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20)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20) 2023-06-30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20期   总314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6月30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从三方面修订科技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 3

江苏出台政策措施支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 4

江苏科技攻关路线将从三方面着手. 6

经济热点

上海正式启动第四届“寻味魔都·寻觅小吃”上海小吃节. 7

上海明确五方面措施到2025年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 8

南京将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10

产业动向

上海力争到2025年全市交通领域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确保达到120MW 12

上海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发布,集中5个领域发力. 13

浦东引领区发起设立三大产业引导母基金. 15

江苏将从七个方面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6

安徽将设立汽车产业链投资基金千亿元. 17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55条措施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18

上海市发布促进浦东新区标准化创新发展若干规定. 20

江苏从四方面将持续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21

安徽出台新举措精准帮扶个体工商户. 22

经验交流

上海“五床联动”尝试破解养老看病难. 24

上海房地产项目首例通过“全程网办”实现“交地即交证”. 25

上海试点实现新建住宅“交房即交证”. 26

安徽坚持用“四新”举措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26

安徽合肥五方面措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8

域外动态

山东出台高质量发展项目管理办法 明确项目分四个类型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9

广东:探索建立国际大数据服务和离岸数据中心. 31

深圳全国率先探索“资产公证处置”模式. 32

深圳出台多条创新举措助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33

深圳市成立电化学储能产业联盟和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5

深圳虚拟电厂管理平台2.0上线试运行. 36

广州海关出台20条细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37

重庆推出五大行动助力数字经贸高质量发展. 39

 

科创聚焦

上海从三方面修订科技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

上海市科委对《上海市科技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了上海科技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流程和相关要求。

修订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优化评价方式。针对各类项目特点,在组织方式上,提出可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特点采取同行评议、实地考察、现场测试、功能演示等方式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在专家组构成上,可根据项目特点邀请相关技术、产业、投资、管理、财务等专家共同组成。在评价指标上,强调各计划可针对性的提出细化的、差异化的项目综合绩效评议指标。

二是优化评价环节。取消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评前审查,调整为形式审查,主要审查材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对于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创新绩效显著、科研诚信状况良好的承担单位,按程序认定后可自行开展综合绩效评价,评价结论报市科委备案。对于市级财政资助资金总额在100万元(含)以下的项目,简化评议程序,由项目管理机构审查评议材料为主,必要时可组织同行专家评议,项目管理机构根据材料提交情况和专家意见,形成综合绩效评价结论。

三是优化经费管理。强化绩效导向和“放管服”要求,扩大结余资金留用自主权,明确项目通过综合绩效评价,且课题完成目标任务的,结余资金留归承担单位使用,统筹用于科研活动直接支出。针对市级财政资助资金总额在100万(含)以上的项目且下设课题的,明确按课题出具审计报告后,不再出具项目层面审计报告。对于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创新绩效显著、科研诚信状况良好的承担单位,按程序认定后,可不再开展结题财务审计,其出具的项目资金决算报表作为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的依据。

江苏出台政策措施支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

江苏省近日印发《关于支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一是省产研院独立法人性质的专业研究所、产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公司使用财政资金取得的科技成果,不涉及影响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事关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归相应院所、公司所有;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可依法依规自行处置,不需履行相关报批手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主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不作为工资总额基数;对于职务科技成果,省产研院可按规定赋予完成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鼓励国内外科技成果到省产研院进行二次开发、转移转化,省科技计划项目或专项资金建立专门渠道给予优先支持。省产研院及专业研究所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并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形式给予个人奖励时,获奖人可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取得按股份、出资比例分红或转让股权、出资比例所得收入时,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是围绕省产研院聚焦的相关领域,在省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下设立子基金,支持省产研院牵头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培育发展高水平创新型企业,形成财政资金支持与科创基金投资相结合的联动机制。

三是省科技、财政、税务、知识产权等相关部门,为省产研院、专业研究所及其衍生孵化企业、产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公司,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知识产权服务等政策落实的专门服务渠道。企业委托省产研院专业研究所进行技术研发所发生的支出,按规定享受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省产研院、专业研究所和产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公司取得的财政拨款,符合规定的,计入不征税收入管理。

四是省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鼓励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教师、科研人员等到省产研院兼职,学校认同其在省产研院的工作业绩,并作为教师、科研人员学校考核和职称评聘等的依据。高校院所应支持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到省产研院开展技术开发和创办衍生企业,由省产研院、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员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相关方的权利和义务;协议期间原单位可为其保留人事关系,时长不超过6年,并保留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基本待遇。授权省产研院组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支持建设综合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市人才计划项目为省产研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专门渠道。

五是省财政相关专项资金支持省产研院采取“拨投结合”方式实施产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省产研院联合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江苏科技攻关路线将从三方面着手

6月27日,江苏省科技厅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江苏的科技攻关路线将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前瞻部署。推进实施数字经济科技攻关专项行动,围绕量子计算、6G 移动通信、脑机接口等新兴方向,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围绕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等重点领域,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

二是强化瓶颈突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集成攻关先进材料、生物医药、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关键技术,以重大战略产品突破带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主攻智能 EDA 设计、芯粒封装等技术难题,力争在部分关键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三强化协同攻关。部省联动实施“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科技专项,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地江苏。

此外,江苏还将编制出台基础研究三年行动方案,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一批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探索 5-10 年的长周期资助模式,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

经济热点

上海正式启动第四届“寻味魔都·寻觅小吃”上海小吃节

近日,以“寻味魔都·寻觅小吃”为主题的第四届上海小吃节正式启动。本届小吃节以“共联、共享、共惠”为理念,面上开花、点上联动,通过一场场具有烟火气和人气的活动、一轮轮新品推介和优惠促销,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国际美食之都,丰富和拉动餐饮消费。

本届小吃节设上海悠方、上海特色小吃馆、安徒生童话乐园、太平洋森活天地、华泾镇泾彩市集、吾品田·风尚天地、崇明区长兴镇、爱企谷8个分展区,活动各有特色。举办调酒技艺展示、名厨技艺展示等技能比拼活动。形成小吃、美酒、上海礼物、优县良品四个板块,与当地文娱活动联动,实现吃购游娱深度融合,并适时吸引长三角地区和部分兄弟省市的小吃品牌参与。在盛夏时节为市民群众提供尝美食、品美酒、购美物、赏美景、听美乐、玩游戏的消暑纳凉好去处,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同时,合作银行也将推出支付立减等金融惠民活动。

上海明确五方面措施到2025年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

日前,《上海市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正式发布,明确到2025年,国际会展之都全面建成,全年展览总面积达到2200万平方米左右,国际展占展览总面积的比重达到80%,单次展览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项目达到50个;争取进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机构数量超过35家,培育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

行动方案明确五方面工作措施。(一)立足大局,高水平服务国家战略。高质量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做精做优做强“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强化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坚持以国家战略为牵引,继续办好陆家嘴论坛等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展览活动,努力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带动更强的重要会展载体。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继续办好长三角相关主题展会,支持本市会展企业在长三角城市举办系列展会活动。

(二)提升能级,增强配置全球资源功能。建立市、区两级行业主管促进部门、展览场馆、会展服务单位组成的“四位一体”会展招商机制,培育“一区一展”“一区一会”特色品牌会展。大力吸引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积极开展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和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举办高质量的境外自主品牌展会,培育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支持展览场馆加强合作,在档期信息共享、行业联合推广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积极支持国家级重点展会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辐射能力。积极引导已经具备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本市品牌商业展会提升运营能力。积极培育新兴领域的本市自主品牌会展项目。努力培育一批细分行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际知名会展项目。

(三)优化布局,构建会展经济新生态。充分用好展览场馆资源,形成具有显著带动效应和引领功能的会展全产业链。发挥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开放创新先行先试作用,推动会展经济国际化发展。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会展机构在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集聚,打造国际知名会展核心功能区。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一批云上会展品牌项目。

(四)融合赋能,放大会展经济综合带动效应。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专业化品牌展会,打造一批与产业主导方向高度契合的国际化、品牌化展会。深化优质展会和重要节庆活动的合作互动,持续培育、举办各行业高水平国际会议。支持举办各类首发、首秀、首展活动,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强化“会展+商贸”常年展示交易功能,推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五)集成创新,构建会展经济营商环境高地。优化会展“一网通办”建设,完善高效便捷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会展经济统计监测体系。统筹用好专项资金等,支持引进国际知名展会、知名会展企业,支持培育与本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匹配的专业展会,支持本市企业赴境外参展办展。建立完善会展人才使用评价机制。制订完善《会议经营与服务规范》和会展服务、会展经营、绿色会展、评估认证等标准,在全国率先形成面向市场、服务产业、主次分明、科学合理的会展标准体系。鼓励法律、知识产权等专业机构为本市会展企业、展会活动提供专业服务。

南京将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南京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力争到2027年末,南京市培育、新设、改造、引进科创金融专营组织100家以上;科创企业贷款年均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0%,新增科创企业上市公司60家以上,备案基金(创投企业)规模5000亿元以上,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超400亿元。

《方案》提出,一是推动南京市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支持建设运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含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硅巷等各类载体。支持各类科创载体因地制宜探索资本招商新模式。二是鼓励金融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面向南京市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等院校、企业等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单位,提供存证、确权、孵化、融资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探索知识产权、股权及相关实体资产组合式质押贷款新模式,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和覆盖面。支持南京市发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南京国际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提升知识产权融资、评估、转移对接服务能力。三是加大优质科创企业孵化培育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鼓励已上市科创企业再融资,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开展并购重组,带动链上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与证券交易所的有机联系,建立市场监管合作及信息共享机制。引导推动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提升业务能力和执业质量,加大力度服务南京市科创企业开展直接融资。

产业动向

上海力争到2025年全市交通领域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确保达到120MW

6月27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交通领域光伏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实施9项“光伏+”示范工程,打造8个“光伏+”典型应用场景,到2025年,应用场景实现多元化,全市交通领域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确保达到120MW,力争达到180MW(本方案口径不含物流仓储领域)。新建交通设施建筑屋顶安装光伏面积不低于50%,新建道路全影形隔音棚实现光伏全覆盖。加快推进轨道交通、铁路、机场、港口、公交、停车等场站区域以及高快速路、桥隧周边光伏应用改扩建,交通场站光伏发电实现就地消纳、余量上网,交通能源韧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光伏在交通各子领域得到全面推广,交通领域能源结构明显优化,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行业内的占比持续提升,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全市交通领域光伏产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机制、运作模式趋于完善,光伏、交通进一步融合协调发展。

方案提出,一是推进实施“光伏+”示范工程。按照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应用的原则,重点利用地铁、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港口、公交、桥隧、高速、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场地)推进光伏应用,结合交通领域场地资源,以面、连线、带点,打造一批绿色工程,形成示范效应。具体包括: “光伏+地铁”工程、“光伏+铁路”工程、“光伏+机场”工程、“光伏+公交”工程、“光伏+港口”工程、“光伏+道路”工程、“光伏+高速”工程、“光伏+停车”工程、“光伏+其他”工程。

二是打造“光伏+”典型应用场景。根据交通行业发展特色,结合光伏建设和应用形式,力争于2023年底前,推进光伏与设施一体化发展、发电与消纳无缝化衔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交通+光伏典型应用场景。具体包括:“光伏+声屏障”、“光伏+顶棚”、“光伏+屋顶”、“光伏+幕墙”、“光伏+充电”、“光伏+岸电”、“光伏+路灯指示”、“光伏+生产”。

上海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发布,集中5个领域发力

上海市文化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未来三年上海文旅要集中发力五个领域,即打造“数字文旅新基建”“技术工具新突破”“文旅元宇宙新场景”“数字艺术品新赛道”“沉浸互动新内容”等五大专项行动。

一是数字文旅新基建专项行动。加快重点区域基础网络建设,布局面向文旅业务的新型云平台,推动行业边缘计算能力建设,统筹布局文化资源接入网。在标准环境层面,将以更大力度支持多元主体牵头或参与国际、行业和地方标准编制。

二是技术工具新突破专项行动。聚焦数字文化权益保护、实时音视频、沉浸交互、智慧媒体等重点研究方向联合部委在沪实验室、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创新研究。同时,加快数字人、AIGC工具平台、渲染引擎等研发应用,推广虚拟实景摄制等技术应用。

三是文旅元宇宙新场景专项行动。持续在供给侧发力,为市民游客提供“身边的元宇宙”体验。打造数字文化场景,加快珍贵文物数字化采集与展现,鼓励文博场馆、商业街区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创新智慧旅游场景,面向一江一河、中心城区历史风貌区等打造虚实融合游览线路,鼓励景区景点搭建高体验度的特色旅游项目。建设虚拟演艺场景,推动虚拟演艺制播平台搭建和内容产品创作,支持剧场升级改造,鼓励研发兼具文化性、艺术性、创新性的演艺产品。

四是数字艺术品新赛道专项行动。依托上海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建立数字创意联盟链和数字艺术品存储体系,鼓励文博单位、专业机构、艺术家加大创作力度,推动数字艺术品在文博场馆、景区、游戏等场景的跨链应用。

五是沉浸互动新内容专项行动。努力建设数字内容创作高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PGC、UGC共同成长,推出新一代高新视听内容产品。推动创新要素聚集发展,从特色园区孵化升级、数字IP链条构建、开放共享环境营造、数字版权保护等方面,培育内容生态、助力企业成长。

浦东引领区发起设立三大产业引导母基金

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日前发布公告,宣布各自于浦东新区发起设立首期规模约40亿元的产业引导母基金,加上今年2月份已揭牌成立的国方长三角二期引导母基金(首期规模71亿元),引领区产业发展基金发起设立的三大产业引导母基金悉数成立。三大引导母基金首期总规模超过150亿元,引领区基金合计认缴出资33亿元,经初步估算,未来三年有望吸纳撬动约1000亿元的子基金群关注浦东。

引领区基金三大产业引导母基金的方案设计,一是更高能级的资源整合,各引导母基金由实力雄厚的上海国际集团、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的下属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募集对象包括一线保险公司、央企、地方国企和实力强劲的民营上市公司等,整合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赋能浦东产业发展;二是更高效率的资本运营,经初步估算,未来三年,通过三大引导母基金有望实现约1000亿元的子基金群关注浦东,并承诺不低于300亿元的投资金额落地浦东,较引领区基金的出资金额放大约10倍;三是更深层次的投资管理,在发起三大引导母基金的同时,引领区基金通过其管理人上海浦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度参与到各引导母基金的投资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将引导母基金的工作与浦东政府出台的产业优惠政策和招商稳商举措相结合。

江苏将从七个方面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月27日,从江苏省召开的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将从七个方面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该省产业急迫需要出发,构建以实验室为引领、技术创新中心为骨干、重大科研设施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工作上抓好“三个高”:高水平建设实验室,高标准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高质量建设重大科研设施。

二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集聚力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做到“三个强化”:强化前瞻部署,强化瓶颈突破,强化协同攻关。

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编制出台基础研究三年行动方案,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做到“四个突出”:突出原创突破,突出应用导向,突出基地建设,突出人才支撑。

四是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重点从三方面着力:着力做优标杆,着力做优集群,着力做优环境。

五是更大力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高质量贯通。重点是“三个畅通”:畅通与大院大所大学的合作,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畅通释放人才“第一动力”的潜能。

六是提升开放协同创新水平。做到“三个深化”:深化巩固对外科技合作机制,深化推进重大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合作。

七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把科技队伍中蕴藏的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

安徽将设立汽车产业链投资基金千亿元

日前,安徽省财政厅提出,将探索通过“1+2+1”的资金组合方式,连续五年大体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全力支持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其中,“1”是指省财政100亿元,“2”是指全省财政不少于200亿元,最后“1”是指汽车产业链投资基金1000亿元。

该省财政厅将构建系统性支持政策,围绕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和七大生态建设,综合运用资金直补、贷款贴息、税费减免、融资担保、基金投资等财政支持方式,通过“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系统谋划、有效安排财政政策资金。

同时,该省积极发挥基金投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引导、撬动、增信”作用、加快汽车产业相关基金落地运营,力争形成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汽车产业链基金群,对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链做长做宽等方面,更多通过基金投资、贷款贴息等市场化方式,最终达到以政府适当投入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企业资金持续投入。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55条措施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近日,上海市出台《关于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办法》,共有55条,其中有28条措施涉及努力为台资企业在上海投资及经济合作领域给予与该市企业同等待遇,另外有27条措施涉及逐步为台湾同胞在上海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一是在上海投资及经济合作领域给予台资企业与该市企业同等待遇。对经认定的该市台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照研发机构采购设备税收政策,经认定符合条件的该市台资研发中心进口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采购大陆设备的全额退还增值税。支持台资企业在该市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中心和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对符合条件的研发中心,给予开办资助和租房资助。对经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符合条件的按照规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支持符合产业和规划导向的台资企业在该市按照规划开展技术改造,存量工业和仓储用地经批准提高容积率和地下空间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注册在该市的台资农业企业可享受该市同等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二是逐步为台湾同胞在上海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支持台湾同胞参加该市专业技术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支持符合条件的台湾专业人才申报上海市级各类人才计划。支持台湾专业技术人员来沪就业。支持在沪台湾同胞申请科研项目。支持沪台两地合拍电影、电视剧。支持该市高校与台湾地区高校建立机制化交流平台,开展学术研究、学术论坛、学生交流、学校互访等方面的交流。支持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或者认定方式取得大陆《医师资格证书》的台湾同胞在该市申请执业注册。支持该市仲裁机构聘请台湾专业人士担任仲裁员,扩大聘请台湾专业人士担任仲裁员的范围,开展对口专业交流合作。

上海市发布促进浦东新区标准化创新发展若干规定

《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标准化创新发展若干规定(草案)》日前发布,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创设企业联合标准相关制度。《若干规定(草案)》创设企业联合标准制度,将发起制定主体从单一的“企业”,扩展到“浦东新区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或者标准化技术组织等”;将联合制定的对象从“其他企业”扩展到“境内外其他企业或者组织”;明确了企业联合标准由形成标准创新联合体的各方自愿执行,或者按照约定供境内外其他企业、组织自愿采用等。二是推进标准数字化市场化国际化,提升标准化创新能级水平。推动企业、社团、科研机构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研究制定的同时,引导其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推广相关标准在境外适用,为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促进标准数字化转型,推动标准交易,鼓励技术、知识产权等交易机构为标准交易提供标准登记、价格评估、交易撮合、合同签订、业务结算等服务。三是适应标准化创新发展所需,加强标准化创新发展基础保障。支持浦东新区聚焦区域重点产业、行业,培育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发挥其在国际、国内标准研究、制定、推广等方面的组织和管理作用;构建浦东新区多层次的标准化人才体系,做好国际标准化人才和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

江苏从四方面将持续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6月27日,江苏省人社厅表示,下一步,该省人社部门将持续深化科技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建强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瞄准国家和省实验室、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科创载体和重点产业集群,发布2023年度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揭榜领题榜单,完成2023年度省卓越博士后计划遴选工作。同时聚焦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新设不少于100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二是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会同江苏省科技厅研究修订自然科研人员职称评价标准,淡化论文数量要求,支持“揭榜挂帅”攻关人才直接申报高级职称;会同江苏省教育厅督促高校教师职称评价标准落地落实,将横向科研、社会服务等评价指标与纵向科研摆在同等重要位置。还将深化开展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高级职称评审试点工作,推动科学技术普及职称评审工作落地,建立技术经纪职称评价体系,并探索完善人才评价退出机制,打破“一评定终身”。

三是解决人才灵活管理使用“新课题”。支持高校院所设置创新型岗位和特设岗位引进特殊人才,建好用好全省统筹管理、动态流转的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精准支持重点科研单位、重大项目平台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建立协同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健全配套保障措施,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调集人才组建攻关团队。

四是强化人才激励“聚焦点”。会同省教育、科技、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对高端人才密集、国家和省战略发展重点扶持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给予适当增核。同时充分保障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在职、兼职或离岗创业待遇,鼓励社会力量按照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励有关规定在江苏设立科学技术奖项。

安徽出台新举措精准帮扶个体工商户

近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联合该省人社厅、省税务局、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起草《安徽省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入库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是分型阶段精准帮扶。将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根据存续时间、缴税情况、雇工人数等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被市场监管部门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的;被税务部门列为“非正常户”的;已办理歇业备案,尚在法定最长歇业期内的个体工商户不属于分型范围。各试点地区结合经济发展特点、统筹各部门资源,分别对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个体工商户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例如:加强信用修复引导;优化年报服务;在监管中,对不同分型个体工商户采取不同抽查比例和频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加大贷款支持力度,扩大贷款规模和覆盖面;鼓励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鼓励、引导其转型升级为企业,给予相应转型升级奖励、补贴等。

二是重点培育“名特优新”。根据分型结果,市场监管部门将从“成长型”和“发展型”个体工商户中选拔,对“名特优新”四类发展前景好、经营状况优、特色鲜明的个体工商户定期开展选拔认定、建立数据库、进行重点培育。认定标准包括:拥有县级以上政府认定的“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经营项目属于民间传统艺术或少数民族文化等传统文化标志的;率先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经营,在当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和周边群众致富的。

入库的个体工商户除享受“成长型”和“发展型”个体工商户的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外,在相关专业领域还能享受行业主管部门政策支持。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将探索建立“监管沙盒”,降低抽查比例或实行“无事不扰”,同时结合各地实际给予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培育措施。

经验交流

上海“五床联动”尝试破解养老看病难

上海市静安区首创“五床联动”居家和社区照护服务模式,即在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床位、家庭病床、医疗病床(区内一级、二级医院的治疗病床)和安宁疗护病床(临终关怀病床)“五床”之间建立服务转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让老人在居家和社区养老中真正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五床联动”模式旨在解决老人面临的看病难题,真正打通居家、社区养老与医疗机构之间的通道。当老年人住养环境发生变化时,养老机构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家庭养老床位或养老机构床位。当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时,养老机构及时与“五床联动”协议成员单位,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对接,完成健康档案流转,开通相应绿色通道,建立家庭病床或转至医疗病床。当老年人健康状况好转时,可通过绿色通道转回至家庭养老床位或养老机构床位。当老年人临终时,优先入住安宁疗护病床,提供临终慰藉服务。整个过程,可实现老年人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五床联动”模式目前在和养老年福利院、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北中心医院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间试点了一段时间,受到老人与家属的欢迎。8月起,静安区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

上海房地产项目首例通过“全程网办”实现“交地即交证”

6月26日,上海弘澳置业有限公司与上海普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部门在签订土地交付确认书的同时,当场领取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书。这是普陀区率先在该市通过“全程网办”实现“交地即交证”,标志着上海市房地产项目“交地即交证”服务改革正式落地实施。

按以往流程,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后,需在履行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缴纳土地价款和税费、取得房屋土地权属调查报告等手续后,才能申请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大约1个月,且跑动次数较多。现在,仅用5个工作日就可拿到“双证”,通过“全程网办”由一个“窗口”申报,真正做到了申请“零跑动”、材料“零提交”。

下一步,该市将在全市面上推广出让土地和划拨土地“交地即交证”的模式全覆盖,并探索“交地、发证、抵押联办”新模式,在交地即发证的同时,完成抵押登记的助企利企联办服务。

上海试点实现新建住宅“交房即交证”

6月2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20余名业主在收房拿钥匙当天,直接拿到了新房的不动产权证,这是上海市首次实现新建住宅项目“交房即交证”。此次试点成功关键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建筑物竣工验收后办理的所有权首次登记流程前置,以及规划资源部门、建交部门和不动产登记部门的高效协作,形成合力,让群众实现了全程委托的“零跑腿”办理。

浦东新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创新了服务模式,优化办理流程,开设“企业办理”专窗,对具备办理“大产证”且具备交房条件的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帮办”,助力其实现交付日“交房即交证”。下一步,浦东将进一步完善线上“交房即交证”服务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办证登记服务,为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探索新路径。

安徽坚持用“四新”举措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全省高校完善统筹协调“新体系”,严格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监测,科学推进各项任务有序高效开展。省教育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建立定期会商、信息直报、统计分析、就业(创业)服务、绩效评价、项目衔接、跟踪评价等制度,统筹推进岗位挖潜、推介和落实工作。

二是不断扩大就业“新空间”,开展“校园招聘月”“暖心促就业”“春季促就业”“百日冲刺”等行动。截至目前,已举办省级综合类、医药类、财经类等线下校园招聘活动21场,校园就业市场6377场,提供139.59万个岗位。

三是营造安心就业“新氛围”,聚焦困难群体,做实做细脱贫、低保、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一人一档、一生一策、一对一”明确包保责任、建立帮扶清单、精准推荐岗位、开展就业指导;按1500元/生标准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1亿元,实施宏志助航计划,线上线下培训约6万人。各校还做优、做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建立用人单位招聘黑名单制度,有效防范就业歧视和就业欺诈。

四是注重推进培养体系“新变革”。推进教育、人才、科技融合发展,出台十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行动方案,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超前布局相关学科专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推动产业、专业、就业一体化发展。定期发布本专科院校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推进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安徽合肥五方面措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合肥市发布《2023年合肥市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发改部分)》,推动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研发机构建设。将支持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按国家拨付资金给予1∶1配套补贴;对新认定的省级创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科技兴粮项目,择优按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其中,将对实施粮食深加工项目建设,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粮食附加值的涉粮企业;加大科技应用,实施加工、烘干等关键设备环保、智能、标准化建设或升级改造,提升质量或扩大产能并更好保障市场供给的涉粮企业。按照当年度关键设备采购投入金额的20%,择优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一次性奖补。

三是激励企业扩大规模。对服务业企业(不含房地产开发、金融、商贸企业)营业收入规模首次达到3亿元以上并增速超过20%,按期升规入统的,分档给予企业管理团队最高120万元奖励。此外,将对首次纳入全国统计联网直报平台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房地产开发、金融、商贸企业)给予企业管理团队20万元奖励。

四是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对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开展年度综合评估,按不超过基地总数的50%分档给予最高5000万元奖励。此外,将对检验检测、会计审计、律所等高端服务业企业超30家且营收超3亿元且保持正增长的新获批市级及以上服务业集聚区,给予获批当年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市级及以上服务业集聚区,按照集聚企业数量、营收增长等方面开展运营评价,分档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五是重点产业链企业贷款贴息。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量子、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市重点产业链企业通过“政信贷”产品获得1年期以上贷款,给予50%最高200万元利息补贴。

域外动态

山东出台高质量发展项目管理办法 明确项目分四个类型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近日,山东省发改委印发《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该省将把除省重大项目外的年度其他省级重点项目整合为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以下简称省高质量发展项目)。

一是明确项目的定义。省高质量发展项目是指在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实施,符合国家和省相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标准和要求,经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综合评估论证,纳入山东省重点项目督导服务平台推进实施的项目。

二是明确项目分四个类型。按照所属领域划分,省高质量发展项目分为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平台支撑四个类型。重点产业类主要是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项目,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产业方向)、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轻工纺织、数字经济等。基础设施类主要是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现代化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铁路、公路、现代化机场、水运、现代水网、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型基础设施、安全应急设施等。社会民生类主要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补齐短板的项目,包括市政公用设施、乡村建设、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及修复、节能环保产业、教育、医养健康(事业方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平台支撑类主要是促进科技创新、扩大开放、支撑产业发展的项目,包括创新平台、对外开放平台、产业园区、现代金融服务等。

三是明确项目的要素保障、动态调整等。各级要素保障部门应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要求,在符合规划、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前提下,全面加大土地、能耗、煤耗、污染物排放、资金等要素资源对省高质量发展项目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建立省高质量发展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对前期工作扎实、条件成熟的新项目按程序择优予以增补,对因产业政策调整、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难以继续推进实施的予以调出。

广东:探索建立国际大数据服务和离岸数据中心

近日,广东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深化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提出多项重点任务。

一是搭建全省协同的经济态势感知研判平台。深化“三网”(“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融合发展,提升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包括搭建全省协同的经济态势感知研判平台;强化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数字化监管;推进“雪亮工程”和公安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加快交通运输一体化数字平台建设应用。同时,增强教育、医疗、人社、民政、法律服务等行业数字化管理能力,促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化水平,推动水利业务管理流程数字化全覆盖。

二是深化“粤系列”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拓展“粤省事”平台服务事项覆盖范围,推进市场主体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建设全省统一、功能完备的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平台鼓励大型企业入驻“粤商通”提供市场服务;深化“粤公平”推广应用,强化全流程交易服务集成、交易数据资源汇聚和交易协同监管。

三是探索建立国际大数据服务和离岸数据中心。力推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建立完善省、市两级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电子证照、社会信用、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探索在特定区域发展建立国际大数据服务和离岸数据中心;加快发展第三方数据服务商,探索建立数据经纪人管理制度。此外,探索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积极争取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国家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

四是实施“粤读通”数字证卡服务计划。加大数字阅读、微视频、艺术慕课等数字资源建设力度,打造全省“一站式”综合性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整合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实施“粤读通”数字证卡服务计划,实现“一次办证、全省通用”;发展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推进全民健康平台、“南粤家政”综合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城乡社区治理服务平台等建设应用。

深圳全国率先探索“资产公证处置”模式

近日,深圳市坪山公证处联合阿里资产、深圳市东方振邦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启动 “多元解纷公证资产处置合作项目”。 与此同时,坪山公证处“多元解纷公证资产处置服务中心”揭牌,这是全国首次将公证机构、网络公开交易平台、专业交易服务机构三方的服务优势相结合,共同探索解决资产“自行处置”问题。

坪山公证处推出的公证资产处置服务,是在传统证明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证机构“沟通、协调、证明、监督”的作用,在债权人、债务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公证机构以中立第三方的身份,协助权利人发布资产处置信息、通过竞价或协商达成交易、监管交易资金、协助交易双方办理赎楼过户或带押过户、协助缴纳税款、进行资金划转并优先清偿抵押担保债权等综合性服务。该项服务主要致力于为债权债务的解决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快捷安全的途径,发挥公证公信力,保障交易安全,加速矛盾纠纷的化解。

该项服务从调解入手,一直延伸到资产处置、资金结算、债务清偿。这是在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中探寻一条体系化、实质化解纠纷的新路径,特别是在资产处置服务中协助税款的缴纳,极大地拓展了公证资产处置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深圳出台多条创新举措助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深圳市印发《深圳市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多条创新举措,推动深圳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是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做大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占比50%以上的本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度营业收入(去除代收代付部分)首次突破2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30亿元的,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8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上一个层级可按差额补足相应奖励。

二是加大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力度。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下同)中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迁入该市的,分别给予800万元、500万元落户奖励。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该市新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落户奖励。人力资源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占比50%以上、上一年度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迁入该市,给予50万元落户奖励。

三是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猎头机构。国内外知名猎头机构迁入该市的,最高给予500万元落户奖励,在该市新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最高给予200万元落户奖励。

四是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服务能级。加大产业园建设支持力度,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园分别给予一次性开园补贴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产业园运营起5年内,按照每年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市级财政资金建设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可享受“两免两减半”的场租优惠:自核准进驻当月起,以12个月为一个年度周期,第一、二个年度周期的场租按100%标准减免,第三、四个年度周期的场租按50%标准减免。

五是发挥招才引智专业优势。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该市重点企事业单位招才引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照紧缺人才需求清单,推荐选聘首次引进该市、与重点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纳税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相关人才,给予单笔不超过10万元的奖励。每家机构每年奖励总额不超过30万元。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该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人才全职来深工作后,对相应引才机构给予奖励。

深圳市成立电化学储能产业联盟和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6月29日,深圳市电化学储能产业联盟和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深圳市电化学储能产业联盟由深圳能源、深圳供电局、华为数字能源、比亚迪等15家机构发起,联盟初期成员约60家,计划发展至稳定期200-500家。成员单位包括但不限于:深圳市电化学储能龙头和骨干企业、知名服务机构,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广东省内外和港澳台电化学储能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创新企业、事业单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未来,该联盟将主要围绕信息服务共享、活动平台共享、标准体系共建、技术研发共通、专家智库共享、职称体系共建六大服务领域开展工作,并将学习和借鉴世界高水平产业联盟的先进经验,以储能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为主要载体,集聚国内外优秀新型储能企业,打通电化学储能上下游全产业链,打造世界一流储能产业中心。

深圳市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储能标委会”)由深圳市发改委会同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组织成立。该储能标委会旨在聚集产学研用多方资源,构建电化学储能标准体系,引领储能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先行标杆示范应用,驱动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本届储能标委会由91名委员组成,汇聚了一批储能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构建了包括委员、观察员的百人标准化专家智库,秘书处设在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储能标委会将统筹全市储能标准化技术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夯实技术基础,构建标准化合作平台,对接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发挥标准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国际化发展,支撑我市打造万亿级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

深圳虚拟电厂管理平台2.0上线试运行

6月29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平台2.0上线试运行。该版本全方位升级精准响应、运营监视、数据可视化等功能,标志着深圳虚拟电厂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2.0版本模块共分资源聚合、调度运行、响应监视、绿色低碳、市场运营、技术架构六个页面,运用三维地图、3D建模技术,全面直观地展示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各方面管理工作,内容更丰富、数据更全面。二是2.0版本除全量接入了“电力充储放一张网”的资源外,还涵盖建筑楼宇、蓄冰站、工业园区等资源,规模达150万千瓦,实时调控能力超30万千瓦。三是2.0版本实现了对负荷侧资源全拓扑路径检索,支持精准削峰,可常态化、市场化开展多次响应工作;使电碳数据互联互通,实现虚拟电厂碳排放流监测与分析,促进节能减排;通过“瀚海”系列国产化自主可控产品,解决了数据安全难题。

目前,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对接虚拟电厂运营商累计66家,接入管理超30家,接入资源规模超过150万千瓦,预计实时最大可调节负荷能力超30万千瓦。到2025年,深圳计划建成具备100万千瓦级可调节能力的虚拟电厂,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广州海关出台20条细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日前,广州海关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0条细化措施,聚焦促进跨境物流畅通、促进外贸扩大进出口、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促进企业减负增效和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五方面,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振外贸发展信心。

一是促进跨境物流畅通方面,广州海关将持续扩大“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便利措施应用范围,探索将“直装直提”试点范围拓展至航空口岸。

二是促进外贸扩大进出口方面,全面推广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已备案企业的备案进口货物,除必须在口岸执行的查验指令外,进口时免于在口岸开拆包装检查,转至目的地实施,提高高新技术设备通关效率;加强“海关特殊物品出入境卫生检疫审批与分析系统”应用,进一步提升特殊物品检疫审批和通关效能。对进口铁矿等矿产品和进口原油实施“先放后检”监管,优化实验室检测项目,保障能源矿产品进口。

三是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广州海关将在7个关区地市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进口岸通关提效降费;进一步推动“智慧海关”对接“智慧口岸”建设,支持“单一窗口”丰富关企数据交互类型,提升海关对企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在促进企业减负增效方面,加强高级认证企业培育,AEO企业可享受低查验率、高通关效率等便利措施。依托新能源汽车、家电、陶瓷、铝型材等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加大国外技贸措施对我出口企业影响的调查、调研力度;持续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树立“中国制造”良好海外形象。

五是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方面,将总结南沙自贸试验片区、南沙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广至自贸试验区其他联动发展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重庆推出五大行动助力数字经贸高质量发展

6月27日,重庆市商务委发布了《重庆数字经贸高质量发展行动》。该行动包括五大部分,即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数商兴农行动、跨境电商提质行动、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数字经贸生态体系建设行动。

一是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包括:鼓励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开展电商促销,提升电商品牌影响力,释放消费潜力;依托特色产业,培育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小而美”网络品牌;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创新、互动引流的西部地区数字化消费中心等。

二是数商兴农行动包括: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有效衔接,促进农村电商与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培育旅游+电商+农副产品等数字消费平台;推动县域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电商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

三是跨境电商提质行动包括:支持建设出口商品“海外仓”、海外运营中心等;探索组建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进口组货联盟,提升跨境电商出口铁路舱单供应能力;加强跨境电商企业招商,支持外贸龙头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等。

四是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包括:持续开展数字商务企业培育和管理;提升无接触服务、云展会等新兴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水平;推动大型商超、市场等开展跨界融合、提档升级,推进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直播电商基地、打造网销产品“爆款”等。

五是数字经贸生态体系建设行动包括:通过平台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提升商务领域数据汇聚治理能力、数据安全管控能力、大数据融合应用能力;加强实用型数字经贸人才培训,建成西部数字经贸人才培训与孵化中心;围绕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打造成渝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营商环境高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等构建数字经贸互利共赢合作生态圈等。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