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17)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17) 2023-06-02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17期   总311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6月2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成立首支国资创投S基金 规模预计超过15亿

上海出台9条政策举措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江苏成立国产科学仪器试验验证中心

经济热点

上海推出4方面20条政策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上海将从三方面继续加强民营工业投资发展

安徽30条措施力促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动向

上海明确四方面促进交通领域光伏推广应用

上海四方面举措推进全球资管中心建设

江苏在全国各省区率先启动家庭农场立法

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政策举措

上海三方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

上海规划资源局提出 “5个1”行动提升基础设施品质优化城市空间

江苏探索推进地下空间资源调查

苏州七大举措为外贸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验交流

上海上线全国唯一企业登记在线平台,企业登记全程网办

上海首例“交地即交证”项目在金山区落地,继“拿地即开工”后服务再升级

上海三方面推进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江苏出台14条举措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域外动态

山东推出“创业提振贷”等特色业务

山东推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4.0版

广东自贸区4大领域20项改革创新经验全省复制推广

广东22条措施深化涉企政务服务

广东着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到2035年全面建成制造强省

 

 

科创聚焦

上海成立首支国资创投S基金 规模预计超过15亿

日前,上海国资体系第一支创投类S基金成立,规模预计超过15亿元。5月26日,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国际集团、松江国投集团、成都高新策源、海通创新、齐鲁投资、昀曜投资、浦银理财、兴业证券、金山资本等新老投资人签订了上海科创接力一期基金合作协议。这是中基协私募新规实施以来备案的首支S基金,也是业内首支集聚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类型金融资本以及多地国有资本、引导基金的S基金。

截至目前,上海科创接力一期基金已完成工商注册和产品备案,首关规模7.56亿元,此外,部分保险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意向投资人的决策流程即将进入尾声,预计终关规模将超过15亿元。

上海出台9条政策举措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近日,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我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9条政策举措,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明晰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定位,按照分类推进的原则,明确相应机制。对承担战略性任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即围绕国家和该市科技创新战略和重大任务需求,由相关部门统筹规划、主动布局,并明确设立和支持机制。对社会力量兴办的新型研发机构,即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等公共属性研发活动为核心业务,且规模、研发投入、创新能力等达到一定标准的机构,以备案的方式纳入跟踪、引导和资助体系。

二是坚持任务导向,改革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的经费支持机制。对承担战略性任务的新型研发机构,经相关部门报本级政府批准后,可实行以任务为导向的财政经费预算管理机制,以合同形式对任务、预算等予以约定,并按照负面清单进行经费使用管理,赋予机构最大自主权。对未实行以任务为导向的财政经费预算管理机制的新型研发机构,市、区科技部门根据机构的年度绩效评价结果,择优给予补助,引导机构强化公共科研属性。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在治理结构、人才发展、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实行理事会、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所长、总经理负责制,依照章程实施管理。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实行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并在落户、安居、外籍人才引进等方面强化保障。针对不同法人类型的新型研发机构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在社保缴纳、职称评聘、国有资产管理、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等方面,进一步放权松绑,建立健全与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保障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在参与申报政府项目、享受税收优惠等方面,平等适用相关政策。

四是坚持结果导向,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对承担战略性任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以创新绩效为核心的中长期综合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机构存续调整、经费支持和负责人考核的重要依据,实现机构能建能关、人员能上能下、资金能增能减。对社会力量兴办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研发投入与产出、人才引进与培养、成果转化与产业支撑等方面,开展年度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备案名单和补助力度;对绩效评价结果优异的机构,在人才引进、科研用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江苏成立国产科学仪器试验验证中心

5月26日,江苏首家国产科学仪器试验验证中心和“江苏省国产科学仪器产业联盟”正式揭牌成立。

该中心围绕国产科学仪器整体性能提升的目标,推动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企业多方联动建设集技术试验、技术验证、技术研究和技术转化为一体,打造集应用、验证、研发、改进、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激发“政产学研用”整体效能,促进国产科学仪器迭代更新,提升性能指标、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联合中国药科大学、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近20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江苏省国产科学仪器产业联盟”,聚焦国产科学仪器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及测试技术与方法,推进国产科学仪器展示引领和应用示范,扩大国产科学仪器产业“朋友圈”。

经济热点

上海推出4方面20条政策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近日,上海市发改委制定了《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共包括4个方面、20条政策。

一、着力破除隐形壁垒,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着眼于促公平、提信心,推出三项措施:一是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坚决破除隐形壁垒,进一步强调对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支持民营企业依法平等进入,依法开展投资。二是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的项目及上海“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的设计、施工、原材料、设施设备供应等,在招投标中一视同仁。三是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在政府投资招投标领域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投标、履约、工程质量等保证金。

二、着力提升服务效能,优化民间投资环境。着眼于优服务、提能效,推出六项措施:一是加快民间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把 “桩基先行”、“多测合一”、项目用地清单制等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实落地,推进实施“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改革新措施。二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兼顾好广大中小微企业经济活动的政策需求,落实好国家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确保扶持中小微企业、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实施不打折扣。三是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产业用地地价实行底线管理原则,工业用地最低可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确定,研发用地最低可按该市研发用地基准地价出让。支持民间投资参与存量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四是降低市政公用接入成本。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严格执行建筑区划红线外用户水电气接入“零负担”政策。五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政商定期沟通机制,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深入调研等方式,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六是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民营企业争创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定期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评选。

三、着力加强要素保障,完善民间投资融资服务。着眼于更便利、更快捷,推出四项措施:一是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在全市41个主要执法领域推行市场主体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推进实施公共信用信息数据上链工程,实现“一次申请、同步修复”。二是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重点聚焦盘活民间投资存量,支持在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区、消费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发行REITs产品,增强再投资能力。支持民营企业在沪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将不同地区资产进行整合优化后通过基础设施REITs充分盘活。三是发挥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进一步增强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能力,稳步提升民营企业首贷率。优化完善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考核机制。四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民营企业平均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四、着力拓展投资渠道,引导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着眼于促创新、优结构,推出七项措施:一是支持民间投资科技创新。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家相关创新中心、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鼓励有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二是加大三大产业民间投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好三大产业相关的各项资金补助政策,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深度参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高地建设。同时,打好专业服务“组合拳”。进一步发挥国家药审长三角分中心服务作用,加强对民营企业新药、器械上市许可注册申报的指导;将民营企业动态纳入该市研发用物品“白名单”、进出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统筹全市政府投资的高性能计算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普惠的算力支撑。三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推动智能算力、智慧存储“补需方”改革,推动政府部门租用民间投资专用算力支持大语义学习、元宇宙、时空底图等专业场景应用。通过创新券支持中小企业租用算力和存储资源。四是强化绿色发展领域民间投资支持。针对近年来民间投资较热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项目,进一步明确资金补助等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项目。五是稳定房地产民间投资。着力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两旧一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六是促进民间投资参与社会民生服务。对于医疗、教育、文体等社会民生投资,进一步放宽对社会办医医疗设备的配额限制;制定新一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实训中心建设补助政策;用好有关专项资金,支持民间投资文创、文体旅游项目。七是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重点结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引导民营企业投资生态产业。

上海将从三方面继续加强民营工业投资发展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平5月30日表示,下一步,该市将从三个方面继续加强民营工业投资发展。

一是强化招商扩容。抢抓外出招商机遇,深入推进“投资上海全国行”,接下来还将赴深圳、广州、长三角等民企集中地区敲门招商。精准实施产业链招商,围绕合成生物、新型储能、大模型、智能终端等新赛道、未来产业领域,引导重点民企投资项目在本市布局。推动朋友圈招商,支持民企,特别是平台型企业参与上海全球招商合作伙伴计划,拓展民企招商朋友圈,在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牵线搭桥。加强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载体招商,目前正全力推进南虹桥、张江、市北高新3个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建设,吸引了一批优质民企落户,下一步将继续加大优势产业招商力度,加快打造民营企业发展新高地。

二是深化技改增效。发挥在沪民企投资潜力,梳理一批民企新增业务和投资意愿清单,抓紧跟进协调解决企业投资落地需求。扩大政策覆盖面,实施分类分档支持政策,采用前补助的方式,投资门槛从2000万元优化调整为1000万元,鼓励更多民企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加大支持力度,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核定投资的10%、最高1亿元的支持。

三是优化服务提质。加强项目推进,制订全年民企招商、拿地、开工、在建、竣工、投产六张清单,加强动态管理推进,针对性解决企业诉求。做好产业链对接,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产业链对接平台,推动航空航天、重大装备等领域优质民营企业与央企、市属国企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加快一批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尤其是面向民企重点开放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领域、大的示范性场景,推动民营企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深入对接该市优秀示范场景。

安徽30条措施力促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

近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牵头该省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5个方面提出30条措施,力促全省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降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成本。对以单位方式参保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4年底。对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可在2023年底前补缴;以单位名义参保的可在2023年6月底前补齐。今年12月31日前,对确因流动资金紧张、缴费确有困难的个体工商户,实行3个月至6个月欠费不停水、不停电、不停气政策,免收滞纳金。

二是加大个体工商户金融扶持力度。该省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优惠金融服务;符合条件的重点群体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可申请最高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给予贴息;对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创业对象申请1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

三是减轻个体工商户税费负担。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直属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他部门所属国有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对全省个体工商户委托的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测和特种设备检验费用减半收取。“六税两费”继续按50%顶格减征,政策持续至2024年12月31日。实施契税优惠政策和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顶格实施重点群体税收减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6个月内按每户每年1.44万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相关税费。

四是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优化“个转企”登记审批流程,允许保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成立日期,有效期内的行政许可证件可延续使用。开展个体工商户“一屏注销”改革试点,推进个体工商户开办和退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涉个体工商户公证服务方式,对扩大融资、资金周转、债务偿还等事项,“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

五是对个体工商户提供多元化帮扶措施。包括降低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退役军人创业、提供公证、仲裁法律服务、建立安徽省个体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就业创业培训和新业态从业技能培训。

产业动向

上海明确四方面促进交通领域光伏推广应用

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推广光伏应用,加快推动交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作。会议指出,一是要以光伏推广应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交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二是要以推广应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按照“能建尽建、宜改尽改”原则,在确保行业安全前提下,加大光伏推广应用力度,有效提升“绿电”使用占比,带动全行业、全市的绿色低碳转型。三是要以推广应用促进规范体系建设,积极研究制定产品标准和建设规范,加快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四是要以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升级,用好政策工具箱,打好支持组合拳,积极引导市场机构、社会力量参与交通光伏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集聚、培育更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全力打造能源领域新的增长极。

上海四方面举措推进全球资管中心建设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5月31日表示,下一步,着重从四个方面加快推进全球资管中心建设。

一是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推动在沪金融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创新产品,畅通资管投资渠道,为资管行业提供更多的多元化交易服务和风险对冲工具。

二是完善多元化资管机构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在上海独资、合资设立证券、基金、养老金管理等机构,合资设立理财公司。持续深化QFLP和QDLP试点。

三是不断创新资管产品和服务。丰富固定收益产品种类,加大权益类产品发行力度,推动加大绿色领域投资力度,深化资产管理行业数字化应用。

四是充分发挥上海资产。支持协会围绕资管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与产业发展、加强国内外资管机构交流、金融科技赋能等方面开展工作,促进形成资管行业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力争到2025年,把上海建设成为资产管理领域机构、产品、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集聚度高,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资产管理规模显著提升,打造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跻身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江苏在全国各省区率先启动家庭农场立法

从5月29日举行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获悉,江苏在全国各省区率先启动家庭农场立法,立足“小切口”,力求“真管用”,力图为国家层面立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方案。

一是针对一些地方土地租期较短,影响家庭农场发展预期问题,草案明确农业农村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稳定土地经营权流转关系,引导流转双方在承包期内签订中长期流转合同;家庭农场依法取得五年以上土地经营权的,可以申请土地经营权登记。二是针对设施用地紧缺问题,草案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家庭农场用于集中育秧、仓储、晾晒烘干、冷藏保鲜、农机放置、农产品初加工等的设施用地,以及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给予统筹支持安排。三是针对家庭农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草案还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针对家庭农场开发和推广低门槛、低成本、易申请、高效率并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的流动资金贷款产品、中长期贷款产品,完善信用建档评级,增加对家庭农场的首贷、信用贷。四是为服务粮食安全大局,草案中多个条款都体现了对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倾斜。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种植粮油作物;探索建立粮食规模经营土地经营权流转租金合理形成机制,保障合理种粮收益;优先保障粮食类家庭农场的合理用地需求等。此外, 在财政税费、用电用水、基础设施建设、表彰奖励等方面,草案也明确了对家庭农场的相应支持保障措施。

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5月28日,安徽省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该省将统筹推进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放七大生态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系统性构建产业生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一是在创新生态建设上,将建设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推动传统车企与信息通信技术公司全方位深度合作。每年打造2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每年支持不少于10个攻关项目。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检测中心。

二是在智造生态建设上,将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根据16个市产业基础和优势,明确各市重点发展方向。打造全景产业链,培育“链主”企业,推动传统车企“双赛道竞争”,实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一数二”引育计划、构建新型整零关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加快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培育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三是在服务生态建设上,将构建现代汽车流通体系,引育后市场头部企业,打造诚信二手车交易的安徽名片。全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投资运营公司、组建“电池银行”、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平台、实施智慧高速公路网建设工程,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驿站客栈。加快公务用车、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新能源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原则上全部购置新能源汽车。

四是在人才、文化、资本、开放生态建设上,该省将培育应用型高峰学科、支持头部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支持合肥学院大众学院建设、制定汽车领域人才招引计划。实施安徽·合肥(芜湖)国际汽车展能级提升工程,打造特色鲜明的汽车文化创意品牌。建立汽车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支持汽车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组建运营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大力支持优势整车企业加快布局海外生产基地,支持零部件企业抱团发展,进一步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及投资并购。

此外,该省将组建汽车办,专职负责推动项目、政策等落地;5年累计安排200亿元财政资金,专项用于7大生态建设。设立超1000亿元的汽车产业链投资基金,研究制定支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若干政策,保障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政策举措

上海三方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 

5月30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在知识产权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市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上海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上海市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推动建立信息发布、交易合规、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切实强化交易保障,指导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形成了许可声明、信息发布、专业服务、无纸化交易的标准服务模式,优化完善相关交易规则和交易系统,充分利用历史成交数据、场内交易鉴证功能等,加强定价指导、简化交易手续。

二是探索模式创新。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沉睡专利”更快更好向中小企业实施转化为目标,一方面,积极探索专利免费开放许可,已累计收到专利免费开放许可声明85件,占总声明量的35%;免费开放许可专利累计成交27次,占总成交次数的60%。另一方面,创新推出“中低价交易、高频次流转”的“专利超市”,目前已在7个区建立各具特色的“专利超市”。如,在闵行区建立“闵知惠”专利超市,成功推动上海交大和宁德时代达成千万级专利开放许可交易;在宝山区建立长三角浦江知光连锁专利超市,推动高校、央企分别与中小企业达成低价专利开放许可。

三是优化服务支撑。有效发挥全市知识产权运营综合服务基地、运营服务集聚区、运营促进中心、产业运营中心等服务功能载体作用,促进专利开放许可信息集散和供需对接,通过对接会、推介会、拍卖会,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专利开放许可宣讲活动近30场。同时,聚焦风险控制,完善金融服务支撑,在全国率先落地专利开放许可交易保证保险,为相关企业通过专利开放许可达成交易的4件专利(许可费40万元)提供100万元的保险保障,帮助交易双方有效防范潜在的风险纠纷。

上海规划资源局提出 “5个1”行动提升基础设施品质优化城市空间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聚焦基础设施品质提升,持续优化城市空间,提出了“5个1”行动方案。一是出台一个指导意见,作为上海基础设施品质提升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二是编制一本设计指南,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定期更新本市优秀实践案例集,持续提升设计理念;三是建立一个推进平台,凝聚市区相关部门、建设主体合力,加快重大工程落地建设;四是壮大一支人才队伍,鼓励多专业设计师众创联创,邀请专家参与评议,推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五是创新一套实施机制,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优秀方案实施落地。

江苏探索推进地下空间资源调查

近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江苏省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试点工作方案》,部署探索推进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工作。

一是坚持试点先行,从满足地下空间管理对于调查的实际需求出发,重点围绕查清地下空间资源状况,有效表达地下空间资源赋存特征和地下空间分布,探索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的工作组织模式,建立地下空间资源调查标准体系并构建地下空间资源调查技术体系等方面深化研究。二是城市地下空间区分已开发和待开发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两部分,试点内容同时拓展至盐穴、花岗岩、岩溶等典型地下空间资源类型调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开展各类地下空间资源的范围、分布、面积、类型和用途等信息调查,并对地下空间资源数质量、开发利用适宜性和潜力进行评价。

苏州七大举措为外贸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苏州市日前发布《苏州市金融支持外贸专项行动方案》,从面向外贸企业创新特色产品和服务、加强外贸企业金融服务对接等7个方面进一步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强化金融支持外贸力度。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在面向外贸企业创新特色产品和服务方面,各金融机构将提供包括结算、融资、风险保障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外贸龙头企业拓宽市场,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共享和融资模式创新,探索跨境供应链融资服务。对于中小微企业外贸企业开发适配的普惠型产品,保障小微企业现金流稳定。同时,还将持续推进融资担保公司支持小微企业汇率避险增信服务。

二是在加强外贸企业金融服务对接方面,各金融机构将发布针对外贸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提高与外贸企业的融资对接效率。商务、金融等部门还将收集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形成任务清单,通过“征像”系统分配给银行机构进行对接。各金融机构将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服务,加强对外贸金融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建立适合小微外贸企业的科学评估办法,完善风险分担模式。

三是在优化跨境结算业务办理方面,各金融机构将稳步推进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鼓励银行机构将更多优质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范畴,推进服务贸易试点企业扩面,促进便利化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

四是在“有效降低企业汇率避险成本”方面,积极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和汇率避险“首办户”,鼓励企业合理运用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探索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服务成本。持续深化央行资金直达外贸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汇率避险服务产品供给,通过外汇衍生品价格优惠、减免交易费用、降低保证金缴纳比例等措施,有效减轻企业外汇套保成本。

经验交流

上海上线全国唯一企业登记在线平台,企业登记全程网办

5月29日,目前全国唯一集各类内外资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全周期登记业务于一体的在线登记平台——“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正式上线,可一站式提供申请、审核、发照、公示等全程电子化企业登记服务。

一是与原先“上海市开办企业一窗通”网上服务平台相比,“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新增外资企业变更和各类企业注销的全程网办功能,将代替“一窗通”成为海内外投资者在上海投资兴业的首要平台。

二是“上海企业登记在线”将各类内外资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等全程网办业务集中起来,实现一口受理。现在,只需要登录一次,就能同时查询企业名下的所有登记业务,一次签署需要电子签名的所有文件,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同时,过去,申请人办理减资或注销时对外发布减资或知晓公告,需要在上海的政务服务网站上填报登记,还需要另外登录国家统一的公示系统发布公告。现在通过“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既能完成登记信息填报,也能直接进入发布登记公告页面。

三是新平台在办事导引、身份验证、电子签名等登记关键环节,首次引入中英双语服务,让境外投资者清楚了解所办事项,还集成登记公告发布查询、外商投资信息报送、简易注销异议预检、税务、人社、公积金等多项跨领域办事功能。

四是“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新增的银行无纸化开户服务用在线办理替代了多项原本面对面才能进行的信息采集或核验,经办人到银行柜台只需核验身份证、印章等基本证明,现场办理时间缩短至几分钟。

上海首例“交地即交证”项目在金山区落地,继“拿地即开工”后服务再升级

5月29日,上海金山区规划资源局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移交 “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权属调查报告”、“契税完税证明”以及“不动产权证”,标志着上海市首例“交地即交证”项目顺利落地。此举将项目申请交地办理及移交用地审批文件的时间从原先42个工作日压缩至11天,助力项目早拿地、早开工、早运营。

交地即交证”服务模式是继产业类项目“拿地即开工”后,对划拨公益类项目的服务再升级,为用地单位提供全流程帮办,打通各环节,实现了土地交付和不动产权证书交付的高效衔接,减少了用地单位跑办次数,为建设项目早开工争取了“黄金时间”。

按照以往流程,用地单位在取得划拨土地批准文件后,需依次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权属调查报告、契税完税证明,最后再到不动产登记窗口申请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程序复杂、耗时较长。为让瑞金医院金山院区这样的民生工程早拿地、早开工、早运营,金山区规划资源局主动介入,通过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交地即交证”工作方案,通过部门联动、信息共享、靠前服务登记预审等方式,变“串联办理”为“并联推进”,最终使瑞金医院金山院区项目由原先需要42个工作日才能申请并办理各类审批文件的时间,压缩至11天,最大程度缩短了从拿地到拿证的时间差。 

接下来,金山区规划资源局将把“交地即交证”服务模式通过纯线上方式常态化开展,实现企业“足不出户”,在一网通办上就可拿到建设用地批准文件以及不动产权证。

上海三方面推进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5月31日从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年多来,央地积极联动,从战略架构、规则体系、政策配套多方面入手,全力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一是紧抓全球承保能力“再布局”窗口期机遇,确立以再保险“国际板”为核心的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战略架构。即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国际再保险功能区”,提供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的集中登记、交易、清结算、信息披露、资信管理、合同存证等服务,打造透明、便利、高效的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

二是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准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再保险“国际板”规则体系。完成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登记管理规定、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交易规则、场内跨境交易便利化清结算办法、偿付能力再保险信用风险特征系数操作指引等制度规则设计,夯实再保险中心制度基础。

三是将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与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紧密结合,构建与国内外营商环境相适应的再保险功能区。境内外保险主体通过在功能区内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或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交易席位等方式开展再保险业务,可享受专有的财税优惠、资金跨境便利和差异化监管等系列配套政策。

江苏出台14条举措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日前,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以促进外贸稳规模、促转型、拓市场、优环境为主线,提出14条措施。一是促进外贸稳规模方面,将开展“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统筹各级相关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参加境外重点展会,2023年省级对115个境外重点展会展位费给予最高80%的补助,鼓励地方对企业出境参展的展品运输、人员商旅等费用予以支持。同时,充分发挥江苏驻海外经贸机构作用,帮助企业拓展采供对接渠道,争取境外知名展会优质资源。加强对企业出境参展、招商以及境外商务人员来苏采购、洽谈等出入境服务保障等。

二是拓市场方面,发挥汽车产业链完整的优势,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扩大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出口。支持常州、南京等地新能源汽车品牌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尽快形成新增长点。支持新能源汽车通过中欧班列运输,推进有关口岸提升锂电池等危化品运输储存条件,拓宽物流渠道,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三是促转型方面,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带动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落实跨境电商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退运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推动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为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收结汇和办理退税提供便利,优化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海关备案流程,实现“属地备案、全国通用”。

四是优环境方面,帮助企业用好用足RCEP等自贸协定关税优惠,降低进出口环节成本;用好“苏贸贷”政策,向中小微外贸企业进一步倾斜,全年安排1000亿美元出口信保承保规模,为企业出口保驾护航;强化国际物流服务保障,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800列以上,推进企业专列、商品车专列、跨境电商专列开行。

域外动态

山东推出“创业提振贷”等特色业务

日前,山东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发挥区域金融主力军作用 做好金融支持“双创”工作的通知》,加强与省农信联社等金融机构业务交流合作,创新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搭建政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助力稳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创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发挥政策杠杆效应。创新开展“创业提振贷”业务,拓展“创贷+”服务模式,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前提下,个人可申请最高50万元贷款,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1000万元贷款。对生产经营正常、贷款到期仍有需求、临时资金周转困难、符合无还本续贷条件企业,积极运用无还本续贷政策,保障资金无缝续接。为优质创业项目提供最高5000万元的专项商业贷款,为符合条件的创业孵化载体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授信支持,加大对“山东手造”、制造业等领域创业实体融资支持,精准服务“新市民”融资需求,各类贷款可按照当地农商银行最优惠利率执行,切实提升创业融资服务水平,解决创业者“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

二是搭建资源对接平台,提升创业服务水平。依托各农商银行基层网点,通过驻点办公、建立专属网格、配齐专属人员等方式,建立“一站式”金融服务机制,有条件的农商银行可在银行网点设立创业担保贷款办理专柜,客户经理进行“一对一”全流程服务,严格落实限时办结、阳光办贷等制度要求,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水平,做到“应贷尽贷”“应贷快贷”。组建金融辅导队,建立健全创业典型跟踪走访帮扶机制,逐步形成政策咨询、创业指导、贷款支持、创业补贴、进驻园区等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创业者融资“急难愁盼”问题。借助举办创业讲堂、创业大赛等活动契机,深化政银业务合作交流,共同为创业人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是围绕实施“创业齐鲁十大推进行动”,拓展服务内容,强化“创贷+”金融服务品牌效应,重点在降低融资成本、免除反担保、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合作银行针对不同创业人群,立足行业特点,打造特色金融产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创业需求。

山东推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4.0版

《山东省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近日出台,这是该省自2020年以来连续发布的第四个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围绕创新提升全周期服务水平,提出了拓展“一照多址”、健全歇业制度、推行“验登合一”、深化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推广不动产“带押过户”、加强破产企业信用修复等63条举措。

二是围绕创新提升全要素供给能力,提出了拓展“用地清单制”改革范围、推进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开展就业“直补快办”行动、扩大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范围等39条举措。

三是围绕创新提升全过程监管服务效能,提出了推进“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加强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数字化监管、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试点、深化“无证明之省”建设、推广“企业码”服务体系、打造现代“政务综合体”等45条举措。

四是围绕创新提升全方位法治保障支撑,提出了开展隐性壁垒清理整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债务案件专项执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加强公平竞争审查等23条举措。

五是健全完善全闭环解决企业诉求机制。创新实行“2115”快速响应、限时办结机制。各级承办单位接到企业诉求后,要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特殊情况无法到达的,2小时内先取得联系,全面了解企业诉求;1个工作日内反馈办理意见,15个工作日内解决问题,倒逼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六是协同省纪委监委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主要包括建立季度会商、联合督查、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选取不同层级企业作为营商环境监督监测点,组织营商环境专项察访,定期发布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等举措。

广东自贸区4大领域20项改革创新经验全省复制推广

近日,广东省发布《关于复制推广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八批改革创新经验的通知》,明确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转变政府职能、法治建设等领域先行先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第八批共20项改革创新经验。

一是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15项改革事项。其中,投资便利化领域:“多缴退税E管家——管家式服务助力减税降费大礼包直达快享”“企业涉税风险智慧防控新机制”“运用人工智能审批发票种类核定业务”“不动产租赁网上委托代开发票模式”“信用数字化建模赋能纳税‘放管服’改革”“市政线性类工程建设项目‘一次申请、按需发证’”“数字空间授权用证用数新模式”等7项。贸易便利化领域:“开通‘船员就医专线’”“‘一船多证,一事通办’套餐式服务”“船员任解职‘不见面’办理”等3项。转变政府职能领域:“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以‘互动’促‘主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模式”等2项。法治建设领域:“关联案件和类案检索机制”“行政复议与调解有机衔接联动机制”“诚信诉讼行为奖惩制度改革”等3项。

二是在全省相关范围内复制推广5项改革事项。其中,在全省范围(深圳市除外)复制推广:“‘零窗口、全业务’税费服务模式”“新经济新业态全链条式税收管理服务机制”“智慧办税服务”“‘事前防控+事中监控+事后管控’数字化电子发票全周期智慧风控模式”等4项。在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跨境电商进口退货监管便利化”1项。

广东22条措施深化涉企政务服务

近日,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出台《广东省“数字政府2.0”建设全面深化涉企政务服务若干措施》,共22条,包含政务服务基础体系、政务服务线上办理、政务服务涉企效能、政务服务创新活力、政务服务效能监督等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不断夯实政务服务基础体系。探索制定省、市、县(区)三级政务服务事项要素管理规则,全面规范管理权限与职责,制定高频涉企政务服务事项精准详细的业务办理流程导图,推进涉企事项“标准化”无差别办理,“精细化”推动企业办事“便利化”。深化企业“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围绕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做到“一表制”申办。此外,推进涉企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大力推行“湾区通办”,推动与港澳特区互设涉企服务“跨境通办”专窗。聚焦服务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和开工建设,围绕企业全过程、产业发展全链条,提升重点领域涉企审批服务效率。

二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线上办理。加快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拓展“粤商通”平台的服务广度和深度,推进涉企政务服务“四免”办理,为企业办事提供“免填、免报、免带”“一秒亮码、一键授权、一码办事”的便捷服务。推动“粤智助”向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部署,完善“粤智助”涉企服务功能。优化升级涉企政务服务“视频办”,升级广东政务服务网“法人服务”,建设企业集成服务专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涉企服务能力一屏展示,惠企政策一键获取,企业办事一键直达。

三是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涉企效能。设立综合服务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成立“帮办代办”服务团队,聚焦企业开办、工程建设审批等重点领域,向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探索建立涉企政务服务“体验官”机制,定期开展涉企政务服务深度体验,对服务品质、网办深度、事项拆分、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内容提出优化建议。

四是持续释放政务服务创新活力。推广应用数字政府政企融合联动基础能力,融通“粤商通”和“粤政易”的政企即时通讯和音视频通话基础能力。上线全省产业、可视化、智慧化的产业梯度转移招商引资对接平台,为建设高水平数字化招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依托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动各级符合条件的财政惠企政策“应进尽进”,推广“粤财扶助”补贴申领“零跑动”。推进企业电子印章互认互用。全面推广政银数据融合应用产品。推动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上线“粤商通”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专区,最大程度减少市场主体重复登记、验证、提交材料。推广电子保函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不断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

五是不断加强政务服务效能监督。全面深化政务服务“好差评”,强化市场主体诉求响应平台省市联动,建立健全跨层级跨部门的诉求协同响应运行机制。提升“粤省心”平台涉企服务质量,增设“粤省心”平台企业服务专席,实现企业诉求优先接诉、快速流转、一跟到底。统一全省市场主体诉求知识库标准,实现“粤省心”平台知识库事项信息与广东政务服务网事项数据同源,为政府决策施策及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智支撑。

广东着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到2035年全面建成制造强省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提出着力实施 “五大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7万元/人,工业投资年均同比新增超过1000亿元,培育形成10个以上产值超万亿元的战略性产业集群,超过10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到2035年,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70%左右,制造强省全面建成。

一是实施“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增3—4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4—5个超五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计划,每年打造不少于10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等标杆。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谋划打造10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00家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平台和2000家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实施工业设计赋能广东专项行动,打造不少于200个工业设计中心、10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积极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培育200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

二是实施“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产业发展平台。高起点、高标准推进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和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打造30个具有鲜明产业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万亩千亿”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一县一园”建设,每个县域集中力量打造一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打造10家标杆制造业创新中心、100家优秀企业技术中心、1000项制造业创新产业化示范项目。

三是实施“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打造吸引全国全球重大项目和投资的首选地。每年推动9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推广“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模式,打造“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项目招商引资闭环。结合“链长制”优化落实省领导同志挂点联系服务重点制造业项目工作机制,滚动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百亿元级、百亿美元级的大项目。

四是实施“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群。打造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引领、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攻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筑基的世界一流企业群。优化“小升规”奖补政策,力争5年累计推动3万家以上企业“小升规”。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方式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打造60家以上中国500强、70家以上民营500强企业。培育不少于10个市场化质量品牌服务机构,打造不少于100个制造业粤货“老字号”品牌,聚焦健康、时尚、创意等新兴领域培育不少于1000个“广东制造”名牌新品。

五是实施“大环境”生态优化行动,建设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建立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抓制造业当家工作机制。省市联动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用地指标单列保障。积极争取制造业重大项目能耗纳入国家单列范围,符合要求的项目能耗由省统筹。实施制造业当家“十百千万”人才专项行动,培育建设10个左右产业创新人才联盟(集聚中心),支持培养300名左右制造业优秀企业家,集聚培育约1000名制造业卓越工程师,支持企业培训万名制造业新工匠。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