公共充换电设施予以补贴,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缓解“补能焦虑”;在住房消费方面,鼓励各市对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外来及返乡创业人员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房给予补助,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农民进城购房;在文旅消费方面,启动实施大景区提升行动,“一景一案”改造提升100家重点景区品质,推深做实“引客入皖”行动。

二是打造高品质消费场景。围绕消费新场景,该省将制定发布消费场景建设导则,遴选推介皖美消费新场景,打造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汽车自驾与体育旅游深度融合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和精品自驾线路,拓展汽车文旅消费场景;同时,支持省市县三级联动举办商文旅体协同促消费活动,每年不少于5000场、销售额300亿元以上。

经验交流

上海施行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 办好“十件事”打造健康上海

全国首部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融合立法的条例《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11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爱卫会(市健促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合力办好“十件事”,让市民有更多的健康获得感。

一是科普供给“高质量”。加强健康科普资源库和专家库建设与管理,探索建立市、区、医院三级科普专家库架构。二是健康教育“入课堂”。教育部门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设计身心健康板块,将学生参加健康教育经历及表现水平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是卫生城镇“再巩固”。全面开展上海市卫生健康街镇建设,加快推进爱国卫生与基层治理工作融合。四是病媒防制“常态化”。加强和规范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一步完善病媒生物的日常防制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制度。五是含糖饮料“有提示”。组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含糖饮料健康提示系列标识及设置规范。六是学生用餐“更营养”。制定满足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营养需求的食谱指南,引导学生科学营养就餐。七是心理健康“成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完善社区、教育系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及其功能。八是控烟管理“共参与”。完善戒烟门诊、戒烟热线、社区戒烟干预、线上新媒体戒烟等戒烟服务网络和体系建设。九是单位卫生“建制度”。建立健全单位卫生健康管理制度,强化职业人群健康促进主体作用。十是医院健康“作表率”。发挥健康促进医院引领示范作用,强化400余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促进医院建设。

浦东探索在集体土地上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日前,浦东新区首个建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全额使用集体资金、以集中居住为特点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在张江镇环东村东部奠基,预计一年后建成,作为与环东村北部毗邻的张江总部经济园从业人员的生活配套。该项目将大幅提升环东村集体收益,村民将获得更丰厚的农龄股分红,同时,项目内的社区食堂、商业等空间将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能级,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

不同于以往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普遍建在国有土地上,该项目首次探索将项目建在集体土地上。集体土地有村民集体所有的特性,过去多数用于建设厂房、农业配套设施等,还没有引入过商业功能、住宅功能。为此,浦东新区创新开展前期审批服务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整套在集体土地上进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流程,为集体经济发展找到一条新路。项目建成后,集体收益从原先一年不超过60万元,未来有可能达到700万元。

江苏亮出“作战图”四方面厚植质量强省新优势

10月27日,在2023年江苏质量大会上,江苏省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亮出“作战图”,厚植质量强省新优势。

一是深化部省合作,进一步完善质量推进机制。积极推动总局与省政府签署新一轮部省合作协议,重点实施10个方面合作项目,在质量发展制度创新、政策试点、能力建设等方面争取更大支持。进一步细化分解质量强省重点任务,对制造业产品合格率、消费品质量合格率、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等10项质量发展指标开展跟踪监测,加快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质量强省建设工作机制。完善多层级质量督查激励制度,推动更多设区市开展质量促进立法、建立党委质量督察机制,支持各地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

二是赋能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质量技术服务。组建江苏市场监管科技创新委员会和科研孵化平台,编制技术能力、科技合作、资源共享“三张清单”,建立定期会商、联系专家、成果推介“三项制度”,加快构建市场监管科技发展和创新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大型仪器设备、标准规范等质量技术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引导企业在打通产业链质量堵点、化解关键核心技术难点上取得实质性成果。打造覆盖该省主要产业、全国领先的质量技术公共服务体系,在纳米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等领域申报筹建一批国家和省级质检、计量中心,推动“一站式”服务网点实现县域全覆盖。

三是聚焦重点产业,进一步深化质量提升行动。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分行业开展质量状况分析和质量攻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提升工程,支持企业制定国际、国内领先的“领航标准”,力争到2025年实现50条重点产业链全覆盖。持续优化“两清单一平台”功能,推动该省检验检测资源更好适配重点产业链需求。加大新能源、光伏等重点产业集群高端品质认证供给,切实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持续深化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等行动,每年培训企业不少于1万家、精准帮扶1千家。

四是强化政策激励,进一步扩大质量品牌效应。完善质量奖梯度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新评定省长质量奖(含提名奖)20家、“江苏精品”200家。鼓励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力争到2025年首席质量官制度实现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会同相关部门推动“苏质贷”走向“苏质融”,打造包括质量信贷、融资租赁、期货套期保值、保险担保等为一体的综合金融产品。

安徽推进政府公物仓共用共享

近日,安徽省财政厅印发《推进政府公物仓全省共用共享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全面覆盖、应纳尽纳、共用共享、厉行节约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政府公物仓资产调剂共享机制,全省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将低效闲置的房屋、车辆、设备、家具用具、土地等资产,全部纳入政府公物仓集中管理、调配使用,推动资源有效整合,建设节约型机关。

一是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该省实行低效闲置资产“信息线上集中+实物线下自管”模式,做到“一网汇聚”“颗粒归仓”;推进低效闲置资产在全省调剂共享,资产配置优先从政府公物仓调剂,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建立在仓资产定期清理机制,避免“二次闲置”;强化与预算挂钩,并将政府公物仓管理纳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财政预算绩效评价。

二是落实落细管理制度与责任。行政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政府公物仓管理制度办法、业务细则等,畅通跨部门、跨地区、跨级次资产调剂渠道;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以政府公物仓为抓手,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合理控制增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域外动态

山东印发行动方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效提速提质

山东省工信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财政厅等七部门近日印发《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方案(2023-2025年)》,聚焦制造业重点行业和标志性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需求,该省将实施转型路径优化、基础设施强化、服务供给深化“三化”专项行动,加快打造点上企业有标杆、线上行业有示范、面上区域有样板的一体化格局,引领带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效、提速、提质。

一是实施转型路径优化专项行动,支持骨干企业围绕产线、车间、工厂等生产环节,综合应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多场景、多层次试点示范,有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到2025年,建成50家达标“灯塔工厂”的国家级智能工厂、500家以上5G工厂、1万家以上“晨星工厂”。其中省属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一企一战略”全覆盖,数字化转型纳入企业改革绩效考核。山东将持续开展“万名数字专员进企业”行动,以“顾问+雇员”方式,推进10万家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山东还将分行业分区域累计建设50个以上省级“产业大脑”,3年内汇聚形成山东“工业经济大脑”,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发展能级跃升。

二是实施基础设施强化专项行动,将推动实现各市千兆光网100%覆盖,提升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到2025年,开通5G基站25万个以上、力争达到27万个。山东将健全完善“省级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国家级双跨平台”梯次培优机制,到2025年,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平台300家以上、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40家以上。在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的重点产业集群内,山东将规划布局边缘数据中心,优化配套基础设施部署,构建边缘算力供给体系。

三是服务供给深化专项行动,将面向数控机床、集成电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需求,发展一批面向特定行业和特定场景或制造业关键环节的工业APP和行业解决方案,每年培育20个以上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根据“1+3+N+X”总体规划布局,山东将完善国家级、省级及边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到2025年,累计培育50个左右省级行业中心和300个左右边缘级中心。以解决先进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大“卡脖子”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山东将每年部署20项以上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并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再布局建设一批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载体。

山东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出数字金融惠企“十项行动”

近日,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数字金融惠企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初步构建起以数字底座为基础,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数智金融大脑”。金融数字化转型标准、评价、人才体系基本建立,数字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完善,金融机构数字化经营水平大幅跃升。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周期长等问题显著缓解。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数字金融产业加速崛起。

行动方案提出,该省将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精准发力,加快推进“十项行动”攻坚突破。一是数智金融大脑构建行动。形成“1+4+N”框架,即打造金融、产业、企业、公共等数据汇聚、治理、应用、共享的一个数字底座,集成企业服务、风险监测、智能监管、运行分析四大应用,联通省有关部门、市县及金融机构多个数字化平台。二是金融领域数据强基行动。加强数据汇聚融合,根据金融惠企服务的数据需求优先级,尽快接入税务、公积金、司法、涉农等数据。加强数据共享开放,优化数据使用授权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促进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政务服务等数据跨域共享、协同发力。三是数字金融服务品牌创建行动。打造“鲁融易”数字金融系列服务品牌。整合服务资源,实现全省金融产品、服务、政策“一键触达、一网通办、一屏总览”。升级打造“金融伙伴”系统,完善资源共享、供需对接、调度督导、成果展示等功能。四是重点领域数字金融赋能行动。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文化金融等试点示范,每年选树推广一批标杆项目和创新产品。积极推进“质量贷”“品牌贷”等专属金融服务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推动质量优势与金融功能相结合。探索山东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服务库+“齐鲁惠农服务”场景应用。探索建立全省供应链金融平台,推动金融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五是金融风险监测雷达行动。强化全网数据归集、信息抓取、研判分析、跟踪预警,对金融资金流向实行全链条闭环式监控,对各类金融活动实行全量化、全周期、全过程“无感监测”,对全省风险绘制“全息图”、安装“预警器”、打造“防火墙”。六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行动。构建全省“1+N”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体系,在1个总体行动方案下,推动部分重点金融机构和组织分别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全面提升获客渠道、流程管理、风险计量、审计内控、资源匹配、产品创新等数字化能力。七是数字金融创新引领行动。做好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工作。支持济南深化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加快国家金融业密码应用研究中心建设。推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区块链试点成果应用。鼓励融资担保机构探索建立数字担保直联新模式。八是数字金融产业扩容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市科学布局发展数字金融产业,打造数字金融特色园区。支持金融机构等在山东设立数字金融项目,组建相关专业部门、特色分支机构。探索建立省级金融科技创新平台。设立山东省数字金融研究院,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数字金融交流平台。九是数字企业金融支撑行动。将山东重点数字经济企业、项目、园区等纳入金融辅导,提供精准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提供“数据贷”等金融产品。探索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十是数字金融安全护航行动。加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深化监管科技在支付结算、反洗钱等金融监管领域运用。

广东拟出台文件规范学徒制培训工作

10月31日,广东省人社厅发布公告,对《关于做好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徒制培训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产教评技能生态是广东瞄准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的产教融合“升级版”,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技能人才评价为纽带。

一是明确了制度实施范围和对象。技能生态链学徒制培训适用范围为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及链员企业,合称生态企业。学徒制培训包括学生学徒制培训、技培生学徒制培生。其中,学生学徒制培养对象为生态企业面向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吸纳的毕业年度学生。技培生学徒制培养对象为生态企业面向院校和社会公开招聘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并确定为企业技培生。生态企业近两年新招录的青年职工均可纳入技培生学徒制培训范围。

二是明确了培养模式、培养周期和内容。学生学徒制、技培生学徒制培训采取“岗位+培养”模式。学生学徒制培养周期从企业与学生学徒签订学徒培养协议并完成学徒制培训备案开始,到学徒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功实现就业止。技培生学徒制培养周期自企业与学徒签订培养协议并完成学徒制培训备案开始,到技培生完成培养计划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在岗稳定就业止。学徒培养内容主要包括操作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等,具体培训内容、学时数量、培训形式等由生态企业结合岗位实际、职业(工种)特点等自主确定,累计培训总学时原则上不少于260学时。

三是明确了补贴标准。学生学徒制培训按照每人5000元标准给予补贴,由开展培训的生态企业或接受委托牵头统一组织培训的链主企业申领;技培生学徒制培训按照每人5000-8500元标准给予补贴,具体标准根据其获得证书及相应等级确定,由开展培训的生态企业申领。

四是明确了配套政策支持。鼓励链主企业联合链员企业加快产业适应性培训评价资源开发,形成国家职业标准产业适应性开发成果。建设学徒制培训导师库,鼓励生态企业建立企业导师和学徒的激励制度,激发师徒积极性和主动性。该省人社厅将组建生态链培育指导专家组,适时加强生态链培育辅导。

广州创新打造转供电“三统一”园区升级模式

广东电网广州供电局以黄埔区为试点,探索搭建工业园区智慧用能管理平台(简称“埔e园”),创新打造“三统一”(统一计量、统一收费、统一平台)的园区升级模式,合力推动园区向用电管理规范化、供电服务优质化升级迭代。根据试点改造成果预测,黄埔区155家工业园区全部改造完成后,预计受益企业将超过6000家,每年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超18%。

一是统一计量装置。政府和园区业主共同出资,对智能电表进行统一改造。通过统一计量装置,园区工商业终端用户电量可以在线透明计算,这利于“埔e园”平台采集数据,从源头上解决园区业主与终端用户之间计费不清晰的问题。更换智能电表后,还能有效支撑用户的储能、光伏、冰蓄冷等清洁能源接入,为绿色能源的应用带来更多的贡献。

二是统一收费规则。公开园区工商业终端用户所涉及的电费单价、基本电费、损耗、分摊、供电设施维护费的计算和分摊方式等内容和标准,并明确规定工业园区主体每月向所有终端用户收取的电费总和不得超过其向电网企业缴纳的总电费。在费用计算上,“埔e园”平台将根据最新的收费标准,运用云端数据实现电费自动计算,既确保准确计费又节省人力成本。

三是打造“三全服务”。自2023年5月“埔e园”上线以来,实现了平台对终端用户信息、用电数据、能耗情况等信息进行在线监控和管理。电网企业根据企业情况给予专业用能指导,实现园区用电管理数字化和现代化升级,打造“用电成本全公开、用电状态全感知、用能需求全满足”的终端企业用户“三全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在用能需求方面,电网企业通过平台对电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园区业主和终端用户提供电力市场化交易、需求侧响应、容改需、能效诊断、合同能源管理等综合能源服务,指导园区降低购电价格、基本电费、电力损耗,提升园区智能化水平,助力园区降本增效。

广州发布《社区居民委员会资源管理规范》  推动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

近日,广州市地方标准《社区居民委员会资源管理规范》正式发布,于2023年11月13日正式实施。

《管理规范》主要在四方面进行了制定和细化。一是优化社区居民委员会资源配置,按照社区工作要求进行规划、分类、获取、使用和管理;二是对社区居民委员会资源标准化管理,实现资源管理的有序、增值,提升存量资源的内涵价值,促进社区环境的优化;三是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资源清单,通过资源梳理与需求分析,进行分类治理和服务;四是绘制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资源地图,汇聚社区治理点位,展示多元、丰富的社区创新治理元素。

该地方标准实施后,广州市将在社区居委会人员管理、空间管理、物品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废物管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并在建立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构建服务品牌构建等方面,全方位提高社区服务专业水平,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

深圳出台人才新政五方面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

日前,深圳发布《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深圳将从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问出身培养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遗余力服务人才五个方面提出30条意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一是在不唯地域引进人才方面,实施顶尖人才汇聚项目,实施企业人才汇聚项目,实施创业人才汇聚项目,实施青年人才汇聚项目,构建海外引才支持体系,优化海外人才寻聘机制,打造关键领域人才“蓄水池”,强化特聘岗位奖励支持。深圳将落实“一事一议”引进全球顶尖人才,提供事业平台、科研经费、团队支持、生活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包”。强化对重大载体平台的投入,实行“平台+团队”整建制引进首席科学家及团队成员,健全人才引进全周期服务机制,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闭环。着力解决青年人才子女入托入学、住房等实际困难,让其在深圳安身、安心、安业。

二是在不问出身培养人才方面,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加强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完善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实施人才素质提升项目。

三是在不求所有开发人才方面,打造开放共享的全球用才新模式,充分利用境内外智力资源,实施“圆梦鹏城”项目,实施项目经理人制改革,创新科技人才评价制度,设立高层次人才综合评价咨询委员会,建立高层次人才举荐制度,强化知识产权激励加强国际组织人才支持。

四是在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方面,实施顶尖科学家全权负责制,,对顶尖科学家赋予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人才举荐权。建立境内外高层次人才直认制,对符合条件的境内外高层次人才,在深圳工作可直接认定为高层次人才。强化柔性用才支持,通过兼职、顾问等方式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支持保障人才潜心科研,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运用自筹经费建立科研人才年金制度。

五是在不遗余力服务人才方面,提出“事业无忧”拓展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举措,“往来无忧”提升人才出入境便利化水平,“安居无忧”构建人才住房多元化保障体系,“生活无忧”打造教育养老医疗配套宜居环境,“申办无忧”完善人才政策福利兑现渠道。

深圳组织编制20+20”产业空间规划,力促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日前获悉,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将《深圳市战新与未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暨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保障指引》(简称“20+20”产业空间规划)的编制及方案深化,列入2023年重点工作,正加快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现有成果有两大看点:(一)优化全市产业空间布局体系。“20+20”产业空间规划以“制造为基、园区引领,严守底线,集中连片,以人为本、产城融合,优化结构、盘活存量”为原则,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统筹布局先进制造业空间和科技创新空间,系统优化全市产业空间格局。一是深化先进制造业园区布局,以《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为依据,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衔接法定图则工业用地布局,结合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选址及可释放工业用地潜力分布等情况,局部深化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范围,在8个区布局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环节集中布局。二是统筹科技创新园区布局,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创新空间格局,统筹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等教育校区等空间布局,衔接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科教城、会展海洋城等市、区重点片区规划,结合详细规划城镇单元划定及产城融合要求,统筹划定科技创新园区空间范围,在9个区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布局20大科技创新园区,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研发环节及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布局。

(二)强化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保障。市区协同,统筹编制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保障指引,明确园区内工业用地规模底线,摸清可释放工业用地空间布局,并制定工业用地释放实施计划。一是强化工业空间规模引导,结合先进制造业园区内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各类空间专项规划、法定图则规划以及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存量开发潜力情况明确各项工业空间规模指标。二是制定工业用地释放实施计划,合理安排实施,制定工业用地释放“时间表”,全市先进制造业园区按照启动区(2022-2023年)、拓展区(2024-2025年)、储备区(2025年后)有计划释放工业用地。细化明确实施路径,绘制工业用地释放“路线图”,引导各区通过在库储备供应、土地整备、城市更新、产业提容等路径有序释放先进制造业园区内工业用地。进一步厘清实施主体,落实工业用地释放“责任状”,推动政府、国企、民营企业、社区股份公司等多元主体参与实施。

成渝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联盟成立  4方面开展长期合作

近日,由科炬孵化——重庆市科技工作者众创之家孵化器、电子科技大学西区科技园、成都市天府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6家单位共同组建的“成渝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创新联盟将围绕创新创业政策共享、孵化阵地互助、一体化发展、产业人才互推4方面内容,展开长期合作。

一是在创新创业政策共享上,联盟单位将积极共享当地的创新创业政策信息,包括政策文件、法规法令、优惠政策、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在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过程中,各方将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分享有关政策的变化和动态,以便创业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政策环境,获取政策支持。

二是在创新创业孵化阵地互助上,联盟单位通过建立双创孵化阵地合作机制,包括共享导师、专家等创业资源,为各自基地入驻项目或团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协助入驻各自基地的创业项目,推动其在成渝中部地区范围内的合作。同时,通过组织项目路演、产业对接会、合作洽谈等方式,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市场拓展和合作机会。

三是在一体化发展上,通过联合申报项目、基地互建、加强一主两辅产业链等合作项目的联动,实现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

四是在产业人才互推上,联盟单位将积极推动产业人才互相引荐,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协同推动跨地域合作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包括但不限于跨地区的创新创业项目、研发合作、市场拓展等项目,以促进双创人才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