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7)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7) 2023-03-03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7期   总301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3月3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提出“3+3+5” 重点任务举措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  4

上海从三方面加快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 6

上海颁发首张“一址两用”食品生产许可证. 6

经济热点

上海明确与苏浙皖合作从四方面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走深走实  7

上海从六个方面明确今年全面提升国际消费城市 “施工图”. 9

安徽自然资源厅20条举措服务经济运行向稳向好. 11

产业动向

上海商务工作将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 12

上海“临港园区科创贷”专项方案升级推出3.0版. 13

上海将夯实产业基础、推动开源开放、营造最优环境建设人工智能高地  14

江苏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施工图”. 15

安徽18条优环境措施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6

政策举措

上海明确今年将做好五方面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18

上海黄浦区聚焦“该办”“能办”“创办”三个维度优化营商环境. 19

江苏银保监局十项举措助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20

江苏社会救助实行“省内通办”. 21

经验交流

上海明确四方面任务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  22

江苏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专项活动 每年培训大学生至少30万人次  24

安徽省公安30条措施提升为企优环境效能. 25

域外动态

山东引客入鲁送出六大政策礼包. 26

广东出台6大方面59条措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企业活力. 27

广州横琴发布首个专项惠澳新政策 奖补结合鼓励澳企落地. 29

广州南沙启动“离岸易”综合服务平台 打造“买卖全球”跨境贸易通道  31

重庆出台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置换补贴及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政策  31

重庆实施8类专项行动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32

 

 

 

 

 

 

 

 

 

 

 

 

 

 

 

 

科创聚焦

上海提出“3+3+5” 重点任务举措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

2月27日,上海正式发布《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

2015年“零号湾”在紧邻上海交通大学的西北角启动建设,经过不断发展,最初的“零号湾”实现“从0到1”的跨越,连同闵行区“环上海交大、华东师大”核心区域约17平方公里拓展为“大零号湾”。

《建设方案》坚持国际视野,聚焦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立足区域实际,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举措,可以概括为“3+3+5”:第一个“3”是明确三个阶段性目标。即至2023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600家以上,估值亿元以上企业70家以上。至2025年,“大零号湾”基本建成,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家以上,区域产值规模达千亿元级。至2035年,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战略科技力量逐步夯实,产出一批具备全球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形成万亿市值的高技术企业集群。

第二个“3”是布局形成“CTO”三大功能区。其中,“C”是核心策源区(Core),以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为核心,依托高密度的创新资源和高水平的创新能力,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源头支撑。“T”是成果转化区(Transform),以沧源路、剑川路为主轴,承接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以及师生“硬科技”创业。“O”是开放创新区(Opening),包括紫竹、江川滨江等区域,重点承接成长壮大的企业溢出和加速服务。

 “5”是积极落实五大行动计划。包括22项政策举措,一是创新策源功能强基行动,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创突破能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批功能型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创新主体带动作用。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行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建设,引导高校院所开放共享创新资源,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全生命周期转化孵化服务链。三是前沿新兴产业引领行动,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形成多个高能级产业集群。四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行动,贯彻落实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创新引才、育才、用才机制,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保障。五是科创载体能级提升行动,秉承高起点规划、高密度创新、高流量人群、高水平服务、高品质生活的原则,打造各具功能、满足各类创新创业需求的科创载体。

上海从三方面加快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

上海市经信委在日前召开的2023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大会上指出,该市将聚焦技术创新、场景牵引、能级提升,持续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产业创新高地。一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并提升产业化能力。二是深化场景应用牵引。建设一批显示度高、落地性强的典型安全应用,打造一批优秀供应商,形成一批行业解决方案。三是着力提升产业能级。聚焦普陀、松江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区,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建设,围绕跨境数据流通、数据安全、金融科技安全等方向,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批网络安全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上海颁发首张“一址两用”食品生产许可证

2月27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为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颁发特殊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原本只能进行食品研发的实验工厂可以直接从事食品生产,实现一址两用。

曾经,食品研发和生产两个环节划清界限,分工明确,研发的新产品必须送至具有资质的生产环节才能批量生产上市,生产环节则基本不涉及研发。现在有了一址两用的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可以直接在研发中心小批量生产产品,投放市场“试水”后再决定是否扩大生产规模,既充分利用了研究中心的闲置资源,又不占用成熟产品的生产线,让企业更好地控制新产品的研发成本和投资风险。对于将上海作为研发总部但未布局生产线的食品企业,“一址两用”则丰富并提升了研发总部的功能,让企业有机会加快新产品在上海的上市速度,更早收集消费者的感受和建议,及时优化调整产品。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表示,“一址两用”首证颁发后,将在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加快新举措的复制推广。

经济热点

上海明确与苏浙皖合作从四方面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走深走实

3月1日,上海举行的2023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工作现场会指出,要与苏浙皖通力合作,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一是要助力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共同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基础研究协作,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聚合战略科技力量,搭建共性技术平台,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平台运行效率,支持长三角各地利用上海科研资源,在“卡脖子”领域联合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力争尽快取得突破。优化科研服务供给,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构建全链条科研服务体系,为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二是要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合作,着眼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做好补链延链升链建链的大文章,合力提升区域产业能级,助力区域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产业生态,方便企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三是要提升区域开放整体能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等机遇,以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10周年和国家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契机,加大先行先试和制度集成的力度,探索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供给,为长三角企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支撑。依托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商务、会展、交通功能融合优势,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细化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对生产过程的服务能级,加快发展商事仲裁、检验检测、会计审计、技术咨询等服务业,为长三角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支持。

四是要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持续提升办会办展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加快建设集展示推介、撮合交易、商贸洽谈、金融服务、技术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更好联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提升会展业附加值,共同把进博会打造成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重要纽带、参与全球价值分配的重要平台。

上海从六个方面明确今年全面提升国际消费城市 “施工图”

3月1日,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3年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要点》,从六个方面明确今年上海全面提升国际消费城市的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一张张“施工图”。

一是实施规划,打造消费新空间。推进淮海中路商圈130地块等重点项目建设和老字号品牌改造升级。推出一批业态多元、功能复合、主题鲜明、文化融合的消费新地标。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新创建3个国家级“15分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区),新增30个市级“15分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街镇(社区)。

二是优化供给,构建消费新生态。做强首发经济,持续支持国际中高端品牌在沪开展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力争全年引进各类首店、旗舰店800家以上。做响品牌经济,发布“上海品牌100+(时尚消费品)”。做亮夜间经济,加快打造15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和10个水岸夜生活体验区。做优直播经济,推动直播电商类网络购物年交易额超2000亿元。

三是捕捉需求,培育消费新热点。促进新型消费,加快新品创新、IP跨界联名等创新应用,推进建设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网络首发平台。扩大文旅消费,升级打造一批家门口“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建设100个“美丽街区”。拓展体育消费,在徐汇区、杨浦区深化国家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工作,创新数字体育消费场景,继续开展“你运动 我补贴”体育消费券公益配送。提升餐饮消费,推出一批知名美食商圈。促进大宗消费,支持有条件的区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相关扶持政策,继续实施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政策。发展绿色消费,推进大型商场创建国家绿色商场,培育一批商贸流通绿色主体。

四是以节兴市,激发消费新活力。举办第四届“五五购物节”。举办多层次商旅文节庆活动,办好“金秋购物旅游季”“拥抱进博首发季”“网络购物狂欢季”“跨年迎新购物季”四个主题促消费活动。举办一批消费类展会和活动,办好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一带一路”名品展等消费类展会。

五是政策赋能,培育消费新动能。鼓励消费供给创新,支持品牌开设高能级首店,举办有影响力的首发、首展、首秀活动,支持老字号推出“老牌新品”。出台消费补贴政策。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2023年6月30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客车,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0000元的财政补贴。继续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等个人消费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六是深化改革,营造消费新环境。形成一批集成创新制度成果。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在餐饮、购物中心、电商等13个行业开展年度放心消费创建优秀单位创评工作。推进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支持黄浦区制定一批商业服务业创新标准,探索一批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标准,形成若干先进标准的采标贯标典型案例。开展全球宣传推介,做好上海时尚新锐品牌、老字号创新品牌等本土品牌出海宣传。

安徽自然资源厅20条举措服务经济运行向稳向好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出台20条政策措施,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经济运行向稳向好。

一是实行规划过渡期政策。在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前的过渡期内,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继续执行。对超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其他急需建设项目,市县承诺将用地布局及规模纳入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及“一张图”的,其建设用地规模应保尽保。

二是统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年初按照2022年存量土地处置核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0%预安排;对“双招双引”“招大引强”入皖的优质及头部产业项目,可预支或省级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

三是大力统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对年内开工的省重大教育、科研、医疗等公共设施项目,在市域范围内难以保障的,可以申请在省域范围内统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四是降低企业成本。免收小微企业及工业类企业转移登记费。免缴采矿权出让收益分期缴纳资金占用费。

五是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国家级开发区新批工业用地100%按照“标准地”供应,推行“用地清单制”;允许容缺受理,对报省政府批准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涉及使用林地的,允许容缺受理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简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推进“多评合一”“多测合一”改革。

此外,该省还将建立用地计划指标池,所有核定安排的计划指标注入省政府用地审批权受委托市、县计划指标池自行使用;强化用地审批部门联动,持续做好土地要素会商,用好省政府建设用地审批权委托下放政策;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推进工业项目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一次性缴清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后“交地即发证”,推进企业和群众办理二手房转移登记“带押过户”等。

产业动向

上海商务工作将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

2月27日,上海市商务委在“2023年上海商务情况通报会”上透露,2023年,上海商务工作将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更大力度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努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依托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商务领域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和开拓性创新。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贸易新平台,精心办好第六届进博会;二是将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实施“消费供给结构优化”行动,持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落实扩大消费政策措施,集聚全球消费资源,加快创新消费场景。三是将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实施“货物贸易优化升级”行动,继续全力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稳中提质。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加快新型贸易扩容,全力增强服务贸易发展新动能,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四是将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让上海始终成为外商投资的“沃土”。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稳定外商发展的预期和投资的信心。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加大投资促进力度。

上海“临港园区科创贷”专项方案升级推出3.0版

2月28日,上海农商银行与临港集团的合作成果——“临港园区科创贷”专项方案升级推出3.0版。

3.0方案在申请线上化、准入数字化、授信定制化、服务综合化的基础上,最新突出三个聚焦。一是聚焦孵化器早期科创企业,向早向小。方案突显企业创始团队的重要性,提出以人定贷的设想,解决企业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的融资问题。借助上海农商银行孵化器项目评价体系等数字化手段,智能化提升服务时效。二是聚焦临港园区特色产业,创新驱动。方案围绕动力之源、漕河泾元创未来、生命蓝湾等临港辖属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为园区内处于创新链、产业链的中小企业搭平台、引资金、强服务,助力打造前沿产业集群,贯彻临港新片区建设发展的战略部署。三是聚焦科创企业多元需求,综合赋能。该行与临港科创投等知名风投机构以及漕河泾创业中心等孵化器共同启动上海农商银行创投孵化基地,旨在深挖科创企业权益性融资与创投基金投融资场景的不同融资需求。

上海将夯实产业基础、推动开源开放、营造最优环境建设人工智能高地

2月25日,上海市副市长李政在 “2023全球人工智能开发者先锋大会”上表示,上海将充分发挥城市的综合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建设更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一是将全力夯实产业基础,加快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研发攻关,积极培育智能内容生成、科学智能等新赛道,推动智能芯片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适配,打造自主智能计算生态,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国际合作。

二是将全力推动开源开放,建立政府、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企业等合作联动机制,加大算法开源、数据开放、算力开放力度,支持各类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高能级平台引才育才,鼓励AI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揭榜挂帅。

三是将全力营造最优的环境,加快人工智能关键领域技术、产品与服务、行业应用、安全能力等标准制定,构建面向技术开发的人工智能顶尖科学家、算法研发工程师、训练师等人才培育链,支持更好得发挥本市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的作用,形成面向人工智能行业的多层次资本集群。

江苏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施工图”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明确到2025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2%,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发展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二是构建产业链条完备、产业特色鲜明、领先优势突出的“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等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物联网产业集群、高端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绿色环保产业集群、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航空装备产业集群、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等10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未来网络通信产业集群、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氢能与储能产业集群、基因技术及细胞治疗产业集群、深海空天开发产业集群、先进计算产业集群、虚拟现实产业集群、量子科技产业集群、类脑智能产业集群等10个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

三是实施产业跨界深度融合、产业集群能级跃升、产业创新筑基融汇、企业主体培育融通、产业生态开源融聚等五大计划,力争到2025年全省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实现倍增,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位势和能级明显增强。

安徽18条优环境措施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安徽省经信厅印发《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从优化政策环境、创新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4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环境。

一是在落实惠企政策方面,继续推进落实该省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各项重点任务;及时兑现国家和省减税降费、纾困解难系列举措;扩大“免审即享”适用企业范围;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计划等,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引导企业创新方面,滚动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100项以上,推荐更多“三首”产品入驻政府采购网;以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平台为抓手,打造一批开放合作平台;落实用地、用能、创新要素与亩均效益挂钩机制,推动优质要素向优质项目倾斜;清单化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细分领域龙头,支持更多中小企业用平台。三是破解市场主体信贷难、产销难、人才难方面,将打造“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3.0版,大力推广“专精特新贷”“亩均英雄贷”等,预计今年发放“亩均英雄贷”2000亿元以上;疏通供应链中梗阻,开展上下游产业链供需对接“百场万企”活动,分行业分区域开展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活动100场以上;推广“政聘企培”模式,加快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产业人才的培养。此外,还在优化法治环境方面提出了强化账款清欠、依法行政、执法监督3条措施。

政策举措

上海明确今年将做好五方面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3月1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集体采访中获悉,今年上海还将围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在创新发展、数字化转型、大中小融通、融资、发展环境等方面做好支持工作。

二是继续加大力度,培育更多优质中小企业。对入选国家级、市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奖励全覆盖,推动各区对对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给予不低于30万元奖励,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不低于10万元奖励。到2023年底,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万家以上、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0家以上。

三是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推进周活动,发布该市区域数字化发展指数,打造数字化服务专员队伍。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构建评估指标数据管理机制,支撑转型需求分析和转型成效评估。集聚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打造一批“小快轻准”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中小企业,帮助本市中小企业降本增效。

四是构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围绕“3+6”新型产业体系、新赛道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优势细分领域,打造优质产业生态。支持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实施“一集群一策”,集聚一批公共服务机构,提供高能级、精准化服务。

五是加强金融服务力度。落实2023年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推动担保机构进一步减费让利小微企业,保持担保费率1%以下。实施中小微企业“首贷户”贷款贴息,“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贴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上海黄浦区聚焦“该办”“能办”“创办”三个维度优化营商环境

2月23日,上海市黄浦区发布了《黄浦区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方案》,聚焦“坚决落实该办的事、全面做好能办的事、持续优化创办的事”三个维度,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

一是聚焦“该办的事”,对标实施十大重点改革事项。对照世界银行新一轮宜商环境(BEE)评价体系,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提供获取经营场所便利、优化公共基础设施报装、加强劳动就业服务保障、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支持、提升内外贸便利化水平、优化企业纳税缴费服务、提升商业纠纷化解质效、促进市场公平有序竞争、优化企业破产重整服务10项重点改革举措。同时,创新企业登记场地数字化改革,优化“金易融”“外滩融易行”金融助企方案等黄浦特色举措。

二是聚焦“能办的事”,突出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如,提出建设黄浦“10分钟政务服务圈”,深化打造“门楣之光·黄浦人才”品牌及“全链式”创业孵化服务。

三是聚焦“创办的事”,增强营商环境特色品牌引领性。依托“淮海新天地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搭建跨境服务、跨境结算、跨境交易、跨境电商等创新协同的贸易促进平台。通过举办“雅集·黄浦”、外滩大会、“艺术外滩”等重大品牌活动,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

江苏银保监局十项举措助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江苏银保监局近日出台《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加大和优化金融供给 助力我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通知》,提出十个方面具体举措,全力支持该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一是要求金融机构加大资金保障能力,重点对优化消费领域、重大项目、房地产业、外贸、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七个方面的金融服务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举措。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投放,积极做好对省、市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化结算、融资、保险等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加大制造业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投放力度。

二是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帮助前期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尽快恢复供给能力,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户数高于年初,努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加大“个体工商户信贷产品便捷通”宣传推广力度。确保涉农信贷投放不放松,巩固提高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覆盖面,优化生猪“保险+期货”和收入保险等运行机制,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江苏社会救助实行“省内通办”

江苏省民政厅日前印发通知,决定自2023年3月1日起,采取线上线下双渠道受理、户籍居住两地协同办理的模式,实现民政社会救助“省内通办”。具有江苏省户籍、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且持有居住证的困难群众,可在居住地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或通过“苏易助”移动端应用申请,由户籍所在地经办管理机构办理。目前受理范围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事项的申办。

一是“省内通办”线下申请,由申请人向居住地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材料(主要包括:身份证、居住证、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无法通过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获取的其他证明材料等);二是线上申请,通过“苏易助”移动端应用提交申请及相关材料。接收群众的救助申请和相关材料后,系统将信息推送至户籍地乡镇(街道),乡镇(街道)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开展经济状况调查、初审公示等工作;三是居住地乡镇(街道)同步开展信息核对、入户调查、初审公示等工作。户籍地乡镇(街道)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张榜公示等情况,结合居住地调查核实信息,提出书面审核意见,报送户籍地县级民政部门确认,完成资金发放工作。确认权下放的地方由户籍地乡镇(街道)审核确认,户籍地乡镇(街道)按规定对救助对象开展定期复核、动态管理。各地民政部门将强化过程管理,跟踪实施效果,确保困难群众应救尽救。

经验交流

上海明确四方面任务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

2月28日,上海市发布《关于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一是工作目标。2023年3月1日起,试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在该市行政区域内23个领域有无违法记录证明。2023年7月1日起,在全市同步试行市场主体“合规一码通”模式,即以市场主体亮码、要求提交证明的单位扫码查看市场主体专用信用报告的方式,替代市场主体提交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工作模式。2024年1月1日起,在全市正式实施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在该市行政区域内41个领域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及“合规一码通”模式。

二是适用范围。专用信用报告应用场景主要包括金融(如申请上市、挂牌、再融资、并购重组、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商务经营(如参与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接受第三方机构评估评审等)、行政管理(如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申请优惠政策、资金支持,参与评比表彰等)等场景。

三是主要任务。1.夯实数据基础并上线报告开具功能。首批实施领域的出证机关要加强对已归集共享信息的核验,确保市场主体2020年1月1日以后的违法行为信用信息等全面归集共享。2.积极开展试行。市场主体可自行在网上或线下开具专用信用报告,用以证明自身在该市行政区域内相关领域有无违法记录的情况。对专用信用报告中有关信息的异议、更正、更新、修复等事宜,按照《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等实施,并建立申诉快速办理机制。3.推行“合规一码通”模式并拓展应用领域。在“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上线市场主体“合规一码通”功能和专用信用报告开具功能,自2023年7月1日起,同步试行“合规一码通”模式。2023年12月底前,完成第二批实施领域数据全面归集共享。4.全面正式实施。2024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在本市行政区域内41个领域的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及“合规一码通”模式,实现市场主体有无违法记录方面“一码通行”。5.探索扩展应用范围。大力探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

江苏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专项活动 每年培训大学生至少30万人次

江苏省人社厅会同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3月1日联合出台《关于开展“创响江苏”创业培训进校园专项活动的通知》,面向在省内就读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包括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毕业前两年的在校生,技工院校高级工班以及技师班毕业前两年的在校生,开展针对性、梯次性、补贴性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训。“十四五”期间每年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不少于30万人次,创业培训合格率不低于85%。

此次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将重点围绕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展开,加强创业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后续跟踪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培训,增强大学生抵御创业风险的能力。一是优化创业培训方式,该省将推动各院校将创业培训课程学时纳入大学生学分管理范围。二是建立创业培训师资库,全省每年培训或聘请创业创新导师、创业培训讲师不少于350名。三是支持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等开发或引进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并组织实施。优秀培训项目及其机构列入省级项目库或目录清单管理,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培训机构,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申报省级创业示范基地等项目。

安徽省公安30条措施提升为企优环境效能

2月28日,安徽省公安厅公布《安徽省公安系统服务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进一步助力该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助力企业招工引智方面,全省公安机关推出10项措施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助企服务“一站式”,容缺受理“一次办”,车驾管业务材料“免提交”,特行备案“零材料”,货车限行办理“全省通”,服务企业上市“定制化”,审批权限“再下放”,审批时限“再压缩”,审批条件“更简化”,推动长三角区域服务企业“均等化”。为帮助企业招工引智,公安机关将推行并联审批“一窗办”,高级人才服务“优先办”,居住证办理“电子化”,人才落户“随意迁”。

二是在维护企业安全利益方面,公安机关将在安防服务上“超前一步”,知识产权保护上“优先一步”,海外项目保护上“跟进一步”。同时,推行5项措施强化涉企案件办理:涉企重大案件“领导领办包保”,涉企违法犯罪“快侦快办快结”,涉企执法行为“限时稳慎谦抑”,涉企柔性执法“文明理性包容”,企业涉警投诉“举证责任倒置”。

三是在密切警企沟通联系办理方面,全省公安机关成立“为企服务办”,设立“为企服务警务室”,建立网上“警企议事群”,定立“警企恳谈会”,创立“规上企业家和公安局长沟通直通车”。同时,增设“护企110”专席,创建皖警为企服务“一点通”,完善为企服务“办不成事”反映和解决机制,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

域外动态

山东引客入鲁送出六大政策礼包

日前,“好客山东再相逢”主题系列推介,山东整合今年以来省市两级一体推进的各项政策利好,为国内旅游企业送出六大“政策礼包”。

一是“引客入鲁”奖励礼包。山东省出台旅游招徕激励机制,省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资金根据各市旅游招徕奖励政策实际情况进行奖补,省内多市也出台叠加补贴政策。其中,济南、青岛、聊城、滨州、德州、日照六市分别列支奖励资金100万元,威海市列支400万元,济宁、潍坊分别列支300万元,烟台列支200万元奖励资金,鼓励游客招徕。

二是景区门票减免优惠礼包。自1月21日至3月31日,全省132家国有A级旅游景区全部免首道门票,其中4A级(含)以上旅游景区71家。同时鼓励非国有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至少半价优惠。截至目前,山东已有181家非国有A级旅游景区参加首道门票实行不低于5折的降价优惠。

此外,还有团队游奖励礼包,自驾、研学专项奖励礼包,地接共享奖励礼包等。

广东出台6大方面59条措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企业活力

近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激发企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加快恢复和提振消费、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力稳住外贸外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六大方面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企业活力。

一是在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方面,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减按1%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减按1%预缴增值税。同时,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执行期限至2023年4月30日。对2022年阶段性缓缴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允许企业在2023年底前采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补缴。补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二是在加快恢复和提振消费方面,落实好阶段性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等政策,全面落实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符合要求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交易增值税由2%下调至0.5%。支持房地产业合理融资需求,重点推进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公司债券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政策落地见效。用好文化、旅游、体育发展等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2024年3月31日前继续按照100%比例暂退、缓交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促进出入境旅游有序恢复。

三是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衔接推进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涉粤项目的建设实施工作,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前延”服务试点,强化省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机制,依法依规实施建设项目豁免环评手续、告知承诺制审批、简化环评编制内容等措施。

四是在全力稳住外贸外资方面,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等重要展会线下展,办好超100场“粤贸全球”境外展,支持超1万家企业出海拓市场,重点开拓出口超千亿的重点市场。省市联动打造一批“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培育15个跨境电商产业园、15家超10亿级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全面落实《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外资企业可凭在发展改革、商务等部门获得的鼓励类项目信息确认结果到海关办理相关减免税手续。

五是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实施广东工业技术改造“双增”行动,2023年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专项计划,重点遴选40家以上省级“链主”企业、200家以上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5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各项政策资源要素倾斜。

六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方面,完善省级跨部门涉企政策“一站式”网上发布平台,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诉求响应平台服务。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全面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支持广州、深圳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开展省级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示范点建设。

广州横琴发布首个专项惠澳新政策 奖补结合鼓励澳企落地

2月28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合作区首个专项惠澳政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关于支持澳资企业发展的扶持办法》正式印发。

《扶持办法》从租金补贴、装修补贴、品牌落地奖励、经营奖励、研发费补贴等多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澳资企业进行扶持。一是租金补贴方面,对在合作区租用办公场地且签署不少于三年租赁合同的澳资企业,按不超过租金评估价的70%且最高不超过70元/平方米/月的标准给予租金补贴。补贴面积为人均最高15平方米,每家企业补贴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对同一企业最多可连续补贴36个月。二是装修补贴方面,对在合作区使用商业用房开展商业活动的澳资企业,按照装修费用的70%,且最高不超过10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装修补贴,每家企业可获得装修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三是经营奖励方面,对新纳入统计联网直报平台的规模以上澳资企业,纳统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60万元,连续三年根据营收增速给予奖励,同一企业累计奖励不超过120万元。对该政策实施前已纳入统计联网直报平台的规模以上澳资企业,次年和第三年营业收入增速符合规定的,亦可申请奖励。四是科研鼓励方面,澳资企业在合作区实际经营并开展研发活动,还可获得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研发补贴。五是品牌落地奖励方面,对商业品牌店落地给予扶持,为澳门特色店和澳门餐饮企业进驻合作区提供较大力度的品牌落地奖励;支持澳资企业参加专业展会,给予90%的展位费补贴,每家企业每年累计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15万元。

广州南沙启动“离岸易”综合服务平台 打造“买卖全球”跨境贸易通道

广州南沙“离岸易”综合服务平台于2月27日正式启动。该平台搭建了离岸贸易风险监测体系及反映离岸贸易真实经济贡献的统计体系,利用新兴科技手段构建“数字贸易、金融业务和银企服务”三位一体的跨境数字贸易基础设施,解决真实性校验难、重复性审核难、业务流程长等新型国际贸易业务发展痛点,协同港澳加快打造“买全球、卖全球”跨境贸易通道,全面提升南沙国际贸易能级。

该平台汇聚了离岸贸易海关数据、集装箱信息、船舶数据、企业贸易信息等多源数据,通过事前准入核验,贸易真实性事中动态监测,事后贸易数据核查等,对新型国际贸易服务业务进行全链路业务跟踪管理,从数据上完成全链路管理“三流”分离的货物流、资金流、单证流。

重庆出台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置换补贴及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政策

3月1日,重庆市商务委发布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置换补贴及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政策。

一是在新能源乘用车置换促销补贴方面,凡在2023年3月1日0时至2023年6月30日24时期间,售卖转让或报废注销了登记在本人名下6个月以上的旧乘用车,并在重庆市辖区内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了新能源乘用车新车,且在重庆市辖区内依法履行纳税申报义务、完善上户手续,按程序成功申报并经审查要件齐全属实,可以享受置换补贴。购买裸车价10万元以下的每辆给予1000元资金补贴,购买裸车价10万元(含)以上的每辆给予3000元资金补贴。

在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方面,补贴产品包括空调、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含干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含壁挂炉)、吸油烟机、燃气灶(含集成灶)、洗碗机等8类产品。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在参与企业实体门店购买符合条件的产品,剔除企业所有折扣优惠后实际消费满3000元的,按照支付额10%、最高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重庆实施8类专项行动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日前从重庆市经信委获悉,即日起该市启动2023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年内将组织100家企业实施智能制造诊断,推动1000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评估,建设10个智能工厂、100个数字化车间,培育10个5G工厂、10个创新示范工厂,新增1万家中小企业“触网上云用数赋智”等。

该市将通过开展“咨询诊断和能力成熟度评估、龙头骨干企业引领示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区域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供给能力提升”8类专项行动,推动制造业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其中,在咨询诊断和能力成熟度评估专项行动中,该市将面向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免费为100家骨干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推动1000家规上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中,将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为其制定数字化转型认定标准,完善鼓励性政策措施;在供给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将持续在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布局5G基站,同时建设推广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等。此外,今年该市还将高水平举办智博会,加大对数字化转型企业的展示力度,做好典型案例经验总结和推广。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