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15)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15) 2023-05-19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14期   总308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5月12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明确从两方面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 3

安徽首单民营企业科创票据落地. 4

经济热点

上海发布全国首份 “首店地图”推动首发经济健康发展. 4

江苏出台教育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实施方案. 5

产业动向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正式启动. 7

上海明确两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8

南京发布多项气象产业发展引导政策 最高奖励1亿元. 8

苏州出台新政促进产业投资. 9

政策举措

上海从四方面优化调整医保定点配售药品管理. 11

上海明确三方面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1

上海四方面举措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12

江苏启动“养老服务监管效能提升年” 对养老“黑机构”动态清零  14

经验交流

上海多措并举推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 15

江苏明确数字政府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 16

江苏部署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19

江苏启动“苏新消费·夏夜生活”. 19

域外动态

山东实施九大行动,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20

山东将实施青年优居计划. 23

山东加强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 23

广东将突出招商重点强调制造业和总部企业招商. 24

深圳实施六大扶持计划加大对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 26

重庆人社+邮政共同打造“15+5”人社便民服务圈. 27

 

 

 

 

 

 

科创聚焦

上海明确从两方面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

5月6日,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举行会议,明确从两方面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创新链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实施路径。把握创新规律、明确改革清单,抓好系统布局、供需对接、力量组织、平台搭建,优化项目立项、组织管理、评估评价、政策支撑,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质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优化战略布局,深化研究与之匹配的人才集聚、机构设置、投入机制、平台建设等,进一步明确攻坚重点。强化顶尖人才支撑,更加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加快造就一批战略人才力量。

二是着眼集聚、引领、带动,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加快科技园能级提升,打造世界一流孵化器,形成标杆性应用场景,更好培育龙头企业和高增长企业。持续营造创新氛围,推出更具影响力、更有显示度的创新创业大赛。要大力推动三大先导产业重大项目和改革任务落地,全面推进战略新兴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基础研究支撑与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深化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各区各部门要树牢“大科技”理念和“一盘棋”意识,不断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更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安徽首单民营企业科创票据落地

近日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完成注册发行,标志着安徽省首单民营企业科创票据成功落地。

本期债券发行金额1亿元,期限30天,发行利率2.85%,由中国民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担任主承销商。本次科创票据的成功发行,将为科大讯飞增强债券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奠定坚实基础,在科创企业特别是科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为安徽省科创企业发债融资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经济热点

上海发布全国首份 “首店地图”推动首发经济健康发展

5月7日,2023“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启动仪式上,上海市商务委揭晓2022年度“上海市首发经济活跃指数”,发布全国首份上海“首店地图”,持续推动首发经济健康发展。

2022年,上海新增各类首店1073家, 2023年1-4月,又有新增各类首店375家,数量规模持续保持全国城市首位。为了方便更多消费者探密首店、打卡消费,2023“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期间,中商数据与腾讯地图携手,汇总了4年来700多个代表性品牌首店,创意开发了全国第一张“品牌首店地图”,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各类“首店”的魅力。

同时,为助推首发经济健康发展,上海连续三年发布“本市年度首发经济活跃指数”,从竞争力、成长力和影响力维度开展客观评价。2022年度上海首发经济活跃指数为87.70,其中竞争力指数87.01,成长力指数87.87,影响力指数88.44。

江苏出台教育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实施方案

江苏省教育厅近日印发《江苏省教育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实施方案》,提出要全面推进教育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畅通全省教育领域数字人民币收入和支付渠道,积极构建教育收费、各类考试报名费、国库集中支付以及奖助学金发放等业务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方案》主要明确了四项重点工作。一是聚焦教育收费领域场景建设。畅通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学费、住宿费、代办费、服务性收费、各类考试报名费等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在现有收费模式基础上,新增数字人民币缴款方式,完善数字人民币线上线下受理环境。

二是推动校园消费领域场景建设。鼓励学校在校园消费、身份识别、生活服务等方面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覆盖面。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现有校园平台系统对接,探索校园“一卡通”叠加硬钱包功能。鼓励学生食堂、生活超市、菜鸟驿站及校园各类商户全面配置数字人民币支付环境,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构建校园内部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

三是深化财政支付领域场景建设。逐步推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采用数字人民币开展日常资金收付,在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支付体系下,探索开展财政支付、税费缴纳、政府采购、差旅报销等公共领域应用,促进数字人民币钱包与学校账户体系融合发展。

四是探索教育民生领域场景建设。鼓励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将学生奖助学金及学校按规定比例提取的资助经费等,通过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利用智能合约功能,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教育培训领域预付式消费资金管理、政府专项资金监管等领域应用。支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重大战略和重要领域的应用。

根据《方案》,该省明确分阶段推进教育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至2023年底,力争在教育收费、考试报名缴费、奖助学金发放等重点应用场景覆盖面取得明显进展,每所省属学校至少推进一个数字人民币应用项目。至2025年底,基本形成应用覆盖面广、服务便捷高效、生态较为完善的教育领域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体系。

产业动向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正式启动

5月9日,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正式发车启动。

2022年11月,上海开放嘉定区域内G1503绕城高速21.5公里、G2京沪高速19.5公里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成为国内首个“大流量、高动态、高复杂”的高速公路测试场景。经过反复技术验证,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如今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正式发车。当日,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上海裹动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通知书。未来,上海将依托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数据中心做好动态监管,并根据测试情况逐步开放更大测试范围,不断优化高快速路测试环境,助推企业自动驾驶技术迭代提升,加快探索高快速路场景的商业化应用。

上海明确两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月8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指出,一是要固本培基,全力以赴稳住工业大盘,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加大“小升规”等重点工作力度,结合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困扰其发展的共性难题。要提前储备未来增量,招引一批能级高、规模大、示范效应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大力支持制造业总部经济发展。二是要锻造优势,持之以恒强化高端引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统筹各类创新主体,加快布局推进一批重大攻关项目。要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制造业企业,既要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效应,也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打造“单项冠军”“配套专家”。

南京发布多项气象产业发展引导政策 最高奖励1亿元

5月10日,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推广大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目前中国气象谷已完成主体建设,即将投入使用。中国气象谷位于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着力打造以智能气象装备为核心,专业气象服务、气象大数据、泛气象服务为特色的“1+3”产业体系。中国气象谷将为入驻企业提供多元成长支撑,助力培育集教育培训、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气象服务行业全产业链。

会上,南京江北新区发布了气象产业发展引导政策。对新引进的综合型总部,按实收资本的6%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奖励;对区域型总部,按实收资本的4%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对功能型总部,按实收资本的2%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励;对研发类功能型总部,连续3年按其当年发展质效增量部分超过全市平均增幅部分的50%给予奖励,年度奖励资金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苏州出台新政促进产业投资

5月9日,苏州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投资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完善招商奖励政策、强化主导产业招商、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创新丰富招商模式、狠抓招商载体建设、优化提升招商力量等方面,力撑苏州实体经济跃升发展。《政策措施》具有三大亮点。

一是链条全:覆盖产业体系优化整体布局。《政策措施》覆盖促进产业投资的整个工作链条,完善招商奖励政策,既强化主导产业招商、又布局发展新兴产业,既抓招商模式的创新、又抓招商载体的建设,同时又强化招商力量的统筹配置。同时,引导各县级市(区)结合当地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做好项目谋划编排和招引储备。鼓励各县级市(区)加强联动,立足各地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做亮特色经济,积极采取联合招商、收益分成等方式,优化项目区域布局,放大招商效益。

二是力度大:两个“1亿元”支持。《政策措施》对引进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率先打破国外垄断、国内首次示范应用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按照规定最高给予项目投资的30%、不超过1亿元的支持;对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示范效应好的其他先进制造业项目,按照规定给予不超过项目投资的10%、最高1亿元的支持。同时,在创新型功能型总部项目方面,对符合条件新引进的总部项目,最高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的奖励金额;在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方面,对创新集群企业实施的生物医药项目、航空航天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项目根据当年设备投入2000万元以上给予6%至15%的项目补贴,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资金,各县级市(区)做好资金配套,合力支持产业项目招商。

三是靶向准:政企“双向奔赴”延链强链。《政策措施》突出了主导产业招商和布局发展新兴产业,集中资源保障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对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智能建造以及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拿出真金白银给予支持。同时,从强化区域招商协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创新招商载体供应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确保好项目落得下、落得快。

政策举措

上海从四方面优化调整医保定点配售药品管理

近日,上海市从四个方面进一步优化调整医保定点配售药品管理。

一是取消参保人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内非处方药品的品种和数量规定,要求定点零售药店指导参保人员合理购买和使用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内的非处方药品;二是取消定点零售药店同一天内向参保人员提供非处方药品配售服务的次数限制;三是对于在一次服务中或对于同店同卡余药量超过一个月的,不再限制相同药理作用非处方药品的配售服务;四是取消参保人员使用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医保药品的金额限制,更好满足老百姓多元化的购药需求。

上海明确三方面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5月8日,上海市政府召开的常务会议指出,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正处在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的关键节点,一是要坚持“跳出上海”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着力打造与航运相关的金融、法律、科技等高端服务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连接航运上下游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二是要坚持“立足全国”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动长三角港航领域从要素合作转向更深层次的制度合作,持续放大互补优势,凸显叠加效应,提升国际竞争力。三是要坚持“把握未来”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努力成为全球港航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先锋,加快要素资源集聚,深化上海航交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上海四方面举措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近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通过四方面举措不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落实国家战略,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以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为契机,创新机制安排,作为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制度“转接口”,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以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为抓手,通过高水平制度供给,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打造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更好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同时,进一步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深化全球资管中心建设,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二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建设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高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建设开放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配合落实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升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深入探索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加大风险压力测试,加快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培育种类齐全的金融产品体系,加大金融衍生品供给,丰富商品和金融期货期权品种。完善多层次、广覆盖、高能级金融机构体系,加快机构集聚,持续推动对外开放项目落地。打造互联互通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高水平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及统一对外开放,增强面向国内国际的服务能力。

三是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着力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加强金融政策协调配合,全力服务“3+6”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尤其是科创、中小微、民营企业,加强金融中心与经济、科创、贸易、航运中心的联动,形成共促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健全绿色投融资服务体系,打响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品牌。兜牢民生底线,加大养老、医疗、健康等产业金融支持力度,保障民生重点领域。

四是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全面提升金融治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化解,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建设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提升金融市场监测水平。打造金融人才引育留用完整闭环,引进留住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金融人才。探索开展金融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试点,支持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建设。

江苏启动“养老服务监管效能提升年” 对养老“黑机构”动态清零

从今年4月开始至12月底,江苏省实施“养老服务监管效能提升年”活动,包含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行动、“黑机构”动态清零、联合风险预警等,促进各地压紧压实属地责任,以高质量监管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该省民政厅将对全省养老服务监管制度建设、机制运行、能力提升、工作成效等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向各地反馈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各地民政部门将针对养老服务监管问题和短板弱项,形成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建立工作台账,逐项整改,对账销号。

二是该省民政部门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养老机构食品安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该省民政厅将组织开展第二批五级养老机构评定,对各地评定的四级养老机构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复核,规范等级评定实施办法,健全与评定结果挂钩的扶持政策。该省还将开展“生命至上,隐患必除”消防安全专项行动,提升养老机构安全水平。

三是围绕联合抽查检查、联合信用约束、联合行政执法、联合风险预警,该省推动健全养老机构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深化养老机构风险隐患“红橙黄绿”分级管控机制,做好“黑机构”动态清零。各地民政部门将健全市场准入、信用约束、预付费管理、反诈处非、信息共享、风险预警等制度,推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取得新成效。

经验交流

上海多措并举推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

近日获悉,上海聚焦落实三项举措,推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

一是启动示范性学区和集团建设,核心是将师资流动作为重点指标,促进优质师资相对均衡,带动面上学区、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启动新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聚焦校长和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提高,重点推动70余所公办初中学校走向高质量办学。

三是实施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树立起新时代家门口好学校的价值标杆,创新学校发展方式,形成普通学校走向优质办学之路,扩大新优质学校的“朋友圈”。

江苏明确数字政府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江苏省数字政府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从多方面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一是着力完善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方面,将开展设区市公共数据普查,健全数据目录系统与部门目录、地区目录实时同步更新机制,协同构建应编尽编、标准统一、动态更新的全省一体化公共数据目录体系,实现全省公共数据“一本账”管理。探索建立省级首席数据官制度,进一步健全设区市首席数据官制度,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有序、协调有力的全省一体化数据管理新格局。提升省市两级公共数据平台标准化、批量化安全交换能力,探索研究“数联网”新型数据共享融合方式,高效支撑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数据流通共享。构建公共数据开放体系,拓展开放领域及规模,编制重点开放数据清单,加快推进教育、交通、公共信用等重点领域数据安全有序开放,应开放公共数据开放率达到92%。

二是持续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和互通互认范围方面,将落实省级部门(单位)对行业、领域电子证照统筹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电子证照制发机制,完成所有实体证照电子化改造,实现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制发、同时更新。建立电子证照用证清单,纳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动态管理。进一步推进户口簿、身份证、出生医学证明、职业资格证书、驾驶证、结(离)婚证、不动产权证等个人常用证照便民应用服务,不断丰富应用场景。

三是不断完善现代一流政务服务体系方面,将提档升级江苏政务服务网和“苏服办”移动端,整合城市服务、政务服务移动端,形成动态更新的“苏服办”移动端标准应用清单,推动300个标准应用接入“苏服办”移动端。上线药品监管、统计、体育等旗舰店,进一步拓宽政务服务应用集成覆盖面。进一步推进各类身份识别码、“城市码”与“苏服码”对接融合,支撑更多服务事项扫码办理。深化“苏企通”推广应用,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标准化建设和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广“免申即享”“民生直达”等服务方式,打造掌上办事服务新模式,提高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协同服务、智慧服务能力。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堵点”“难点”,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审批、人才服务等高频“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拓展“省内通办”、“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范围。

四是全面推动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将优化教育政务服务信息系统,规范教育数据管理,完善江苏智慧教育平台,争创国家应用典范。强化全省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信息化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权威、统一便捷的查询渠道。打造公安便民服务“一张图”,创新提供智慧预约、智能告知、远程办理等服务。加快实施民政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开发上线“江苏智慧民政”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广使用“苏童成长”等信息服务,打造区划地名“云”博物馆,进一步丰富民政“多跨”协同应用场景。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加强商务数据共享和开发应用。开发智慧化文旅融合体验场景,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推进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建设,扩大医疗机构接入范围,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互联网医院。升级“江苏医保云”,探索“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服务,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建成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信息化系统,完成退役军人事务数字资源目录编制。提升体育场馆信息服务水平,开发智慧化运营场景,持续推进全民健身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开展涉农系统建设应用情况调查分析,推进涉农数据汇聚共享,开发惠农服务应用场景。

五是进一步夯实集约共享的数字政府基座方面,将出台《江苏省政务云管理规范》,探索建立全省政务云资源统一调度机制。组织实施新一代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程,优化升级骨干网,扩大互联网出口带宽,提升电子政务外网移动接入能力,加强IPv6+、量子通信、物联感知等新技术运用,强化电子政务外网服务功能。优化完善省数字政府政务中台,集成各地各部门业务系统通用能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按需复用。

江苏部署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5月6日,江苏省政府召开会议,部署实施该省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动该省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会议要求,一是要强化政策落实,大力支持企业抓订单拓市场,积极培育新动能新增量,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推动外贸回稳向好。二是要把吸引外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多措并举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三是要扎实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组织好南京、无锡参加国家试点以及全省面上同步推进工作,加快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推动江苏口岸高质量发展。四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优化企业服务,加快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工作合力,推动全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江苏启动“苏新消费·夏夜生活”

4月29日,江苏省正式启动“苏新消费·夏夜生活”主题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从5月开始持续至9月,全省将累计开展17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发放1.7亿元惠民消费券及55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联动45个夜间消费集聚区,进一步繁荣“夜游”“夜秀”“夜宴”“夜购”“夜娱”“夜宿”等消费业态。

活动期间,一是将开展30余场“苏新消费·惠购车生活”汽车和油品促消费专题活动;二是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打造“政银企”联动促消费合作标杆工程,在信贷投放、支付结算、费用减免等方面为商贸流通企业出台专项优惠政策;三是持续推进“江苏味道”夏季餐饮促消费活动,打造美食节庆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推广首批28个“江苏味道”美食街区,启动“一城一味”等数字餐饮营销活动,助力餐饮数字化转型;四是评选推荐省内优秀企业参与“双品网购节”,举办“惠享新消费”“数商兴农”等专题活动和4项省级重点活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域外动态

山东实施九大行动,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山东省工信厅等5部门近日印发《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省将实施九大行动,加快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提升行动,瞄准强化产业基础技术攻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突破工业母机、关键原材料、机器人、光电子、高端软件等核心领域,补齐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等“五基”短板。大力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等重大科研任务组织方式,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山东路径,每年组织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30项以上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每年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攻克产业共性技术10项左右。

二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升行动,将精准引育一批解决产业卡脖子技术的高水平创新领军人才,重点产业链每年遴选100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向全球发布,精准招引一批紧缺型人才,实施一批高水平创新项目。实施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健全符合工程技术人才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并探索卓越工程师培育评价工作体系,作出突出贡献的卓越工程师,纳入职称评审“直通车”通道。

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建设各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软件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牵头在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科技型企业“多投多奖”研发投入补助机制,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四是优质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将打造一批领航型企业,培育一批新跨越企业,到2025年,新培育年销售(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的企业15家、首次突破500亿元的企业5家、首次突破1000亿元的企业3家左右。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科技型企业队伍群体量质齐升。

五是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重点加快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重大载体建设,发挥好高速列车、燃料电池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先进印染、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虚拟现实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及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引领支撑作用,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单元。鼓励战略新兴产业中具备条件的企业、优势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等牵头创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有条件、综合实力较强的市,可依托支柱产业集群,按照“公司+联盟”组建模式,建立市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撑和补充,形成梯次培育体系。

六是未来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将研究制定山东省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碳基半导体、类脑计算、深海极地、基因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领域,推进6G技术研发和应用。力争到2025年,重点依托省级以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特色园区,打造10个左右特色鲜明、创新力强的未来产业集群。

此外,还将开展“山东制造”品牌提升行动、质量管理建设提升行动、标准引领提升行动。

山东将实施青年优居计划

日前获悉,山东省将实施“青年优居计划”,通过实施“青年优驿”“青年优徕”“青年优购”项目,分别解决青年在过渡住房、租房、购房三方面的现实困难。

一是该省将在全省范围建设“优徕青年社区”,整合各级国有平台公司持有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房等各类房源,共同打造面向青年的价格优惠、配套完善、服务贴心的公益性集中住房租赁项目,切实满足青年租房需求。年内,将在7市、15县(市、区)首批打造完成19处“优徕青年社区”,可提供房源4003套。二是针对青年过渡住房困难问题,该省为来鲁求职应届毕业生提供“限时免费”“短期低价”的过渡住房“青年优驿”,预计2023年全省“青年优驿”达到680处。

山东加强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

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印发《关于加强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

根据《措施》,一是实施技术经纪人培养专项计划,加快高水平技术经纪人培养。力争到2025年,全省技术经纪人队伍规模达到8000人以上。二是加强高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围绕现代海洋、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创新发展,支持骨干企业、头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面向省内外引进一批全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团队);柔性引进一批兼具科学家、企业家身份的复合型人才、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等高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团队)。力争到2025年,全省高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规模达到300人以上。三是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岗位设置。推动高校院所、企业、科技园区、新型研发机构等根据实际需求,普遍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门岗位,聘用高水平技术经纪人(团队)开展工作。四是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围绕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制度。鼓励技术转移人才直接从事成果转化,对转化技术合同年度到账额1000万元以上的,可按规定聘任到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享受相应待遇;技术合同年度到账额3000万元以上的,其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可“一事一议”商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按照科技成果转化约定参与收益分配。此外,该省还将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开展“山东科技大市场”路演行动,打造科技成果对接、转化的优质品牌,建立科技成果动态捕捉机制。

广东将突出招商重点强调制造业和总部企业招商

广东省商务厅近日在广东省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项目支撑。接下来,将持续加力,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广东将落实一把手抓招商引资机制。省直有关部门、各地市一把手要上手抓招商引资,扎实推动项目落地。省商务厅要抓好督促落实,推动一把手抓招商引资这一机制落地落实。

二是落实招商政策。落实3月广东省政府出台的招商引资20条,持续做好政策宣传推介,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海内外投资者。

三是突出招商重点。一个是制造业招商,坚持制造业立省,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制造业引资专项行动,包括开展链主招商,吸引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全球龙头企业落户,加强对欧洲、日韩等招商,加强与海合会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合作。另一个是总部企业招商,广东正大力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将全力招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来广东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和研发总部。

四是办好重大招商活动。今年,广东赴海湾、日韩、港澳、长三角等地招商,达成合作项目超200个。下半年还将继续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今年,广东将统筹省市在境内外举办不少于300场形式多样的主题招商活动。

五是建强开放平台。广东将持续深化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用好“双15%”所得税优惠政策,吸引一批高质量项目落户。加快经开区扩量提质,争取新批和提质升级一批省级经开区。高水平推进中外合作园区建设,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中韩(惠州)产业园等落户一批高能级双边合作项目。同时,支持配合工业园区、高新区做好开放引资工作。

深圳实施六大扶持计划加大对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

日前,深圳市发改委发布了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第一批),实施六大扶持计划,加大对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工程研究中心扶持计划、公共服务平台扶持计划按项目总投资的40%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资助,资助金额采取分阶段拨付方式。

二是产业化事后补助扶持计划,要求项目单位须先自行投入资金组织实施项目,待项目通过验收后,按经专项审计核定项目总投资的20%给予事后资助,最终资助金额以实际完成投资额和资助比例确定,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

三是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推广扶持计划,要求项目单位须先自行投入资金组织实施项目,待项目通过验收后,按经专项审计核定项目总投资的30%给予事后资助,最终资助金额以实际完成投资额和资助比例确定,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四是注册许可认证扶持计划,针对通过国内外注册许可认证要求、取得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国内外注册审批证明等)的创新产品,按照项目申报金额的一定比例对项目投入进行事后资助,单个主体每年累计支持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

五是国家项目配套扶持计划,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配套和国家产业发展项目配套。前者可按照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批复或经评审核定的项目总投资的40%予以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资助。后者支持承担国家产业发展计划(专项)等项目,予以最高1:1配套支持,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且市级与国家资助资金总和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

重庆人社+邮政共同打造“15+5”人社便民服务圈

日前,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人社服务供给的巨大需求与邮政便捷高效、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进行对接,全力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15+5”人社便民服务圈,满足企业群众“就近办”“多点可办”需求。

一是在共同推进“互联网+人社”服务方面,三方将通过智能平台搭建和设备升级改造,将人社信息查询、社保卡自助办理、业务凭证打印等业务,向邮储银行智能自助终端、24小时自助银行和手机App延伸,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就近快捷办理人社事务。

二是在打造“15+5”人社便民服务圈方面,三方将在邮政、邮储网点打造“政务服务专窗”“人社便民服务点”,为群众提供各类人社服务。具体合作事项清单包含社会保险、就业创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卡4个方面、36项合作业务,涉及企业新增参保登记、企业新增人员参保登记、企业参保人员减少申报、就业见习补贴申领、社会保障卡申领、社会保障卡信息变更等内容。

三是在推进“一卡通”方面,三方将共同加强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三方在社会保障卡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电子社保卡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金融网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网点积极建设社保服务网点。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